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西瓜和空调,你可能还需要这个
我电影看得不多,影评一般也懒得写,顶多在手账本上记录下来再评个分,纯粹是为了下饭。
后来看到李欣频在《十四堂人生创意课》里提到自己看电影的态度和方式——
她说“人生只有一种版本,而一部电影可以帮你过很多人的人生。电影的一百分钟,让你的人生有一百种结局,你可以死一百次,活一百次,当一百种人,过一百种生活,有一百个家和一百位情人。在电影里的一分钟,比你的一年人生还要精彩。”
而且她还会把自己代入不同的角色来看电影,“如果可以用当主角,当对手,当摄影师,当导演,当编剧这五种观影方式,就可以从电影里学到很多人生功课,以及说故事的能力。”
原来看电影还有这么多学问,反正我是从来没想过,不过也渐渐觉得看电影不再是一件纯粹为了消遣或者浪费时间的事情。《十四堂人生创意课》这本书推荐了很多书籍和电影,写这篇文的时候我决定把它重新看一遍。
以下就是我不多的电影库存里评分四星以上的六部电影,趁着暑假吃下这枚安利吧~如果你有喜欢的电影也欢迎推荐给我!
《海边的曼彻斯特》
故事穿插着两条主线,回忆与当下交织。看似颓废冷漠的男主,其实内心埋藏着一段折磨他的绝望的回忆,每多活一天,这种煎熬就更深一分。对他来说,活着可以说是最大的惩罚。就算后来因为哥哥去世而意外成为侄子的监护人,填补了他生活的一些空白,也只是让他愿意继续活下去。
说实话一开始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心情很沉重,全片几乎都弥漫着一种没有最丧只有更丧的气氛。郁闷地看完几篇影评后,我竟发现有太多的小细节被我遗漏或不理解,回想起来才发现男主一直在线的演技和克制十足的情感。
有人用一句话总结了本片的主题:“我们都有权利不与自己的过去和解。” 时间可以冲淡痛苦却抹不去回忆,破碎的心可能真的再也无法完整。生活本来就没有那么多喜闻乐见的反转,真实得可怕,不讨好反鸡汤,也许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欧维是一个刻板而又固执的老头,每天早晨他都会定时在社区里进行巡视,确认所有的车辆都停在应停的位置,赶走四处乱转的猫狗。在妻子离去并下岗后,他心灰意冷,对现世了无牵挂,于是千方百计决定自杀却又两次三番没死成,因为小小的社区里要他帮忙的地方竟出乎意料地多。
独自一人活着是孤独的,而早早坐进死亡的等候室却是拒绝发现身边尚存的美好。麻烦又温暖的邻居们,素不相识闯进他家的小流氓们,还有那只似乎很嫌弃他的胖胖的猫,都渐渐成为欧维生活的一部分。当来日无多的时候,必须有别的动力让人活下去,而被需要的感觉,就是其中一种。
看似偏执严肃的老头,内心也有温暖柔软的一面。温情的瑞典小片,平稳琐碎,却又打动人心,同名书籍也值得一看。
《岳父岳母真难当》
克劳德和玛利亚结婚多年,并有四个女儿。一眨眼,如花似玉的四姐妹都已经长大成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克劳德和玛利亚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当然希望他们的女婿能够和自己有着相同的信仰,然而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前三个女儿分别爱上了阿拉伯人、犹太人和中国人,夫妻俩将最后的希望放在了小女儿的身上,万万没想到,小女儿最后却领着一位非裔黑人站在了他们的面前…
法语老师推荐的电影,一部笑料实足的家庭生活喜剧。影片中充满了种族,宗教,信仰等矛盾和冲突,没有孰优孰劣的比较,有的只是不同文化之间平等交流引发的火花。法国所崇尚自由与平等,在这部电影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宵禁》
在浴室里准备割腕自杀的里奇突然接到关系疏远的姐姐的电话,恳求他去照顾九岁的侄女索菲娅几个小时。本来想放弃生命的他还是勉为其难的答应了。洗掉血渍,包扎好伤口,开始了照看索菲娅的任务。几天的相处让索菲娅慢慢接纳了叔叔里奇并依赖上了他。当里奇再次准备割腕自杀的时候,电话又一次响起…
20分钟的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讲诉了一个萝莉与大叔的救赎故事。因为时间较短所以故事情节也特别紧凑,充满诸多矛盾和转折,大呼过瘾地看了3遍。“我偶然发现另一部分的我想看到明天升起的太阳,这部分的我埋藏在我身体里许久。” 心存希望,就还有欲望。
短片中的小萝莉特别可爱完全没有抵抗力!那不屑的眼神不羁的语气,瞬间俘获怪阿姨的心。还有另一部由由原班人马出演,改编自《宵禁》的长篇电影《在我消失前》,也可以看看,交代了短片中更多的细节。
《猫鼠游戏》
小李子饰演的弗兰克是FBI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通缉犯,大胆狂妄,智商超人,游刃有余地在成人的世界里冒险。曾成功伪装成副机长游遍全球,也凭借自己能力通过司法考试。而在他逍遥法外的时候,FBI探员卡尔早已盯住了弗兰克,也终于领教到这个犯罪天才的过人智商,被这个毛头小子耍得团团转。在猫与鼠的抓捕游戏中,本是天敌的两人,也渐渐变得亦敌亦友。
在课堂上看了不少经典老片,这部算是最精彩震撼的一部了,那时的小李子还没发福,冲着颜值也值得一看。而且!它竟然还是由真人真事改编的!虽然是罪犯,也有一种佩服地五体投地的感觉。
《死亡诗社》
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其沉稳凝重的教学风格和高升学率闻名,其毕业班的学生的理想就是升入名校。而新学期诗歌老师基汀的到来如同一阵春风,一反传统名校的严肃刻板。
他会让学生们撕掉课本序言,带他们在校史楼内聆听死亡的声音;鼓励学生站在讲台桌子上,换个角度看世界。基汀注定是与众不同的老师,教会学生们寻找自己的思想。学生们也开始勇敢地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演热爱的话剧,自发成立死亡诗社俱乐部…
然而基汀解放了学生们的思想,却没能解放他们在体制下的压迫。即便最后悲剧降临,也没能引发家长和学校对教育体制的反省反而推诿到基汀身上。影片的结局,当基汀离开教室时,学生们纷纷站在课桌上高喊“oh captain,my captain”向他致敬,应该是全片最令人感动泪目的场景了吧。基汀虽然离开了,但他的思想却早已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一部看完后忍不住想写点什么的电影,笑中带泪,五星爆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