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汉不吃眼前亏
读《论语》感悟(173)
原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书中译文:
阳货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不去拜见,他便送给孔子一头熟了的小猪。
孔子打听到他不在家时,前往他那里去回拜表谢。却在途中遇见阳货。
阳货对孔子说:“来!我同你说话。”孔子走过去,阳货说:“一个人怀藏本领却听任国家迷乱,可以叫作仁吗?”孔子说:“不可以。”“喜好参与政事而屡次错失时机,可以叫作聪明吗?”孔子说:“不可以。”时光很快地流逝了,岁月是不等人的。
孔子说:“好吧,我将去做官了。”
我的感悟:
《论语》“阳货篇”开篇第一章,便来一场戏剧性的精彩画面。
先介绍人物吧。
阳货,又名阳虎,是把持鲁国朝政的季孙氏的家臣,后来权力越来越大,干脆造了主子的反,囚禁了年轻的季桓子,自己当CEO,执掌鲁国的政权,使鲁国真正陷入了孔子深恶痛绝的“陪臣执国命”的状态。
此事,发生在孔子还未当官、还未周游列国的时候,但孔子已是掌握“六艺”、弓马娴熟的知名学者,又是国际知名大学的校长,弟子遍天下,实力更不可小觑。
阳货掌握了国家政权,自然需要笼络人才,需要像孔子一样的文化大家出来帮忙管理,或者装点门面。 所以,他想把孔子争取过来为他所用。
可是,孔子根本看不起以下犯上者,不屑与之为伍。阳货便设了一个局,你不是尊崇礼制吗,我让你不得不来见我。
于是,阳货趁孔子不在家,“归孔子豚”,“归”音(kuì),赠送的意思。他找人送了一只烤乳猪去。根据当时的礼制,上级给下级送礼,下级必须亲自上门拜谢还礼。
孔子也不含糊,“时其亡也,而往拜之”,也找人打听着,趁阳货出门时去拜谢,我不失礼于你,也不和你见面,更不与你同流合污。
结果,“尴尬人偏逢尴尬事”,孔子和阳货恰恰在路上遇到了。说不定阳货专门布有暗哨,有意撞上孔子。
一向傲慢的阳货毫不客气地对孔子说:“来来来,你过来,听我给你说话。”
阳货也非等闲之辈,能造反成功,权倾朝野,也是智勇双全、能说会道之辈。
他说:“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说你空有一身本事、能力,完全可以在国家混乱的时候报效祖国,却躲起来假装隐居享清闲,这算是仁人吗?
他上来就给孔子扣大帽子,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让孔子防无可防、退无可退,只好老老实实回答:“不是仁。”
阳货咄咄逼人,继续用孔子经常强调的理论说服孔子:“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你一心想做官,但是一次次失去机会,这样算是聪明吗?
孔子连连点头:“不明智。”
阳货看孔子的脸色很尴尬,缓和一下口气,说:“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时光一去不复返,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你再不出来做事,人都老喽。
孔子毫无退路,汗浸了出来,咬牙说:“诺;吾将仕矣。”好吧,我将出来做官。
阳货看孔子一脸的狼狈,很是得意,就回去坐等孔子来协助。
看到了吧,礼法,在阴谋家阳货手里是工具、是手段,与孔子而言却是枷锁、是负担,束缚得孔子哑口无言。
孔子是谁?是仁、智、勇者,虽然被逼到了墙角,虽然被迫答应出来做官,但却没说去阳货那里做。况且,“言必信,行必果”,在孔子这里一向是“硁硁然小人哉”,他讲究诚信的智慧,“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他的处事理念,他做人有底线,决不会与坏人沆瀣一气。
孔子拒绝人,从不硬杠。温良恭俭让是他做事的原则,说软话,办硬事,在阳货这里如此,在卫灵公面前亦如此,好汉不吃眼前亏。所以,他后来周游列国,碰到好多危险,都能化险为夷。
孔子最终也没到阳货手下做官,《论语》中没记载,其它文献也没见过,如果孔子真成了阳货的狗头军师,我国历史上肯定没有万世敬仰的“至圣先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