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科本质出发上一堂好课

2021-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王者之声


当我们认为
智力教育仅仅在于培养机械的思考能力
和确切陈述某些实用知识的能力,
教育便不可能有进步。

~ 阿尔弗雷德.怀特海 ~

将近十年时间,观了超过五百堂课,从小学到高中,从台湾、大陆到东南亚,从中东到欧洲。虽然科目不一,语言不同,文化差异,但教学始终存在共性。教师每一个教学行为背后支撑的教学原理和教学法,是我用来观察一堂课上得好不好的主要依据。特别是当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之后,过去被老师挂在嘴上的“班级人数太多”、“学科知识多到教不完”等用来支撑以讲述为主要教学模式的理由终于支撑不下去,因为信息技术让老师可以实时、全面地获取学习数据,藉以掌握学情,适时调整教学。

那么在这样一个信息技术时代,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上好每一堂课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杜威给过,他说:“持久地改善教学和学习的唯一途径,在于以一切要求思考、促进思考和检验思考的种种条件为中心。”那么是不是只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多想、多思考就可以了呢?杜威进一步指出:“一个人可能需要学习如何思考‘得当’,而非学习‘如何’思考。”教师对学生的“训练必须依赖先前独立存在的天赋;训练和思考的方向有关,而不是要创造思考能力。”

“得当思考”能力的训练可说是超越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共性,但不同学科仍有其本质上的差异,教师必须念兹在兹,在教学中让学生的学习充分体现学科本质的要求,否则会看到上得像语文的数学课,或是上得像史地的理化课。

你掌握任教学科的本质了吗?

在需要动手做实验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课上,经常看到老师因为时间、场地的限制,很多时候是由老师在前方讲台上示范,学生只要看清楚老师的演示并记下过程和结果就好。皮亚杰便批评:“我们以为通过把过去实验的成果传授给学生,或者在他们面前演示实验过程,就可以算是合格的实验训练了,而这简直就像通过在岸上看别人游泳来学习游泳技能一样。”

科学学习的核心本质是探究,是从发现(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规划获得问题答案的方法、搜集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验证假设、提出结论,到与人交流科学发现的一连串过程与方法,单单看老师演示来学习是只记忆了科学知识,学科本质则完全没有碰触到,也就是没学到“科学”。

在数学科方面,皮亚杰说:“数学实际上是逻辑本身的直接延伸,两者的联系是如此紧密,以至于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一条稳定的分界线。”但我们在数学课上经常看到的教学则是老师要求学生记忆计算公式,再将记下的公式套用到解题上,所以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做演算练习,逻辑的学习则完全被忽略了。这其实也没真正学习到“数学”。

换言之,每一个学科的教学,教师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碰触进而了解学科的本质,才是真正学了这个学科。

微调教学迈向学科本质的课堂

福州金山中学陈蕾老师于2020年6月份在经历新冠疫情停学,学生返校上课之后,为学生上了一堂热门时政话题—《如何看待地摊经济的复苏?》—的高中思政课,她的教学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①联结生活,启发思考: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印象中的地摊或地摊经济”,教师书写在白板上,并和同学们一起按照“优势”和“劣势”把词语分成两大类分类,分别探讨其内涵。

学生自由发表描述地摊的关键词

②有效对话,看见历程:教师提问,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做成选项,全班投票。从统计图中选项挑人说明作答理由,促进彼此对话,再进行二次作答并显示其作答历程,看见思考转变历程。

投票后的选项挑人开启课堂对话

③小组合作,发展能力:小组分工合作,分别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与《生活与哲学》三个模块,重构“地摊经济与高中政治的关系图”,以合理阐释“如何让地摊经济真正释放城市活力”。随机挑人代表小组上台汇报。

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相较常见的思政课教学形式已有很大的不同,整个教学跳脱知识灌输的方式,基本上都是基于学生的生成出发,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对话与思考,进而深度学习。然而,对于思政学科重要的核心本质“思辨”来说,应该还能再加重其份量。于是当她九月份受邀到“深圳市第三届未来教育论坛”上进行一场高中思政学科信息技术融合课的公开课时,便针对第①环节的教学做了修改,采用课堂辩论赛的方式来开展,以彰显思政课 “思”、“辨”的学科本质。

辩论赛从个人独立思考,写下2个地摊经济“好”或“不好”的理由开始,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写下想法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接着电脑随机挑选6位同学组成辩论队,3位担任正方辩手,3位担任反方辩手。

临时组成的辩论队要求学生从不同观点陈述想法

由于正反方是随机组成,因此很可能自己写的是正方观点,但却必须担任反方辩手,或是反过来,反方观点的学生必须担任正方辨手,这便要求每一个人在组内交流时仔细聆听其他同伴的想法,辩论时更可能要求辩手放弃自己的想法,从对方观点来陈述。

从独立思考到小组讨论,再随机组成辩论队的深度思辨学习

6位辩手发表时,同学必须仔细聆听,在双方完成观点陈述后,全班分别针对两队的表现给予评价,评价标准和思政学科的学习直接关联,能够引导未上台发表的学生同样针对议题深入思考。学生先在评分标准表上分别给予分数,教师再以教学系统的评价功能,让学生以手中的反馈器给分。

从评价中学习如何看待他人的观点

经过调整后的课堂,相较原先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与思政学科本质的“哲学思辨”有了互动激荡的机会。带着第①环节的学习经验,学生在第②环节的教师提问中,通过学生之间彼此对话,很快就能从错误的思考中回复过来,并且能够非常清楚而正确地说出自己原来的想法错在哪里,为什么其他同学给的思路是对的。

学生能快速从直觉的反应进入带着思辨精神的思考

其实不仅思政学科可以像这样,把原有的教学流程经过微调,加上信息技术的辅助而更加接近学科本质,进而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所有学科也都能这样做。例如理化生课堂上,除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不是观看老师的实验演示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表。也许某些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会发生错误,但从错误中学习的经验可能更为宝贵,更何况还可经由全班共同研讨来找出并修正这些错误。更重要的是,这才是回应科学学习本质—探究—的有效做法。

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老师们,你知道你所教授学科的本质吗?”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许多课堂都被追赶教学进度、学生大量刷题给扭曲了。但其实,当学生真正学习学科本质,培育核心素养之后,才有机会应对层出不穷的考题试炼,学会面对快速变化的未来社会。

注:想一窥陈蕾老师在深圳的这堂课,请微信关注“麻吉星”公众号,从“优课精选”选单中点选“麻吉星小课堂”,再从“精选课例”栏目中找到《如何看待“地摊经济”的复苏?》就可以观看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