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年培育联盟2020年课程诊断系列活动公告
中国少年培育联盟自2018年成立以来,一直围绕“立健康身心、赏人间万物、游六艺五经、涵古今中西、养精神气魄、育中国少年”六大路径进行着系列的探索。2019年的工作主题是对各联盟学校的文化建设进行指导,2020 年拟定对各联盟核心基地校的“课程”开发与建设进行诊断。为此,联盟特组建强大的专家团队,用一周的时间进学校、听汇报、看课程、把方向、做诊断。为使所有联盟校都能在此活动中受益,特将本年度主题活动安排告知如下,欢迎各联盟学校及有兴趣进行校本课程研究的学校前去学习借鉴。
一、活动组织:湖南师大古典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培育联盟组委会
二、活动内容及时间:见表
三、专家简介:
1.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代表性著作有《生命与教化: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审理》《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公共生活与公民教育:学校公民教育的哲学探究》《保守与开放之间的大学精神》《以教学打开生命:个体成人的教学哲学阐释》等。著作《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入选2016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
2.刘湘燕,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教育学博士,21世纪教育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曾担任国际比较教育协会CIES东亚分论坛联合主席(2014-2018)。研究领域包括教师教育,将教育学和文化研究理论融入教师反思性实践,关注教师个体的生命经验和情感体验,带动研究者与教育者突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壁垒。
3.陈希良,中学高级教师,教育部课程处全国十二五重点课题组指导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骨干教师,金城名校长,金城名师,兰州市领军人才,陕西师大硕士研究生导师。发表三十多篇论文和出版两部教育论著。曾任兰州十中校长,代表作品《想大问题,做小事情》。
4.上官剑,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和古希腊教育。在《高等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5.方明军,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高等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管理、大学教学、德育与班级管理等。在《中国教育学刊》《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6.叶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课程史相关研究。主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主持省哲社规划课题、省教育厅等部门课题多项,主要论著有《是“全面素养”还是“关键素养”——基于课程改革方法论的核心素养概念追问》、《关于教师教育课程实践转发的反思》、《翻转课堂颠覆了什么——论翻转课堂的价值与限度》、《反思“有效教学”的技术化倾向》、《校本课程实施:从技术取向到文化取向》等。
7.李新,教育学博士、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课程与教材、教师教育相关研究。
8.樊杰,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主要从事教育哲学和体育哲学的研究,重点研究体育与教化的关系、身体观与德性的关系、古希腊教化哲学等。在《中国教育学刊》《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9.刘艳侠,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讲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哲学、教师教育、古典教育研究。长期开办读书会,与学生一起致力于经典阅读,以促进(未来)教师成长。在《高等教育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10.谌衡,同济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古典教育研究中心师资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教育、先秦思想、经学等。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同济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四、报名方法:直接与承办学校负责人联系,报名截止时间为活动举办前一天的下午17:00
五、去学校路线:提前问询,各学校自行导航直接前往
六:后勤保障:活动安排在上午的学校,由各学校在食堂安排中餐
为培养自信豪迈的中国少年,这群人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