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生命的意义”该如何定义?
尼采说: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时,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这句话和《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提到的“意义疗法”本质相通,即告诉人们要赋予生命独一无二的意义,唯有如此,在经受磨难或陷入低谷时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因为人的精神力量无比强大,很多时候小小的一个念头带来的影响力就如同一阵风掀起的巨浪。偶然种下的想法甚至根深蒂固的信念很可能对人的行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有一个问题,人们如何才能“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换言之,普通人如何找到自己生活的真正意义?
如果是一位痛失爱妻的丈夫,我们可以安慰他:为了满足你妻子的心愿,你也要努力活下去。
面临这种极端的情况,我们似乎比较容易找到所谓的动力或意义,因为生与死的矛盾被激化时,这种对生命起支撑作用的意义反倒更为凸显了。
但是对于世界上无数平凡的个体而言,我们一辈子经历从出生、长大、念书、工作再到组建结婚、生子、老去,直到死亡,会经历无数高潮或低谷、欢乐或悲伤,那我们又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
有人可能会说,念书的意义就是为了考上好大学,上大学的意义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工作的意义就是为了养家糊口,等等。
这么说也有道理,毕竟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于是一代又一代人,按照既定的生命轨迹运行,就好像太阳转的无数行星。
在每一阶段,我们都能随着约定俗成的浪潮前进,我们从不孤单,因为我们的父母以及身边绝大多数人都是这种活法,无论贫穷或是富有。
但是,这些社会赋予的意义和个体真正追求的意义是一致吗?
譬如说,社会对大龄女青年说:现在,你生命的意义就是找个合适的人嫁了。于是,女孩子们感到惶恐了,找个好对象早点嫁了就成了她们的重要目标,于是一头扎进世俗的规约里。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被真正教育去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去追求属于个体的存在意义。
我们为自己的生命赋予了“被告知的”意义,所以我们按照社会希望我们的活法去生存,然后我们以为这就是自己生命的意义。
说到这儿,又有一个问题,即使少数人跳脱出了这一束缚,跳出了约定俗成的世俗意义,又怎么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意义呢?
再进一步,假如你真的找到了,你如何判断这就是不以外物为转移的真正属于你的意义呢?毕竟,纯粹的独立意志并不存在,外界总会无孔不入地影响你的价值判断。
我们很少被问到这种问题,但这却是每个人应该反思的点。
我想,最关键的方法就在于两点:第一,多试错,而且别怕犯错;第二,跟自己比,别跟他人比。
在世俗赋予的意义中,我们到了某个阶段就应该做相应的事儿,譬如结婚,而我们对于该找什么工作,也总有对应参考标准。所以,我们经常生活在焦虑中,忘记了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路。
而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活出自己,找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的意义,而不是活成社会想要的样子。
因此,不管处在哪个阶段,不断试错,然后调整自己的方向,并且只跟曾经的自己作比较,而不是一味地把眼睛放在别人身上,这样才能活得更自在而通透。
一辈子挺长,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是我们一直要做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