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0白居易诗杀关盼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这是宋代文豪苏轼在他的词作《永遇乐.明月如霜》中的著名词句。这是对徐州域内的一座名位燕子楼中的原主人公关盼盼所抒发的一种深深的感叹和伤怀。 提起燕子楼,可能很多人都曾听说过,但对燕子楼的原主人关盼盼动人的传奇人生及她于两位著名诗人之间的是非恩怨事迹所知可能不多,在今年初央视科技频道《百家讲坛》中所播出的中华名楼系列节目中,其中有一集名谓《苏轼夜宿燕子楼》就曾专门讲述过燕子楼与其主人关盼盼的故事,其中还着重讲述了几位著名诗人为燕子楼赋诗结缘之事及他们的佳作对燕子楼所赋予的文化内涵和其所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只是对于关盼盼后来的无辜被谤而含恨自绝之事没曾透漏出半丝,大概是出于为名者避讳之考虑吧,因为这件事直接牵涉到其中一位著名诗人。而我每当想起这个宛如天使般圣洁多情而又极富尊严风骨的绝代佳人的极其不幸的遭遇,心中就如同填了一块大石一般感到无比的沉痛和沉重,更有一种难以释解的义愤不平之气充荡其中使我难以释怀。这究竟是一段怎样的令人扼腕.令人痛惜.和凄美感人的故事? 关盼盼生于唐代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精通诗文音律,而又善歌舞,尤爱跳当时最时尚高雅的《霓裳羽衣舞舞》,再加之她那清丽脱俗的容颜和柔美婉约的风姿,曾驰名于徐州一代,使许多世家公子为其痴迷倾倒。可惜后来家道中落。出于无奈,被当时徐州刺史兼武宁军节度使张愔以重金娶回纳为妾。所幸的是她所嫁之人虽年纪嫌大些,但是对她却情有独钟,宠爱有加。张愔虽一介武夫,却“性喜儒雅,颇通文墨”对盼盼的诗文和才艺十分欣赏和喜爱。他们之间情投意和,非常的恩爱。只可惜这样的温馨和美的生活只持续了两年多时间,张愔就因病去世。张愔去世后,张的其他姬妾都很快的风流云散,各奔前程,只有年轻貌美的盼盼无法忘却张愔对她的情分,矢志为张愔守节而不外嫁。十多年来,她于一位老仆隐居在张愔生前曾为她建造的一座名为燕子楼的小楼里,相依为命,过着与世隔绝的请寂无为的生活。生活虽然平淡朴素然而却不失清净安宁。如果没有谁平白无故的介入打扰的话,她们的这种的与世无争的清净淡泊的生活还会日复一日的持续下去。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真应了诗人刘禹锡在他的一首诗中的句子:“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她的平静淡泊只因两位“不速之客”——诗人张仲素与白居居的介入给活生生的搅破了,甚至还迫使一个无辜的美丽高贵的生命含恨九泉。关盼盼怎么会与这两人扯上关系?原来,这两人都曾是盼盼的亡夫张愔的故交,张仲素曾是张愔的部下,而白居易于张愔盼盼也曾有过一宴之交。那时张愔还健在,当时白居易官居校书朗,一次远游来到徐州,素来敬慕白居易诗才的张愔邀他到他的府中做客,设盛宴给于款待。关盼盼当时也是这位大诗人的铁杆粉丝,对她仰慕之至。对于白居易到来也是分外的欢欣鼓舞。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张银想借机展露炫耀一番自己爱妾的才艺。则特意安排身穿艳服丽装的盼盼为客人表演歌舞。由于是给自己崇拜的偶像表演节目,她也就十分卖力的发挥自己最高的艺术水平,表演自己最拿手最高雅的舞曲,如“长恨歌”“霓裳羽衣舞”她那天籁般的美妙歌喉,天仙般的曼妙舞姿,令人目醉神迷,再加之她刚喝过点酒,面色呈微醉之态,其风韵更显的娇艳迷人,楚楚动人。此刻在白居易眼里,关盼盼就宛如当年那位能歌善舞.国色天香的美人杨玉环再现、他情不自禁的大加赞赏,并即席为她题写了赞美诗句:“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盛赞她的美貌风姿犹如微风中袅袅摇曳的牡丹花一般的美妙迷人。关盼盼受到自己偶先的如此欣赏赞美,自然的非常欣喜激动.受宠若惊,频频致谢。她为自己能有缘为自己仰慕已久的偶像表演歌舞,又得到他的不吝赞美而深以为荣为幸。他们这次的交往会是在无比和谐畅快的气氛中进行的,白居易这次的表现也给她留下了一个宽厚谦和的暖男般的美好印象。可他们那次分别后,就再没什么交往。两年后张愔病逝,葬于张的故地洛阳北邙山上,盼盼也移居燕子楼里居住,过着离群索居.深居简出的日子,他们之间也就更没有什么来往。 唐元和十四年,也就是盼盼主仆二人在燕子楼深居十余年后的某日,曾在张愔手下任职多年的司勋外郎张仲素前往拜访白居易,由于他对关盼盼的生活了解一些,他也知道关盼盼于白居易曾有过一宴之交,他就把盼盼的消息讲给了他,并且还把他近来所写的《燕子楼新咏》三首诗作拿给他品赏。这是三首七言绝句: 其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其二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红袖香消十一年,自埋箭履歌尘散。 其三 适看鸿雁洛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琴玉箫无意绪,认从蜘网任从灰。 这首诗形象的表现出关盼盼在燕子楼中的凄楚孤寂的生活之状和她对亡夫的那种绵绵不绝的相思哀念之情而又百无聊赖.无望的惆怅悲凉之象.白居易看过张仲素的这三首诗后,很是欣赏,受其诗情的感染,又回忆起十年前在张府的欢宴上所受到的款待及当时他们夫妇的恩爱甜美的情景,而如今他们却阴阳相隔,只留下少妇独守空房.凄凉度日,好不悲切可怜,有感于此,他依前者的诗意诗韵也提笔和了三首诗: 其一 满窗明月满帘霜, 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 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 细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泪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 其三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比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要说白居易的这三首诗,写的真是挺好的,不愧为是诗的抒情高手,字字句句动人心扉,曾被人赞为“一唱三叹.余音绕梁......”在这三首诗中,不仅浓郁的表现出关盼盼对其亡夫无限的思念伤怀和忠贞不渝之情,也表示出对关盼盼的深切的同情之感。如果他要是只写下这三首诗,见好就收,这该是一件多么美满风雅的事情,也会给燕子楼留下一段真正使人倍感温馨美好的佳话。关盼盼的命运又会是另一番模样。可是事情的发展往往不能依照善良人的愿望运转,甚至有时还会完全背离事物的正常逻辑来演绎。在我国民间有一种表演艺术叫做《变脸》表演者在瞬间就能变幻出不同模样的脸谱,令人称奇。其是人的思想.意识.好恶也会如同变脸艺术一样瞬间变幻莫测。比如这位白大诗人刚刚写就完三首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诗篇,让人感受到他的一向的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可是这三首诗的墨迹尚还未干,转瞬之间,竟然又续补了一首于先前的三首诗的情思.情调完全不搭调.的诗.此诗写到: 黄金不惜买峨眉,拣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在这首诗中,先前的那种怜香惜玉.悲天悯人的情调完全的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用尖酸刻薄的语气讽刺挖苦和责怪盼盼没有为死去的张愔去殉身随葬。辜负了张愔生前对他的丰厚付出。在诗人看来,关盼盼只是为亡夫守节还不够,她应该与亡夫同随黄泉才对。每当我想起这首诗时,我心中既为人的翻云覆雨之速而感慨万分,又抑制不住怒火和不平之气蹭蹭的上蹿。事情荒诞得令人不可思议。让人怀疑到他先前的那一番笔墨铺排是虚情假意,只是为了应和张仲素诗的游艺之作,而这首诗表露的才是他的真实思想。且不论他刚才诗作表现的是真情,还是假意,但是他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思想实在是谬之大哉!象关盼盼这样的冰清玉洁.重情重义的高贵女子,竟然还被他如此的亵渎和诋毁实在令人义愤填胸,究竟有着怎样的铁石心肠和扭曲心态,才会产生如此的惨无人道的荒唐之念?我曾看到有人为此辩护到:诗人这样写并不是是要故意要伤害关盼盼,而是因为殉葬符合当时人们的道德标准,,是女人的一种崇高无上的美德,诗人劝关盼盼殉情并不是逼她走绝路,而是给她指出一条阳关大道,是成就她的贞洁烈妇的好名声,这又是一派纯粹的胡言乱语,无稽之谈,是完全无视历史真实的瞎说。稍了解点历史的人都不可能不会知道,殉葬之事是商朝时期贵族阶层的恶俗陋习。这种有违人道的恶俗野蛮之风,早在周朝时期就被禁止了,代之而取的是用茅草束扎的人形物用来为亡者殉葬。后来又改为用纸人随葬,只到现在在我国的许多地区民间的丧葬还有用纸人为死者陪葬的习风。孔子是生活在春秋时期的人,他因看到有人为追求奢华而发明用泥土造俑来做殉葬品,因泥俑的形状太象人了,所以,被一向倡导仁爱.人道的孔子极为反对,咒其“始作俑者,其无后者”意思是说首先发明造俑殉葬的人会断子绝孙。宋朝的朱熹还对此做了说明,他说:“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太似人矣故孔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看看,在春秋时期有人因用人形土俑来殉葬尚且被孔子极力反对,恶其不仁,而白居易生活的唐朝时代,离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又过去了近一千年了,用活人殉葬早已成了历史的令人发指的陈迹,而被更加文明.进步.人性化的唐朝时期的社会规范.道德观念和民风民俗所不齿不容。可是今天有人竟还会说出用活人为死人殉葬符合那个时代的道德标准,白居易劝关盼盼为亡夫殉葬是为成就她的美名之类的荒唐至极的混账话,这人大概不是对历史的无知,就是刻意在为大诗人文过饰非。“人命关天”“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劝生不劝死”向来就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人道理念。而他做为一个为当时大众所崇尚的诗人,曾写过“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的诗句为女性鸣不平:曾为一个“老大嫁做商人妇”的琵琶女的遭遇一掬同情之泪,甚至为一个乱国的妇人杨贵妃被惩而不胜痛惜。俨然一个替女性鸣不公的代言人,一个富有柔情侠骨的大丈夫。按说,他应该对关盼盼这种既才貌兼备.又知恩感恩.重情重义.忠贞不二的年轻守寡的女子怀有更加的同情怜惜和敬佩之心才对,而且他们之间过去也曾有过快乐而和谐的一宴之交,盼盼当时对他也予于真诚热情的款待和尊敬,他现在应该对她表示出更多的关怀.抚慰才对,可是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竟然要开历史文明的倒车,欲重蹈活人为死人殉葬的野蛮之风的履辙,力促一个年轻美丽的生命去为已去世十余年的亡夫以身殉之。他不仅欲剥夺他的生存权,还要践踏她的人格尊严.贬抑她的人格价值。在他心目中根本没有把盼盼当做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而是把她视为一个物.视为一个张愔用高价买回的娱乐消闲品。他的逻辑是,既然你关盼盼是别人花高价买回来的物品,你的主人死了,你也就没有活着的资格了,你就应该效忠他随他而去才对。这是何等的荒谬不堪的逻辑!这又是多么令人心畏心寒冷酷残忍的心境,更不明白刚才还是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转瞬间就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凌逼孤弱的凶手,这难道只是一个简单的男尊女卑的道德观念问题吗?如果盼盼是张愔的正牌夫人,白居易还会对其敢如此的赤裸裸的冒犯吗?,关盼盼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才貌双全,冰清玉洁,但由于家道中落,在白居易眼中,她只不过就是张愔高价买回的一个供消闲娱乐的伎妾,他在骨子里就轻视她,所以才敢如此居高临下无所顾忌的冒犯她。所以,尽管诗人虽然也曾为女性,为底层弱者的不公发过音,但是,在他骨子里对其应是无比轻藐的。在他的《琵笆行》诗歌里,表面看来是在同情怜惜琵琶女,实际他真正可怜痛惜是他自己,整首诗虽写的悲悲切切,抒情婉转,然而他的情主要不是为琵琶女而发,而是为他自己而发。因为他自己当时正遭受贬谪境遇,心中满怀幽怨凄落之苦,正好来借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来一抒自己胸中的块垒。清乾隆皇帝看过他的《琵笆行》诗后曾评说:“满腔的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当然我不否认他这首诗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杰出和卓越,我只是认为这首诗不能作为他同情弱者.女性和社会底层人士的代表和证据。 刚才我讲到白居易在作过应和张仲素诗的有关燕子楼三首诗外而又意外的补了一首诗后,就都交给了张仲素,而张仲素回到徐州后,又全都拿给了关盼盼看。我们可以想象,白的后补的那首诗会在一个无比纯洁.坚贞而又极为敏感自尊的小女子心中掀起何种的风暴.遭成何的等伤害!说起这个张仲素,我不得不说,他也是一个极为不靠谱的好事之人,按说大凡诗人的心思大都应是非常细腻敏感的,是很容易揣摩.理解.体会他人的心思的,比如他的写的那三首《燕子楼新咏》诗,如果心思不敏感细腻,怎能写出一个小女子如此生动具象的相思凄凉之悲状?难道他不明白白居易的那首诗会给关盼盼的心灵造成何等致命的伤害?如果明知会给对方造成致命的伤残还要照做不误,这又是出于什么心理,这不是间接的在害人吗?张仲素和白居易如同两个专索盼盼命的黑白无常一样,盼盼平白无辜的遇上这两个人,实在是她不幸中的之大不幸!诗人的心本应该是热的.温的.柔的.仁的,可是他们的心在此时却表现出如此的冷.硬.酷.恶。他们不成人之美,反成人之恶。这实在有违士君子之道!当时关盼盼初听到张仲素说白居易为她赋诗事后,心中竟然还产生一丝惊喜.欣慰和感动,感到大诗人还没忘记她,还能亲手为她提诗,实在是一种难得的殊荣,可是,当她读到他写给她的那首索命诗.理会到他对心意后,真是如同如五雷轰顶般的震撼,她的那颗极为敏感自尊的心灵受到了强烈刺激和中伤,心中感到无比的屈辱和震愤。想到自己对亡夫的一片赤诚忠贞之心竟如此不能被他理解,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价值竟然如此被他诋毁.亵渎和轻践,自己为亡夫已守节十年,已是满心的凄楚苍凉,他作为一个她和张愔的故交,对她不仅不关怀.同情.抚慰,竟还被他无端的冷嘲热讽,甚至还要置她以死地而后快。而且他一个局外人竟然以如此居高临下的傲慢口气对她颐指气使.指手画脚的教训和凌逼,也实在是欺人太甚!她万没有想到她一向为之崇拜的大诗人偶像对她竟会是这般的冷酷非礼粗鄙。因此,她泪流满面的对张仲素说:“自从张公离世后,妾并非没想到去死,又想到若干年后,人们议论我夫重色,竟让爱妾殉身,岂不沾污我夫的清名,因而为妾偷生至今。”说吧抑制不住地放生大哭,哭过后,他满怀着满腔的悲愤和屈辱,在泪眼朦胧中依着白居易诗的原韵,奉和了一首七言绝句: 自首空楼剑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相随。 关盼盼的诗中有自白.有幽怨,更有自己的一片贞情不被体解.和自己高贵的人格被无端的轻践的屈愤。“形同春后牡丹枝”是承袭当年欢宴时白居易曾赞美她的“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之诗句而来,其寓意是,当年我花开正艳时,你不遗余力的盛赞我,现在我苍凉已犹春后的残花败柳,你不仅不同情怜惜.竟然还要雪上加霜非置于死地而后快,实在冷血!此时的盼盼已彻底心碎绝望,认为自己活着已毫无生趣,意义,倒不如一死来的干净爽快。“士可杀不可辱”对于盼盼这样的纯洁如玉而又极为自尊敏感注重自己名誉贞操的刚烈女性,人格受此大辱和曲解何以承得,她认为只有一死才能证明自己的清贞,反击对方对她的轻辱和曲解。张仲素离去后盼盼就开始绝食,于她相伴的老仆苦苦相劝,还有徐州一一带的知情文人也纷纷以诗规劝,但终都无法挽回盼盼必死的决心。一个天使般圣洁贤贞的绝代丽人人就这样含恨玉损于燕子楼上。在弥留之际她幽恨难消,又勉强支撑起极虚的身子,提笔写下了“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诗句。往日那个被她顶礼膜拜的大诗人此时在她眼里已如同一个肤浅.幼稚的儿童,那里能够识得她的崇高坚贞的情志,竟随意把白雪般的圣洁高贵之物视同于青泥似的污浊平庸之辈。这位才貌盖世.重情重义.知恩感恩.十多年来一直在坚守自己爱情.人见人犹怜的旷世奇女,就这样被一位诗人随意涂抹的几句诗句给害死了。人言可畏,文字可杀人。文字杀伤力比一切的刀枪棍棒都更厉害,但又不沾血腥味。关盼盼也许是历史上绝代佳人中命运最坎坷苦情而又最痴情重义.贞洁刚烈的女性。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知名才女因家道中落,只能屈身给人当小妾,而宠爱自己的丈夫又早早离世,自己矢志为亡夫苦苦守情十多年却又无端受到她一向最为信任和崇拜的偶像的对她人格的无理的刻薄.贬责和轻辱,从而导致她含恨自绝。听说现在在燕子楼厅内的显目处还悬挂着一副名人提写的白居易咏燕子楼的诗句,这不仅在为名人避讳,更是在为名人饰金。是的,用名人名作,确实能提高一处景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其添光增彩,正如在百家讲坛曾讲授燕子楼故事的讲师套用陋室铭的话所言:“楼不在大有佳作则名,有故事之则名”燕子楼的女主人关盼盼对燕子楼的意义只是为燕子楼“赋予了忠贞感恩的独特的文化内涵”燕子楼之所以能名闻天下,历久弥新,而主要是因为有了像白居易这等的鼎鼎大名的诗人的名篇佳作广泛传颂。其中就数白居易的那三首诗的成就最大.影响最广泛,所以白居易的诗作才被置于小楼显要处以供慕名而来的游客和文人雅士品赏,可是,如果关盼盼在天有灵,她的冤魂会带到安宁吗?这对她公平吗?可是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一个区区小女子灵魂的安乐与否公平与否怎能与一个闻名古今的大诗人的优秀佳作的价值相提并论。看来关盼盼尽管才貌盖世.品格拔群,可注定要永远成为大诗人威名下的牺牲品。虽然在我看来她的绝代风华,她的圣洁高贵的品格,远超过任何的应酬做作的华丽之章。 真是怪异的很,出自大诗人手笔下的这三首充满着悲怆情调.伤情感怀的诗作可能会感动众多的多愁善感的游客文士,可是在当时却感动不了诗人自己,如果他当时真的自我感动了,燕子楼上也不会上演那令人扼腕的悲烈的一幕了。在我看来,关盼盼的真正的最大的不幸不是因为张愔的病逝,生老病死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能掌握控制的自然现象,她的最大的不幸是遇到了生命中的克星——诗人张仲素和白居易,她不是被所谓的封建礼教害死的,而是被纯属于个人性质的荒见.谬断.乖识和阶层歧视害死的。 绝代佳人关盼盼的悲情故事已过去上千年,其中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早已沉寂于历史的烟尘深处,少为人知,我现在之所以费心的把它抖落出来,其用意既非猎奇哗众.也不只是为历史上的这位令人敬之爱之痛之惜之的绝代丽人鸣诉不平,我希望现代人能从中关盼盼的悲剧中受到些人生的启迪,汲取些有益的教义,从而能更明智.更恭谨.更豁达的去为人处世,去经营好自己宝贵的人生。关盼盼的悲剧就在于她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言论评判了;太珍惜自己的清名了;太轻视自己的生命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拿自己宝贵的生命来与投向自己的訾言谤声赌气抗争.用毁灭自己生命的代价来洗刷自己的屈冤.证明自己的忠贞。结果如何,你香消玉碎了,而别人却潇洒风光的过活一世。现在,他犹如你故居小楼的主人功臣,而你倒成了陪衬。他的墨宝俨然成了你小楼的金字招牌,被世代粉丝瞻仰品赏,那么他也就成了人们眼中的多情善感的怜花使者而更被人敬仰,而你却如同一个飘忽的影子一样渐次被人忽略。这就是她舍身取名以命赌气的结果。这难道还不令人心惊和省悟吗、虽然象历史上的关盼盼所遭受的这种悲屈在现代社会不可能再现 ,但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无端的被人或无事生非.或小题大做.或借题发挥.指鹿为马.捕风捉影的进行恶意诋毁.诽谤.讽刺.诬陷.人格攻击 求全责备等之类伤害打击之事则无论古今中外各类人等都可能会遭遇到的常见不衰的现象,因为人性本是善恶无常.贤歹皆具的。因此,当我们的人格.尊严.名誉遭受到不论何种人的无端无辜的攻击和伤害时,只要我们自省没有做错什么,我们即使再自尊自爱.再珍惜自己的名誉,也要保持头脑的冷静沉平.也不必太过上火致气,如果我们太过动气,即使我们知道保命,也是会伤身摧神的,被别人伤害了再自我伤害,等于受到了双重伤害,那我们也亏大了。我们要么有理有据的适度反击,但这是会耗费自己的心力的,若是遇到了真正的小人,你就有可能会陷进是非的烂泥坑里难以拔出。尼采曾经说过这种意思的话:经常与怪兽搏斗的人,弄不好也会变成怪兽。而最好的态度就是不理不睬,如鲁迅先生曾言:最高端轻藐就是无言,甚至连眼珠也不转。即使我们真的做错了什么无伤大雅之事,而被他人不是善意的指正,而是恶意的攻击.肆意的贬损,甚至于小题大做.穷追猛打.揪住不放,对此,我们除了小心谨慎的自我纠错以求以后处事尽可能的完满无疵以外,对于这些谤声讦音同样可以不于理睬。“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 像这种旷达超脱.潇洒淡定的处事抗逆的人生态度和胸怀境界,难道不值得我们心向往之.效而仿之吗?我们不仅要独善其身,还要学会独保其身 “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君子为什么独畏谤夫之口?因为君子最重名誉尊严,而谤夫之口就是擅损毁人的名誉和自尊的。古今中外毁于谤言的贤俊之人不计其数,不仅是贤良俊杰会常遭人诬陷攻讦,即使普通人也常会无辜遭恶口訾言损伤,因无辜中伤而被活活气死的人不是时有所闻?甚至可以说越是善良.老实.柔弱.落魄之人越是容易被人损伤,这是人性使然,奈何不得。这里我就不妨再抄录一段余秋雨先生的话来让它作为每一个贤良纯正而又极为自尊自爱的人们抗拒一切损谤的护守身心的精神法宝吧 :“恶言脏语是不可忍受的,问题是,谁让你忍受了?喊着你的名字并不是一定要让你忍受,就像集市间的小贩拉住了你的衣裳,你可以抽袖而走,快步离去,冲着你的脸面也并不是一定要让你忍受,就像排污口喷出一股异味,你不必停下脚步来细细品尝。世上总有垃圾,对垃圾,我们可以处理,不想消受。......蔑视是一把无声的扫帚,使大地干净了许多。让我们在学会尊重的同时,也学会蔑视。”让我们的胸襟气度如大海一般的恢宏阔大,能容纳一切.吞吐一切 永不被世间的的一切的恶风浊浪所及击溃.吞没;愿关盼盼式的悲剧永远成为历史的陈迹永不在现! 你现在大概又感寂寞萧条了吧,又要出山兴妖作怪了!你所憧憬的所谓的自由的爱情只不过是一种卑劣龌龊.不负责任..随意的滥交.泛交.野合而已,人类的世界经过说千年的文明进化和审美教化,不可能再退回到低等雌雄动物的无德.无耻.无规.无序的肆意媾和境界中去。在人类的社会,任何事的自由都须以约束和自律为前提条件的, 都不可能是目无法章.肆意妄为的。你的所谓的“瞬间万变的爱情”即使超级色魔也望尘莫及!李大师你大概是天赋异禀把,此种特异功能大概全世界也就非你莫属了。恕我直言,你的所谓的“爱情,”那不叫爱情,应称为色情,或是淫欲,于爱情没有半点的关系,于真正的爱情有雪泥之别.天壤之分。真正的爱情,应是一种高贵.美丽.圣洁.真挚的纯情,是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濡以沫永不放弃的挚请。请你不要打着自由爱情的幌子,倡娼妓滥淫之道。爱情容不得你如此的亵渎糟践!你如此高龄了,至今还如此的为老不尊,如此不靠谱,实在让人替你脸红!你唯恐这世界乱的还不够,想在多加几把火是吧/?真心的奉劝你:您这么大年纪了,如果你还良知尚存的话,你就积点阴德把,不要再用邪说去蛊惑民众,误人子弟了。你如果真的熬不住,你自己尽管去践行追求你的所谓的人尽可夫“瞬息万变的爱情”“美梦”。但且莫要再企图拉着中国大众与你共赴淫沟。再说中国大众近二年经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经典进步文化的熏陶和教化,精神境界和审美趣味大都升华提高了,能受你的那套龌龊荒唐邪说愚弄迷惑的人大概不会太多了,该让你的那套臭不可闻肮脏邪说弃入垃圾堆了,万望你自重1!! 人有人道,兽有兽道。生而为人,却总想脱离人性的文明道德规则和应有的责任与尊严,而欲效法兽道的野蛮无序.毫无情味随意野合;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却总想返回到人类原始时代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群婚制婚俗状态;更为荒诞之极的是,她把这种龌龊卑猥的效兽淫之欲和返祖之意的滥情纵欲意识美化为新潮理念.自由的爱情,堂而皇之的向公众大力推广兜售。一把年纪了,还整天痴心于琢磨经营各种花样繁多的床底之事而不过瘾,还总想让大众与她共享其趣,为此她曾在花甲之年亲手写过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作呕的虐恋和性爱色情小说;她最喜爱挑战人类的文明道德底线,发起声来语不惊人誓不休,好像从不知羞耻为何物;他身为国家的公知分子,享用着国家丰厚的俸禄,不见干任何正经事,却专搞破坏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家庭的和睦稳定.败坏社会风俗,污染人文环境.颠覆人的三观.是非,美丑.践踏人类的优良道德规范.亵渎人性的美好情怀.传播负能量拉人下水入黑的无耻的罪恶勾当,这个令人侧目.不同凡常奇人就是那位所谓的性学大师李银河是也! 前些年,她打着专家学者牌子,如癫如狂.不遗余力的大肆向公众宣扬他那惊世骇俗的性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