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立身要高一步立

2022-08-25  本文已影响0人  半子浅眉

荀子说过,人生在世,鸡鸭满栏,可吃饭时不敢多酒肉;仓廪充实,可穿衣时不敢着绸缎;马牛成群,可出行时不敢乘车马。并不是不愿意享受,也不是不会享受,而是从长计议,顾及以后,恐后无以为继。于是,抑制欲望,节衣缩食,收敛财物,以便接济将来困乏之时。

春秋时,孟简子在梁、卫为相,因罪而逃往齐国。管仲出迎,问他:“你相梁卫时,门下使者多少人?”孟简子回答说:“三千余人。”管仲又问:“今天同来的有多少?”孟简子回答说:“三人。”管仲又问:“是些什么人?”孟简子答道:“其中一个人的父亲死了,无力安葬,我帮他安葬了;一个人的母亲死了,我也帮他安葬了;另一个人的哥哥不幸被捕入狱,我把他释放了。这三人与我同来。”管仲把孟简子迎上车,说:“唉,我一定会有困窘的时候,我不能以春风风人,不能以夏雨雨人。我一定会有困窘的时候。”

弯曲的只有一尺,伸直了却有八尺。以退为进就是要达到这种功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他视突厥为不共戴天的仇人,却又向突厥俯首称臣,利用突厥兵帮他夺得江山,不愧为高明手段。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李渊出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奉命讨捕群盗。对于一般的盗寇,如毋端儿、敬盘陀等,都能手到擒来,毫不费力。但对于北方突厥,因恃有铁骑,民众又善于骑射,却是大伤脑筋,多次交战,败多胜少。突厥兵肆无忌惮,李渊视之为不共戴天之敌。

公元 616 年,李渊被诏封为太原留守,突厥竟用数万兵马反复冲击太原城池,李渊遣部将王康达率千余人出战,几乎全军覆没。更为可恶的是,盗寇刘武周,突然发兵进据由李渊分管的汾阳宫(隋场帝的行宫之一),并大肆掠取宫中妇女,献给突厥,突厥即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另外,在突厥的支持或庇护下,郭子和、恭举等纷纷起兵闹事,李渊防不胜防,随时都有被隋炀帝以失职为借口而遭杀身之祸的可能。

大家都以为李渊怀着刻骨仇恨,势必会与突厥决一死战。不料李渊竟派遣谋士刘文静为特使,向突厥屈节称臣,并愿把“子女玉帛”统统送给突厥王——始毕可汗。

李渊这种屈节让步的行为,就连他的儿子都深感耻辱。甚至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之后还念念不忘:“突厥强梁,太上皇李渊称臣于颌利(指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

然而,在人们纷纷指责的情况下,李渊却“众人皆醉我独醒”,因为他有他自己的盘算,屈节让步虽然脸面上有点丢人,但对于他这种好玩弄政治手段的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原来李渊根据天下大势,已断然决定起兵反隋。可当时李渊只有太原一个军事重镇,要起兵成大气候,必须西入关中(即当时的长安城),方能号令天下。且太原又是李渊万万不可丢失的根据地,讨厌的是,突厥兵老是三番五次地来骚扰。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既保住太原这一军事重镇,又能顺利西进入关呢?

当时李渊手下兵将不过三四万之众,即使全部屯驻太原,应付突厥和四周盗寇也有点来不及。而要进军关中,显然就不能守住太原。所以,李渊第一个手段就是采取“和亲政策”,让突厥“坐享其成”。所以李渊不惜屈节让步,自称外臣,并亲自给突厥可汗写信道:“我想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大汗您如果肯发兵相应,我把夺得的子女金帛,全部送给大汗您,而我只要土地城池,不知大汗您是否愿意帮助我。”

唯利是图的始毕可汗果然与李渊修好。在李渊最为艰难地从太原进入长安这段时间里,李渊只留下第三子李元吉率少数人马驻守太原,却从未遭过突厥的侵犯,依附突厥的刘武周等人也收敛了不少,李元吉于是有能力从太原源源不断地为前线输送人员和粮草。等到公元619 年,刘武周攻克晋阳时,李渊早已在关中建立了唐王朝,而此时的李渊不仅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拥有了新的幅员辽阔的根据地,而且刘武周再也不是对手,李渊派李世民出马,没费多大力气便收复了太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