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为什么我们越亲密,越容易伤害对方?

2018-09-02  本文已影响58人  芊芸说心身

01

但凡是人,几乎就不可能没有亲密关系的烦恼,亲密关系并不仅限于男女的爱情关系,只要两个人亲密到一定程度,向对方敞开到一定程度,无论是室友、同学、同事、朋友、家人等,都可以算是亲密关系的一种。

亲密关系伴侣,可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它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

同时,家庭中和谐美好的关系更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正面的影响。

在我们开始寻觅人生伴侣时,其实我们真正在追寻的事物,不单是在寻觅爱情,还是在寻找一种能让我们一再陷入热恋的经验。

表面上看来,我们似乎只是孤单,或渴望能有人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

但事实上,在每段亲密关系的背后,我们需要的是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的伴侣;我们在追寻的是能激发人生意义与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给我们帮助的人际关系。这也就是“soulmate”,灵魂伴侣。

朝夕相处的亲密关系是高层级的“灵魂关系”的第一阶段,但这个阶段中充满了许多陷阱与困难,但仍然有许多伴侣仍能维持住感情而不分开。

导致分手的争执往往十分痛苦,令双方都受到创伤,但人们并不是为了自寻痛苦而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

只是,在这个年代,亲密关系似乎总会让人露出丑陋的一面,而这一面往往令伴侣难以接受而选择分开。

但不论先前受了多深的伤,我们仍不放弃继续寻找“完美的伴侣”。

为了寻求真爱,不管是一开始的浪漫吸引的绚烂,还是之后的争执及无尽的阻碍,我们都一路走来。

02

很少人能预先做好万全的准备来面对亲密关系的挑战。

小时候没有学习的对象,老师也没有清楚地教导我们如何亲近别人,于是这项课题就落在我们自己力所不及的肩上。

我们往往不能察觉,在互相陪伴和组织家庭之外,亲密关系其实有更深一层的目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了解到亲密关系中的磨难其实有其意义与解决之道。

虽然每个人的亲密关系都是与众不同的,但其中还是有一些共同的倾向。

比如许多人把需求和感觉当作是爱;许多人相信争吵时一定有一方对,一方错;许多人经常想操纵或控制另一半;遇到瓶颈也是常事;还有许多人甚至害怕爱和亲密!

当了解了这些倾向的由来之后,我们就可以采取实用的原则,并依据个人状况来解决问题,使我们的亲密关系升华成一种全新的爱的体验。

为什么我们越亲密,越容易伤害对方?

03

一位心理学教授经过30年的调查,在2014年发表的研究中得出了一个结论——比起更陌生的人来,对于那些我们最亲密也是最接近的人,我们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

它不仅限于爱情,在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爱人、密友之间都经常发生。

这令我们难以理解,为什么我们爱和伤害的对象会是同一个人?越爱一个人,就越容易伤害他。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总要求父母无条件符合我们的需求,不然就会通过哭闹、抱怨、撒娇、发脾气来反抗。

很多人长大以后对待伴侣用的是同样的办法,期待以此获得安全感和陪伴。

这说明一个事实:我们的情绪往往不如身体上以及智力上来得成熟。

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在使用小时候时的方法来处理情感和需求问题。

期待从伴侣身上获得快乐和亲密感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我们所需的快乐、安全感、自尊或者其他的很多事物,如果都需要经由别人来实现的话,这就成为一个大问题了。

但我们一定不要惧怕我们的关系出现问题和挫折,在亲密关系中,痛苦的浮现并不是件坏事,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它最终对我们的关系一定是一个正面的作用。

现在,我想请大家拿出一张纸来,写下从初遇时到相处至今,你在伴侣身上发现的所有优点,然后,另外拿一张纸,把你现在在对方身上看到的缺点写下。

把两张表放在一起,第一张表上列的每一项得十分,第二张表上列的则扣十分,看看你的亲密关系是正分还是负分呢?

在我们过去的统计中,许多人在计算分数后惊讶地发现,虽然他们的亲密关系经历过许多困难或危机,另一半的优点其实还是多于缺点的。

只是他们忘了当初被伴侣吸引的原因,而只注意到对方不好的地方。

寻找真爱的过程,会遇到种种问题,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

因为懂得,才会慈悲,我们需要对亲密关系善待维护。

要知道,父母之间的相亲相爱,才是孩子最永恒的能量源泉;父母之间的相互理解,才是孩子最稳定的安全感;父母之间的欢声笑语,才是孩子最大的快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