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 一个人社交自不自信,就看这3点

2018-08-24  本文已影响43人  天天在线APP

一个社交恐惧的人,心里通常在想什么?

知乎高赞,大概就像这条网里的鱼↓

社交恐惧者在人群中,经常不知道聊什么,进而感受到尴尬、紧张焦虑、甚至恐惧,总之无法像别人那样享受社交,尤其在陌生人、不太熟的人、有好感的异性面前,与权威人士的交谈中,需要独自发言的场合……

“两个人的时候,我会不断的找话说避免尴尬”

“接不上别人的话,除了生硬的回答,就是傻笑”

“演讲的日子越近越紧张,心里预演了无数次”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渴望社交,但没有人可以不活在社交当中。我是施承孙,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在我从事心理咨询的20多年里,常有来访者向我倾诉类似的社交烦恼。我看到太多人因为社交而感到压力巨大,深受困扰,这也带给我很大触动,让我把精力放在研究社交恐惧上。

社交恐惧

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问题

我一直觉得,社交恐惧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问题。

首先表现在它对生活的影响。它不像抑郁症、情绪障碍那样一看就很严重,所以常常得不到足够重视。但其实,它带来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比如,没办法在领导面前自信地汇报成绩,不敢主动接近感兴趣的人,人群中没有存在感经常被忽视,不敢在争论中维护自己的权益等等。每天都要额外花费很多精力处理社交上的压力,看着别人轻而易举就能得到更多的认可。

社交恐惧还常常不被人理解。当你拼命想要躲开一次发言,身边的人可能会说:“这有什么好紧张的?”或者不痛不痒地给你加油打气。但他们的回应,反而让你更加觉得自己太差劲,更加紧张。

其次,社交恐惧很容易变成恶性循环。我遇到很多人,他们要么回避社交,要么逼自己去战胜内心的恐惧,但他们最大的困扰就是,知道要怎么做,但就是做不到,最终只会让自己更加抗拒社交,引发连锁反应,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此外,长期的社交恐惧,会慢慢改变大脑分泌的神经化学物质。早期的害怕、自卑和挫败感,会进一步演化成恐惧焦虑、烦躁不安,后期除了原有心理痛苦的进一步加重外,还很可能出现一些泛化症状,比如抑郁症、厌世等。而社交恐惧的父母,想要培养出擅长社交的孩子,这将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社交恐惧的人,如何才能自信社交?

在克服社交的问题上,大家通常会进入两个误区:第一个是因为害怕社交,于是回避,可能还会找借口开脱,比如我性格太内向了等等。另一个是,强迫自己克服恐惧,但这样反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自己的害怕和紧张上。

想要解决社交恐惧,你需要看到它更深层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可能是你内心自卑,不能接纳自己,很容易否定自己,或者类似的心理:

1.“总感觉有人在看我”——焦点效应

常常有人跟我说,人群中总感觉别人都在盯着自己,做什么都不自在,因此一举一动都小心翼翼,害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其实心理学上,把这种倾向称为焦点效应,也就是把自己看成一切问题的中心,即使别人并没有如此注意我们,因此很容易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2.“我不允许自己出错”——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的重点不在于对自己高标准,而是在于不允许自己不够好,不允许自己出错。你可能比较谨慎,怕出错,也可能争强好胜,对自己要求很高,可能为一次5分钟的发言提前练习1个多小时……带着这样的想法,很容易夸大社交中的挑战,一个小危机也会放大几倍去看,焦虑感自然会提高。

3.“责怪自己是保持上进”——自我批评

“自我批评是必要的”这种观念,可追溯到儿童时期。父母可能对孩子很少表扬,经常说“我这么严厉还不是为你好”,逐渐地我们学会把它内化为自己的声音,“我责怪自己是让自己保持上进”。但很多时候这只会加剧问题,让你习惯性把问题怪罪到自己身上,内心更加恐惧害怕。

克服社恐背后类似的心理,一般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想要彻底走出社恐,需要结合心理突破+行为训练,而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接纳承诺疗法和森田疗法,是治疗社恐最有效的方式。

其实社交恐惧、害羞内向的人,在社交中有自己的优势,更敏感、更能觉察到对方的情绪,更有同理心,在经过系统训练之后,同样可以自信地讲话,利用自己的优势,在人际中如鱼得水,甚至做到比外向者更优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