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你的写作教练》笔记七
故事的秘诀
故事由开头、中间和结局组成。展现其魅力需要:1.开头引领读者渴望进入你的故事世界 2.故事中间依然令人兴趣盎然 3.给读者一个满意的结局。
1. 故事的组成要素
一.主题
主题是作品表达的核心与结论,是故事展开的主轴。其来源:
1.选好主题——写作开始已明确主题。这样好处是,所有事件围绕主题展开,不至偏题;但构思容易陷入直截了当而让故事不够活力。
2.形成主题——从一个有趣的情节开始写作,通过故事自然的发展而体现。优势在于感染力强,而结构可能松弛不紧凑。
二.故事冲突
1.冲突由求而不得产生
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提出的心理学理论说,人们的生活都是由多层次的需求激励的。这些需求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空气、水、食物、睡眠等);安全需求(人身安全,给自己和关心的人安全感);爱与归属感(友情、爱情和家庭);地位需求(自尊、他人的尊重与认可);自我实现需求(创造力、道德、精神)。人们在各层次需求的重叠与互动中,碰上不能相融或不相匹配的层次时便产生了冲突。
2.冲突的范围
冲突的困境在生活中范围包括:个人与自己,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团,人与自然,个人伦理与社会价值观等。
三.主人公
故事两种主人公:主动寻找型——他或她因某种需求主动追求自己想要的;被动出击型——开始拒绝改变,后因需求层次一再下降,忍无可忍,最终奋起反抗。
四.次要情节
次要情节的作用在于丰富主线,和缓主线延伸的节奏,辅助主线烘托主题。
2. 描写故事的视角
一.第一人称
用第一人称视角描写故事,读者容易对主人公的境地感同身受,非常亲切。局限在于:1.主人公若不爱照镜子,通常我们不知道他长什么样。
2.故事通过主人公耳闻目睹呈现,而因主人公的视角有限,主人公视角之外的信息需要其他对话、日记或书信等来了解。
二.第二人称(作者不建议用)
三.第三人称
使用这种视角,描述者就像一个精灵,无所不知又置身事外。而因无所不能便无所不用,这样会让人蒙圈。所以,一个场景拟一个人物视角描写为佳,包括心理描写。
3. 故事结构
这里,需明白一点,故事主宰一切。让故事有自己的生命力和驱动力是作者的首要任务,故事结构始终服务于讲述的故事。
结构模型一:童话故事梗概
1.从前……基本布局
2.每天……故事开头时的情况
3.但是有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改变了事情的正常进程
4.然后……推动故事情节的第一个冲突
5.因此……对主人公第一反应有什么样的反应
6.此外……基本冲突以及冲突的升级
7.冲突顶点……关键时刻,主人公如何选择
8.直到最后……最终的结局
9.从此以后……新的现状,有哪些改变
10.故事寓意……描述主题(可有可无)
结构模型二:英雄之旅
1.在英雄的凡人世界认识她/他
2.召唤冒险
3.拒绝冒险——对未知心存疑虑
4.受到智者鼓励
5.越过第一道边界,踏入新世界
6.历经考验并遇帮手
7.抵达洞穴,冲突升级
8.承受磨难,几近死亡,获得重生
9.寻得宝藏
10.回归——仍有需克服的问题
11.复活——已受改变,脱胎换骨
12.与人分享所得宝藏
4. 故事三部分如何写
一.开始的艺术
作品开头至关重要,这是引领读者进入故事世界的第一步。如何吸引读者:如需很多场景布局,先写前言较好,或写一些预示性的铺垫。营造一种氛围,让人好奇将要发生什么?
二.如何克服中间的难写
通常,让人坚持不下去,(不论小说或电影)是中间部分节奏不够紧凑。这时,就可用问答策略。“为什么会这样呢?”,“接下来会怎么样嘛?”,“嗯,然后会发生什么,告诉我们什么呢”等。
问答策略的好处:让人对每个场景保持好奇并想知道答案。另外,不可一问一答,那样没有悬念;揭晓迷惑也不可考验太久,这会让人失去耐性;问题也不可一次太多,这样人们会找不你想表达什么。最好的处理是,先提两三个问题,随情节进展不断解答并不懈提出新问题,让节奏螺旋上升。这样,可能就拥有读者享受美食的时间了!
三.结局的要点
1.理想的结局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2.依赖于巧合或动用故事里从未显现的外力处理结局必定令人失望。
3.结局是沿途播种后的收获,如写不好,不妨倒着去捋,看问题出在哪并解决。
4.先收尾次要情节,最后处理主要情节。不可拖泥带水,若想出续集,留下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