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2021-10-29  本文已影响0人  转身追你

1. 虽然示现贪欲之相,而远离种种爱染执着;虽然示现瞋恚之相,而对一切众生毫无怨怼之意、侵害之心;虽然示现愚痴之相,而能以智慧调伏其心。2. 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①。不动则无念,无念即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注释:

①动、念:心意初起为动,思惟运作为念。罗什注曰:“惑心微起名为动,取相深著名为念。”僧肇注曰:“情发为动,想我为念也。”奘译为:“散动、思惟为二。”

译文:

善宿菩萨说:“心动与思考分别对待为二。如果心不动,就没有思维运作,没有思维运作便无分别取舍;通达这样的道理,就是悟入不二法门。”3. 喜见菩萨说:“色与色空分别对待为二。色的本性即是空,并非色灭以后才是空,色的本性是自性空;受、想、行、识也都是这样,识与识空分别对待为二,识的本性即是空,并非识灭以后才是空,识的本性是自性空;能够通达其中的真谛,就是悟入不二法门。”4.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①。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注释:

①眼、色为二:眼为内根,色为外境,根境相合,而后识生。此二者也是二而不二的关系。

译文:妙意菩萨说:“眼与色分别对待为二。如果能认识到眼的本性为空,对于尘不贪染、不瞋恚、不痴迷,这就称为寂灭;正如这样,耳与声、鼻与香、舌与味、身与触、意与法分别对待为二;如果认识到意的本性为空,对于法不贪染、不瞋恚、不痴迷,这就称为寂灭;安住于寂灭之中,这就是悟入不二法门。”5.文殊师利言:“居士,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维摩诘言:“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又此病起,皆由著我,是故于我不应生著。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众生想,当起法想。应作是念: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唯法起,灭唯法灭;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彼有疾菩萨,为灭法想,当作是念:此法想者,亦是颠倒;颠倒者,即是大患,我应离之6. 如何以平等心观照一切呢?就是应该把自我与涅槃同等看待。为什么呢?自我与涅槃,这二者本性皆空。为什么说二者本性皆空呢?因为二者本来都只是一种假名而非实有,所以为空7. 三万二千求声闻乘解脱的诸天及人众,由此了悟到一切有生灭的有为法都是缘起生灭、变化无常的,当下都断除了一切烦恼惑障,证得了清净法眼8. 摩诘居士又说:‘一切诸法,都是幻化的假相,你根本不应该感到恐惧。为什么呢?一切言说,都不过说幻化的假相,因此,有智慧的人,不会执着于语言文字,所以也就对语言文字无所畏惧。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语言文字,都不过是虚妄假名,无法表达诸法的本质,不着语言文字,直接契入诸法实相,这才是真正的解脱。解脱的本质就是一切诸法之实相啊!’9. 因为这世界刚强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所以用若干种法门来制约他们的心意,然后才能调伏他们。譬如猛象与烈马,桀骜难驯,就要加以各种苦楚毒打,乃至痛彻骨髓,然后才能将其驯服。正如这样,对于刚强难化的众生,就要用一切痛苦哀切的语言来教化他们,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合乎清净律行。”10. 所谓“不尽有为”是不离开世俗世界、世俗众生;所谓“不住无为”是不住于空,不以证空为归趣。“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展示了大乘菩萨应当不住涅槃、不离世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慈悲济世精神。11. 这香饭也是如此,只有等到灭尽一切烦恼病患以后,这饭的势力才会消失。”12. 虽然常乐习行少欲知足的法门,而又不舍弃世间法;不毁坏自己的威仪,而又能随顺世俗的作为13. 依从于佛法真义,而不依从于语言文字;依从于菩提智慧,而不依从于分别诸识;依从于了义经,而不依从于不了义经;依从于法性,而不依从于人我;随顺诸法实相,悟解诸法毕竟寂灭,无所从来,无所归处;由于无明毕竟寂灭的缘故,其他一切诸行也毕竟寂灭,乃至由于生毕竟寂灭的缘故,老死也毕竟寂灭。能够如此观照,十二因缘,无生无灭,从而不再生起种种妄想执着,这就叫做最上法的供养。’14.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