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树桩的孔洞处理手法和鉴赏
文:花木君
在田野采掘树桩或者养护盆景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有些树桩有孔洞,有些花友和盆友咨询该如何处理。其实,发现孔洞并非坏事,针对盆景桩材来说,反而因为有孔洞显得更加古朴,在传统“枯艺”制作中,还有专门做“洞”和“穴”的技法,以增添情趣。
枯艺是我国传统盆景技艺,大多依据树桩的原始雏形,对自然形成的孔洞、舍利枝等进行适当处理,抑或采取雕、凿、劈、剖、腐、灼、磨等技术手法,从而制作出精美的盆景造型,笔者曾有两篇文章《关于盆景“舍利干”制作的一点看法》和《鬼斧神工赏盆景之十四:枯干式盆景》专门讨论,这里就不赘述,有兴趣可以自行阅读,我们这里就只谈谈“洞穴”的处理手法。
在枯艺中,洞穴常位于主干基部,要么选择主干被虫蛀造成孔洞、只剩皮层的桩材;要么人工制作,故意为之,这样显得岁月沧桑、老态龙钟、老气横秋、线条曲奇、古朴情趣,非常具有艺术特色。
而针对现实中已经存在的树木孔洞,一种是已经老化结疤愈合的古老树桩,很少有害虫病菌,树木已经自行愈合,水线完整,生长正常,这时只需要略加修饰,去除腐朽易掉的组织,适当打磨,基本保持原样,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若是露出新的木质涂抹愈合剂就可以。
另一种是新生成不久的孔洞,因病虫害等因素造成伤口长久不愈合,长期外露的木质部受雨水浸渍,病菌侵袭,逐渐腐烂,形成树洞,严重时树干内部中空,树皮破裂,树干的木质部及髓部腐烂,输导组织遭到破坏,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及贮存,严重削弱树势,降低了枝干的坚固性和负载能力,缩短了树体寿命,因而就需要进行重点处理。
针对有病害的孔洞,处理方法一般有四种,分别为封闭法、填充法、开放法、疏通法。景观树木和果木大多采取前两种,也就是用填充法和封闭法,消灭病虫害,保护树木正常生长;而在盆景制作上,多采取后两种,也就是开放法和疏通法。然而不管哪种手法,首先需要进行消毒灭害,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处理,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一、填充法
有的树洞较小,或者内部洞穴曲折,探不到底部,因而采取填充法。
【措施】首先去除能触到的杂质杂物,包括腐烂组织等,然后消毒处理,多用石硫合剂,最后就是填充。填充物常用水泥和石子混合物,便于把内部空间填充满压实,让病菌和鸟虫等无法生存。填充到接近开口处边缘,然后用以熟桐油与石灰或石膏调拌而成的油灰腻子涂抹表面,最后在上面粘贴仿真表皮或者刷和树颜色相近的涂料,以利于美观。
二、封闭法
有些大树,树洞较大,或者较深,很难探入,又不能采用开放法,填充法又怕填充过重容易造成枝干断裂,因而采用封闭法。
【措施】程序依然是清除杂质,消毒杀菌,然后用木板或木条把接近洞口表面封死,再用油灰腻子涂抹,再在上面贴上仿真树皮或者刷和树颜色相近的胶漆,以显得美观。
三、开放法
在盆景制作中,有洞穴或者空洞的树桩相当美观,因而发现有孔洞的树桩,除了陈化的孔洞,新的则可以采取开放法。
【措施】所谓开放就是把孔洞打开或者穿透,去除表面的腐烂木质,刮去洞口边缘的死组织,直至露出新的组织为止,这时,需要对整体洞穴进行观察,对形状进行修饰,使得洞穴显得古朴嶙峋,苍劲健硕,然后涂抹愈合剂或者石硫合剂,等硬化后就可以正常管理。
【注意事项】要观察树桩的水线,不要随意扩大洞穴,避免破坏输送线路造成二次伤害;另外这种主要对生命力比较旺盛的桩材或者以及成活的熟桩进行处理,若是生桩尽量不要采取这种手法。
四、疏通法
有的树桩洞穴比较小,而且深入基部,采取开放法会严重破坏木质部;抑或洞穴比较美观,不需要采取开放式,这时可以采取疏通法,这同景观树木相同,不过是不需要封闭或者填充。
【措施】用铁丝或者镊子,将洞穴内的杂质或者虫卵等清理干净,也可以采取注水法将洞内杂物挤出,然后用弯曲的铁丝,粘上石硫合剂或者消毒剂,对洞内进行消毒杀菌,保留洞口的造型,不予封闭或填充。
以上四种方法,其中开放法和疏通法在盆景制作中经常用到,还有的为了美观而故意制作洞穴,从而使得盆景显得古意盎然,富有情趣。然而大多依据树桩原有的基础进行制作,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倘若对正常的树桩进行枯艺制作,一则需要有经验,不会对盆景造成严重伤害,破坏水线和输送线路,甚至生长萎靡而死,再则枯艺的形成需要时日,一时的雕琢显得轻浮气躁,很难有自然形态的古朴苍劲,因此笔者不建议贸然去做。
毕竟,枯艺的精髓是通过枯荣对比,展现自然界的岁月沧桑,意境深远,值得深深体味,重点在于自然美和和谐美,更多的是给人一种振奋的力量和禅机的美学渲染。而不是浅显直白的剥皮钻洞,火烧药腐,仔细观察就会看出其中的奥妙。
因而,针对既有的孔洞,整体观察,予以适当处理,整体布局要和谐生机,细微部的处置要细腻整洁,因材施艺,不可拘泥。而对没有孔洞的树桩,尽量不要人为的去制作孔洞,避免过分追求枯艺,造成水线险峻,稍有不慎造成整个桩材死亡,得不偿失还暴殄天物。
以上就是笔者关于树木孔洞的处理以及自己的心得看法,难免有不到之处,敬请诸位花友盆友们批评指正,谢谢!
2019-6-18易花得木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易花得木(yihuademu)(服务号)
宜花得木(yihua-demu)(阅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