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书上的知识变现?

2024-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钟杰zj

为什么有些人读了很多书,听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因为这些人只当两脚书柜,读书只读文字,只看表面精彩,不把书上的知识变现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上去。那么,怎样才能把书上的知识变现呢?

首先要把书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单纯的阅读往往难以留下深刻印象,更难以将所学转化为实践。因此,掌握一套科学的笔记方法,对于教师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1.预读标记法在阅读前,先快速浏览目录、引言、章节标题等,对书籍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正式阅读时,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或荧光笔,对重要概念、疑问点、关键案例等进行初步标记。例如,在《学会学习》一书中,读到“学习金字塔”理论时,可以用黄色笔标记出不同学习方式的效果百分比,用蓝色笔在旁边写下自己的初步理解或疑问。

 2.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过程可视化的工具,非常适合用于梳理教育类书籍的框架结构和逻辑关系。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边读边画,将章节标题、小节主题、关键论点等作为节点,用线条连接表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不仅能清晰展现书籍的脉络,还能帮助自己从整体上把握内容。例如,在阅读《教学勇气》时,可以围绕“教学勇气”这一主题,构建出包括“认识自我”、“建立关系”、“勇于探索”等分支的思维导图。

3.摘录+评论法遇到特别有启发性的段落或案例时,不妨直接摘录下来,并在旁边附上自己的评论或感悟。这种方法既能保留原文的精髓,又能展现个人的理解和思考。例如,在《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中读到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制定时间表的技巧时,可以摘录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应用这些技巧的设想。

4.问题驱动法带着问题去阅读,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和笔记质量。在阅读前,可以预设一些问题,如“这本书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有哪些观点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这些理论如何应用于我的教学实践?”等。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寻找答案,并将这些答案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方法有助于聚焦重点,避免盲目阅读。

下面我以《拆掉思维力的墙》一书为例,来看看如何运用上述方法做笔记。

预读标记法:我在翻阅此书目录时,发现“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不要去想人生的意义”、“你一个人也要好好过下去”等目录特别引人注目,于是用荧光笔在目录上做了标记。

思维导图法:为了更系统地整理书中的核心观点,我绘制了一幅思维导图。中心主题是“拆掉思维里的墙”,围绕这一主题,我分出了三个主要分支:思想层面、职业选择、个人生活。在思想层面,我列出了“心智模式的局限与突破”和“从受害者到掌控者”两个子分支;职业选择方面,则包括了“寻找内心基线”和“不做选择观察的空间”等;个人生活则聚焦于“安全感与梦想”的权衡。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书中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各章节之间的联系。

摘录+评论法:摘录:“人们的心智模式可以说大相径庭,有些人说一定要坚持才能熬出头,不能三心二意,有些人说你一定要多尝试,多体验不同的行业和职业,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评论: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不同心智模式对人生选择的影响。我认为,坚持与尝试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既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也需要勇于尝试的勇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试错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

问题驱动法: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向自己提出问题,以引导深入思考。例如,在阅读到“如果你总是走在死路上,也许是你总说盯着死路走”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是否也在某些方面陷入了思维定式,没有尝试新的可能性?”通过反思和自我审视,我发现自己在职业选择上确实存在过于保守的问题,并决定在未来更加积极地探索新的领域和机会。

其次是要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助力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以及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呢?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万玮老师《班主任兵法》一书。发现此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实战策略,深受班主任们的喜爱。作者万玮老师巧妙地将兵法智慧融入班级管理之中,提出了“攻心为上”、“以柔克刚”等策略。

恰好我班上有几位后进生,曾一度感到束手无策。在阅读《班主任兵法》后,我意识到“攻心为上”的重要性。于是,我开始主动接近这些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及学习困难,采用谈心、辅导、鼓励等多种方式,逐步建立起与学生的信任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后进生的学习态度明显转变,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我当时还想,教育类书籍可以写得这么有趣,那我一定也要写一本。心里有想法,我就立即行动。先是去各教育论坛看别人写的帖子,看了一段时间,看出了门道,也看出了自信,于是技痒难耐,果断在论坛上开帖写我和学生之间的故事。写不下去了,看别人是怎么写的,找不到理论支撑了,我就赶紧买书回来啃,找不到写作的素材了,我就在教室里尝试着变革,学生犯了错误,我借用书中看到的做法去教育学生,效果竟然出奇地好。做出效果,领导和同事都叫好,我也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于是更加努力地去读书,读到书中好的理念,我就赶紧去落实,好的做法,我就尝试着去做,这样一来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再比如我在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时,深受作者魏书生老师的启发,决定在班级中实施“自我管理”的带班策略。我根据班级管理需要,把每个学生都卷进班级管理中来,为每个学生都设置了管理岗位,让班上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与参与感,班级氛围变得更加和谐,凝聚力显著提升。我受此启发,在班级进行多项管理变革,并及时梳理和总结,形成系统的管理思路。在此基础上,我还写出了深受一线班主任喜爱的班级管理书籍《一个学期打造优秀班集体》。

我喜欢读书,并且阅读量很大,这就为我教育写作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功底。我还善于读书,善于把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这就为我知识变现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依据。我还有很强的行动力,知识输入大脑,我就会及时输出到工作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认知,也为我成为优秀教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慧源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