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散文心理

为何我们无法真正理解一个人?唯一原因“我不是他”“他不是我”,共

2023-09-04  本文已影响0人  王明鹏

周末乘兴参加一趟户外爬山,分作休闲组和登山组。我们跟着登山组在前头走,有人说路程不算远,突然觉得可以试试,毕竟之前跟着徒步攀爬过一次顶峰。

秋高气爽,山涧流水,风光迷人,沿着山谷小径,开始攀爬。慢慢开始掉队,赶到一处瀑布溪流处,休息片刻功夫,登山组已经再次出发。

我们歇了一会,继续攀爬,穿过一片芦苇荡时候,迷路了,一直沿着走的山谷左侧,前面陡峭流水,也没有穿越过去痕迹。

徒步行走都是人迹罕至处,手机也没有信号,迷路很危险。不过我们倒也不慌张,大不了原路返回,还因为带了对讲机,这是在山下时从领队那里拿的。

通过对讲机,呼叫帮助,说明遇到问题,很快前面登山组告知走右侧即可,同时安排一位队员等候接应我们。

狼狈穿越芦苇荡,山势瞬间陡峭起来,小路都是驴友们踩出来的,好几处手脚并用爬上大石头,接着又是穿越杂树林,深一脚浅一脚,小心地面。

穿过一小片杂树林,以为可以到达高处平地,结果继续爬山,好几处路况不明,人家前面慢走等着,时不时提醒呼应着。

一连串的陡坡攀爬,没有歇息功夫,很久缺乏锻炼的后果开始显现,体力不支,步伐混乱,跟不上了,真的是跟不上。

通过对讲机联系,知道前面山林中有个摩托车比赛线路,与我们爬山线路垂直相交,拐到这个线路可以下山去。

实在爬不动了,告知了我们决定,不爬山了,沿着摩托车道下山去。

这种体力不支爬不动的感觉,无法描述,好似让你一口气做几十个俯卧撑,或者引体向上几十个,任凭你再牛,都有不撑劲的那一刻。

最近刷手机,看到有人挑战大桥下面吊环视频,用臂力晃动身体,接连跳跃多个吊环,最后还要跃过一定距离抓住对面吊环,难度极高。

这次爬山体会最深刻的,莫过于爬不动时候,那一刻真切知道什么叫做“共情难”,真实的压力山大“卷”的感受,说不出,说不明白,说不透彻。

比如,有些毕业生刚入职的工作,外人觉得高大尚,其实卷的厉害,那么优秀的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很不容易拿到offer,就有主动辞职跑路的,为何呢?无外乎“太卷了”。

到底卷到什么程度,最好的答案这样的,“好比跟着一辆火车跑,你要么拼命跑,追得上,拉不下,要么被甩的越来越远,不用别人说,自己就会主动走人”。

是的,如同这次爬山,人家可以适当提供帮助,但是不能替代我们攀爬,我们也会感觉扯后腿,不添麻烦,主动离队。

不是亲身经历者,谁能切肤体会卷的痛苦,体力不支的无奈,依靠“理解”是无法理解的,“共情”也是肤浅的。

因此,记住心理学家这句话,“我们无法真正理解一个人,唯一理由就是我们不是他”,反过来一个样,没有人真正理解我们,因为别人不是我们。

结论,我们无法真正理解一个人,但为了多了解一点别人,还是要努力理解别人多一点,这就是共情,以别人为中心,试图多一点点的感同身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