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就是竞争力我的大学

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2018-08-21  本文已影响48人  Iris_Meow

此文是根据本人的微不足道的经验,以及观察身边学霸的学习习惯得来的。大的道理适用于每个人,小的方法还需自行研究更适合自己的学习之道。

一、心态
在我看来,学习最重要的是心态问题。学习之前,一定要调整对自己的状态,告诉自己学这些内容是为了什么。其实,最能激励自己进行长期学习的动力一定是出于对知识、对世界的好奇,而非拿个好成绩、找份好工作、挣大钱这类务实(短视)的目标。

有了对世界的好奇,才能跳出知识本身去思考这些知识背后的意义,即【为什么】。每个知识发展至今都是有原因的,都是经过无数人的思考、研究、推翻/填补这样的过程才能呈现在你面前,否则都会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学者针对于一个问题思考出不同的结论,也都离不开自身的经验与所处的环境。如果真的想要搞清楚一个知识点,多思考【为什么】绝对是有益无害的。只有在不断地思考探索中,才会了解事情的本质。

举个例子,比如你学到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设是理性经济人。这个时候,与其被动地背诵10遍,不如可以去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假设人都是理性的?这个假设是怎么来的?人真的都是理性的,会去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吗?可是人都是理性的话,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多蠢蛋呢?……诸如此类的脑洞大开,会让你对【理性经济人】这个概念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正所谓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便是这个道理。

二、方法

网上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也已经很多了,说说对我自己而言最为适用的一种吧。在大学考试的压迫下,最适合魔鬼式快速学习(预习+学习+复习一条龙)的方法便是【框架学习法】。即学习一门学科的时候,先看目录整理出一个大框架,再学习不同的章节,不断地往这个框架内填充内容。

最开始发现这个方法,是出于偷懒,发现很多学科科目,只要把大框架记住,剩下的就可以考试时候自由发挥了,不用太费劲考试混个七八十分不成问题。与之相反,很多人在考试之前看书看得特别仔细,但是由于时间紧迫最终没能看完书,看到后面又忘了前面,这种情况其实会导致结果差强人意。

后来发现这个方法用来偷懒实在是浪费了,它可以用在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新学习一门学科的时候最为适用,通过框架整理的方法可以让你对一门学科有个最全面完整的认识,就像一棵树的主树干一样,在大框架的基础上再往深了、往细了学习,其实都是在这个主树干上添加新的叶子。在大框架建立好的前提下,日后无论是从点到面,还是从面到点,都可以帮助你很好地回忆起来当初学过的知识。

要学习就离不开记忆,下面说说记忆的方法。个人看来,最为快速的记忆方法还是莫过于【图像记忆法】,而图像记忆的最高境界是【照相记忆】,也就是说,读书的时候将文字像照相一样储存在脑海里,日后回忆起来也是以图片的形式,方能做到过目不忘。其实当读书能做到一目十行的时候,就已经在不自觉地运用这个方法了,也就是说这十行并不是通过文字来记忆的,而是通过将十行文字转化为图像来进行记忆的。

但如果单纯使用图像来记忆,工作量会非常庞大,所以还需要将【框架学习法+图像记忆法】结合起来,方能百战不殆。

三、集中注意力

现在的生活中,有各种社交软件的干扰,又有这么多娱乐的方式,集中注意力确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一些工具的辅助也是有必要的。

首推【番茄时间管理工具】,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休息5分钟,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最近用过后的个人体验是,原来1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用来做这么多事情;同时又有一些挫败感,因为发现原来自己平时工作和学习时间都浪费在注意力不集中上了。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手机关机:)。

总而言之,学习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吃喝玩乐是人的本能,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但在此之外,还是有很多有价值、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事情,这些内在的动机要足够强烈,才能让自己在进步的道路上走得远一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