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詁學大師之王念孫、王引之

2023-02-28  本文已影响0人  游文影月志

王念孫(1744-1832),字懷祖,號石臞,江蘇高郵人,乾隆進士,官永定河道。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號曼卿,念孫之子,嘉慶進士,官至工部尚書。世稱他們為高郵王氏父子,稱他們的四部主要著作為高郵王氏四種,即:

《廣雅疏證》是王念孫的代表作,這部書從乾隆五十二年(1787)秋天開始動筆,到嘉慶元年(1796)完稿,歷時將近十年。據趙振鐸先生研究,《廣雅疏證》的成就主要有如下幾點:

《廣雅疏證》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於作者運用了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治學方法,王氏的方法是:

王氏此書,在當時及以後的學術界均獲得了巨大的聲譽,段玉裁謂“尤能以古音得經義,蓋天下一人而已”(《廣雅疏證序》),可謂推崇備至了。

繼《廣雅疏證》之後,王氏又陸續校讀了《逸周書》、《戰國策》、《淮南子》等古籍,撰為《讀書雜志》一書。該書中包括《逸周書》、《戰國策》、《史記》、《漢書》、《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內篇》、《漢隸拾遺》等,又有《餘編》上、下,包括《後漢書》、《老子》、《莊子》、《呂氏春秋》、《韓子》、《法言》、《楚辭》、《文選》等,全書凡五千零六十一條。其中《淮南內篇第二十二》综述文字傳寫訛脫、憑臆妄改的情況有六十四項之多,為校勘學重要文獻。又《漢書第十六》講“連語”(包括聯綿詞和同義複詞兩類),所舉誤解連語之例共二十三例,極為精彩。至於書中考證字詞古義,發明通假以闡發古書義例,可謂俯拾即是,美不勝收。

王引之所著《經義述聞》一書(包括《周易》、《尚書》、《毛詩》、《周官》、《儀禮》、《大戴禮記》、《禮記》、《春秋名字解詁》、《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爾雅》、《太歲考》等),駁正漢唐舊注二千零六十九條,附《通說》上下兩卷,發明訓詁通例,糾正舊注謬誤,亦極精彩。又有《經傳釋詞》一書,為研究文言虛詞的最重要著作。

在理論上,王氏父子也有極為精湛的見解,如王念孫在《廣雅疏證序》中說:

竊以詁訓之旨,本於聲音,故有聲同字異,聲近義同,雖或類聚群分,實亦同條共貫。譬如振裘必提其領,舉網必挈其綱。

又云:

就古音以求古義,引伸觸類,不限形體。

短短的幾句話,卻把訓詁學的奧秘和精義都道出來了。清代(特別是乾嘉時代)的訓詁學之所以能超越前人,正因為清人懂得“就古音以求古義,引伸觸類,不限形體”。王引之的訓詁理論,集中地表現在《經義述聞·通說》所收各篇論文中,其中批評前人望文生訓和增字解經的弊病以及論經文假借各條,尤為明白剴切,為研究訓詁學和注釋學者所不可不反復細讀的重要文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