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2016年1月19日,下午1:00,无锡,温度4°,阳光明媚,宜看书,忌刷简书。
翻开书桌上最后一本未看的小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孤独。
我们在抗争孤独,但却无一例外的在孤独中收获成长。
马尔克斯的这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百年孤独》,让我感受到了孤独带来的哲理。
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孤独抗争史。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方式抗争孤独,但孤独却是时刻相随,挥之不去。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的孤独,乌尔苏拉的孤独,蕾梅黛丝的孤独,阿尔卡蒂奥的孤独,他们穷其一生,用尽各种方法在抗争着孤独,但是却从未脱离,反而在孤独中成长、衰老、死去。好似从未脱离孤独,但却又游离在孤独之外。
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是小说主要刻画的人物,他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二代。他的一生几乎是在战争中度过,他想用战争来抗争孤独,获取自由。然而,他的每一个抗争却都以失败告终。可笑的是,最终与他对抗的敌人居然要给他送徽章。难道说这样就算是战胜了孤独吗?
不,并没有。上校晚年的生活可以说是孤独的实体化。他每天就是重复着做小金鱼,售卖;做小金鱼,售卖;做小金鱼,售卖。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人们买它的小金鱼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为了收藏的时候。他就不再售出小金鱼,只是重复的做小金鱼。一直做,一直做,一直做。做到20条然后熔掉,又开始重新制作。如此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布恩迪亚家族几乎每个人都是有无穷无尽的烦恼,可是却有一个奇特的例外——美人儿蕾梅黛丝。
她和这个家族格格不入。善良、简单、纯粹,天真······真是用尽世间所有美好的词汇形容都不为过。永远停留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对各种人情世故越发排斥,对一切恶意和猜疑越发无动于衷,幸福的生活在自己单纯的现实世界里。每个人都认为她不应该是这个世上的生物,可是上校却认为她是最有智慧的人。当然,这种世俗皆舍弃,活的简单,活的纯粹,活的洒脱,应该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生活吧。马尔克斯为她安排的结局也是极具魔幻色彩的,灵魂连同肉身升天,成为奇迹。这该是《百年孤独》最为魔幻主义的刻画了。
我们总是感叹越长大越孤独。是啊,小时候的我们根本没有这么多的电子设备与高科技玩具。有的只不过是最简单的一些,甚至于在现在的小孩子都看来幼稚的小玩意。可当时的我们却是那么快乐,那么无拘无束,仿佛世间没有什么可以令我们惆怅、忧伤的东西。
随着我们年岁的慢慢长大,慢慢了解这个社会,慢慢体会到了各种世间人情冷暖。这时的我们已经很难再次无拘无束的放声大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担忧、焦虑、忧愁。我们担心自己考试没考好会被爸妈骂,我们担心做的东西得不到老板的欢心,我们担心挣的工资是不是够花销······如此往复,永远没有结局。
文中还有一处让我记忆深刻的地方。当加泰罗尼亚智者(书店拥有者)回乡时,他执意要将他的三大箱文稿返乡。但是列车员却不允许他这样做,他为此不惜恶语相向才使得手稿得以随行。为此他气愤的说到:“等到人类坐一等车厢而文学只能挤货运车厢的那一天,这个世界也就完蛋了。”
现在的我们,以金钱来权衡一个人的品性。有钱代表着高尚,贫穷代表着低俗。难道我们的人性都被狗吃了吗?钱财固然重要,但是它真的已经重要到可以决定我们对一个人看法了吗?它真的可以作为衡量一个人品性的标准了吗?真是悲哀,一个将金钱视为信仰的民族迟早会被吞噬的。
庆幸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这个世上,总会有人默默去福利院做义工,会有人给流浪汉给予帮助,会有人去偏远的山区支教。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不吝啬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他们慷慨奉献,没有目的,只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想,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不堪。只要你希望这个世界是美好的,那么它就会因为你的善意而充满美好。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给我带来的不是孤独,而是孤独中的救赎。我们无法逃避孤独,终归要经受孤独。每个人孤独的原因不同,会对孤独有不同的理解。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逃避孤独,反而应该认真对待孤独。
孤独会给你带来内心的沉静,会屏蔽外界的浮躁。它让你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一些事物,它让你对生活有更加深沉的理解,它让你醍醐灌顶,让你豁然开朗,让你明辨是非。
我想,这样的思想碰撞或许是书籍本身的意义吧。
PS:《百年孤独》人物关系及其复杂,在这献上找到的人物关系图来帮助大家更好的阅读这本巨著。http://ww1.sinaimg.cn/large/5b0a1b90jw1dhwjc4azzt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