论中国文学的回归方式与未来发展方向

《论中国文学的回归方式与未来发展方向·序言》

2018-04-16  本文已影响0人  岁月温柔

请诸君在阅读本文论之前,务必抱以这样的信念:

1.中国文学势必复兴。

2.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中国文学势必成为中华文化对外输出的主要力量,并取代西方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从而成为世界范围影响力最大的主流文化。

请诸君,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们,树立高度的本国家本民族文化自信,以更加自豪的姿态学习中国文学,发展中国文学,并带领中国文学迈向世界。

下面进入正题。

关于文学的讨论,历来久矣。从曹丕的《典论·论文》到刘勰的《文心雕龙》,从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文学家们站在自己所处的文学时代,总结前朝文学发展规律,并在本朝进行文学革新,发明新的文学形式与体裁,大胆且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们总是能将属于自己的时代的文学推向新的高峰。难能可贵,他们更前赴后继。

而关于文学的分析与评论或者是创新,始终离不开原创的文学文本和语料。以刘勰为例,站在南北朝的时代,面对《诗经》和《离骚》,坐拥汉赋的赋体和建安风骨,本朝诗人更是如火如荼地创作着永明体诗歌与宫体诗歌:这基本是摆在刘勰面前的文学材料。刘勰大刀阔斧地对各朝各代各文学体裁形式进行分类汇总,评论,并提出对本时代文学的批评与对后世文学的展望。不可不谓《文心雕龙》为中国文学承上启下之佳作。

然而南北朝文学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不只是一部《文心雕龙》。以沈约和周颙为代表的南北朝文坛领袖大胆提出了“四声八病”这一诗歌音韵理论,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艺术形式与艺术美感。这一中国古典诗歌中音韵的自觉,为后世唐诗的“声律风骨兼备”中的“声律”做好了准备条件。

从前秦时期《诗经》的吟唱,到战国时期的《离骚》,再到汉赋,再到建安文学,再到南北朝文学,再到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后世的明清小说。中国古典文学在各时期异彩纷呈,站在当世视之,有如江海之翻涌不息而滔滔不绝。

这几千年的文学载体,均是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来承担,直到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因为当时的社会变革之需要,新文化运动成功废除了文言文,变中国主流语言形式为白话文。诚然,废除文言文对于进行社会变革大有裨益,但当时的文学家们忘记了一点:中国文学,这一千百年来植根于文言文沃土中的文学,在脱离了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凭借以后,突然变得无所适从。中国文学将何去何从?老一辈革命家与文学家们并没有给我们留下答案。

中国文学将何去何从?是继续任由白话文文学漫无目的发展,还是全面复兴古典文学,还是将文言文与白话文结合从而创造新的文学体裁与文学形式?这一问题在科技与网络飞速发展,文学日益式微的今天变得日益突兀。尤其是在当今,中国国力日益强盛,文学发展更应赶上国力发展的脚步。完成对这一问题的完美回答,是本时代文学家们的首要任务。

本文论将立足中国古典文学,对各朝代的文学进行评论分析,指出各朝代文学之间衔接之处的继承与创新,进而对当代文学进行或肯定或批判的评论分析,最后指出中国文学之复兴途径与发展方向。

我们要相信,相信中国文学必将复兴,相信中国文学必将苏醒,相信中国文学必将回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