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古色之美》

物色之“紫”

2021-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张静静静静

紫色,这个既高冷又热情,既高雅又神秘的颜色,在瓷器上算是出现比较晚的颜色。也许是一次冷暖色调不经意的融合,才在宋朝时期的钧窑中产生紫色的惊喜。

钧窑的烧制特色,重在窑变出的万变霞彩。同样的配方,釉的厚薄不同、放的位置不同,炉内温度不同,哪怕有一点点差别,出来的色彩就是千差万别的。当时被看做天工之物,非人力所得。

紫中带绿的钧窑,到现在仍被不少人所喜爱,我个人就很喜欢钧窑的茶罐和花瓶。但我喜欢的,不是那种满紫色的,而是那种浅青的底色上,氤氲一点紫色,只要一点做点缀、像少女脸蛋上的红晕一般。

钧窑到元代中后期的时候,已经不流行了。这时候流行珐华瓷,虽然名字里有“瓷”,但它的烧制温度比较低,一开始仍然属于陶制品。它的釉与琉璃的配方差不多,所以被视做琉璃的一种。

我们现在常见的珐华瓷系列产品是温度比较高的了,算是真正的瓷器。这种烧制方法是从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御窑厂开始烧制的。颜色就要靓丽得多。

另一个茶人们特别一喜爱的紫色系,就是“紫砂壶”了。这个从明代废除龙团凤饼,提倡散茶冲泡开始,就受茶人喜爱的器具,至今为止长盛不衰。

紫砂是一种原产于宜兴的特殊的矿泥,色泽红而不嫣,紫而不姹,黄而不娇,墨而不黑。经过炼制以后可以直接塑形制胚,烧制成品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

而且好的紫砂由于其特殊的双重气孔结构,使得泡茶聚香且浓郁。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里就说紫砂壶是:“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的上品茶器。

在明代,宜兴是著名的产茶和饮茶地,紫砂壶在此地深受茶人喜爱,对其他地方也就有了比较大的影响力。

紫砂泥里比较多的是紫泥、红泥、绿泥,而紫红色的尤为常见。有人说,喜欢这种紫红色是因为它不艳俗、不张扬,像繁华过后的沉寂。

如今喜爱紫砂壶的茶友,也多是有着文人趣味,紫砂壶独特的气质,似乎与文人雅士的的灵魂有着某种契合。

还有一种高贵的紫色之物便是“紫檀”了。根据记载,虽然很早就有关于檀木的记载,但最早使用紫檀木打造器物是在唐代,在当时就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说法,可见其珍贵。

一般人肯定是用不起的,主要是这种木头原本就是从外面进献到宫廷里的。

关于这紫檀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据说武则天曾经养过一只鹦鹉,喜欢得很,还会读心经。有一天武则天开玩笑对它说:你要是能作一首诗,我就放了你。没想到这鹦鹉真的作了一首诗,然后还跟武则天说:你要是放了我,我每天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武则天高兴极了,就把这鹦鹉放了。可是没想到,没过几天它就死掉了。

武则天好伤心呀,就命人用紫檀给这鹦鹉打造了一口棺材,厚葬了。

真是太奢靡啦!

这种木头从唐朝开始受人喜爱,到明代的时候那些达官显贵简直太疯狂了,去东南亚大肆搜罗了很多,用来建造房子、家具等。到了清代,宫廷所用的紫檀几乎全部是明代搜罗来的。

到现在,紫檀也是很珍贵的,别说家具了,一串老点的木头做的手串都价格不菲。不过盘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