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男孩-读书笔记3
中秋在家陪娃,早上睁开眼睛,看到我之后,娃就甜甜的叫了几声“妈妈”。晚上睡觉时,意识已经模糊,嘴里还在叨叨着“妈妈”。一天下来,成百上千声妈妈不绝入耳。妈妈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单音节发音哦,那可是花样百变:时而三连喊,时而拖长语调,时而抑扬顿挫,叫妈妈时或站或坐或跑或躺,高兴了叫几声妈妈添喜,伤心了来几声妈妈解忧…在妈妈、妈妈的此起彼伏之中,我享受着这份沉甸甸的甜蜜负担。曾几何时,我狭隘的想:娃如果先会叫爸爸,而不是妈妈,我会吃醋呢。可未曾想过也有整天把妈妈挂在嘴边的一天…
16个多月的娃,处在语言启蒙期。每天都在辛勤的练习说话。最开始是简单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后来学会了两个不同的词语。他学会的第一个非叠音是“垃圾”,此后家里经常回荡着声情并茂的“垃圾”之音。再然后,他学会了阿姨这个词语,只要在路上看到了跟我差不多年龄的女人,就不停的叫阿姨,直到人家听到并答应为止。越是漂亮阿姨,叫的越是亲切。年轻一点的叫阿姨,年长一点的叫奶奶,也不知道他如何区分,倒是从来没搞错过。师从五音不全的老母亲,每天晚上不再由我费心费力的唱跑调儿歌,而是他自己哼哼唧唧的哄自己睡觉。咿咿呀呀的还真像那么回事。得益于老母亲孜孜不倦的叨叨,出门在外的他,看到花草树木、猫猫狗狗,兴奋的发出一阵阵的“哇哇”声,显得跟其他小朋友尤其与众不同。本着好好培养阅读习惯的初心,我抽空给他读绘本。如今,他自己也会读了,只是叽里呱啦的一句也听不懂,我想我给他读绘本的时候,他也是如此感受的吧。自从无意中听到邻居叔叔说过“拜拜”之后,每次跟人分开他都会边摆手,边说拜拜。我离家出门的时候,他习惯性的张口说拜拜。不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拜拜意味着妈妈要走但是他依然满含眼泪的挥手拜拜,那种欲罢不能的可怜样,让老母亲于心不忍。现在,基本的称呼发音比较清楚,哥哥这个单词除外。每天看他”的的,的的”的追在小哥哥的屁股后面跑,也是好玩~
语言启发,任重道远。养育男孩这本书中特意提到男孩的语言表达可能会慢一些,并针对如何跟孩子交流提出了一些建议,摘录如下,以供储备充足的理论知识指导育儿活动。
1跟孩子说话—逐步进行
家长需要有意识地教孩子进行口语训练。但一定注意,讲话内容取决于孩子的年龄。你在和孩子说话时,应高于他们的语言能力,但是只能高出一个层次。这样继续下去,孩子就能得到最大的提高。例如婴儿指着自己的玩具鸭说:嘎。这时,你应该说:鸭,并不停重复,不久婴儿就会说鸭这个字了。蹒跚学步的孩子已经学会说单个的字了,比如奶。这时,你应该对他说两个或多个字组成的词,比如奶瓶。这可以帮助孩子在口语表达上继续前进,自己学会把单个的字组成词。当孩子已经能说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词组时,你应该对他们说一个完整的句子。通过模仿,他们就能扩展自己的语言能力了。例如,他说:宝宝火车,你应该这样来回答他们:宝宝想要一辆火车吗?或:这是宝宝的火车。
2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机会,给孩子解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孩子的大脑发育是从谈话开始的。不要害羞,只管对孩子的疑问做出解释,信心十足地给孩子讲故事,开心地和他们聊天。例如:看到这个控制杆了吗?有了它,雨刷就能工作了。它们能把落在玻璃上的雨水扫走。或者说:真空吸尘器能产生强大的气流。它吸入空气,同时把灰尘吸入袋子里。你想操作一下吗?总之,当你和孩子在一起时,例如一起旅行、做家务或散步时,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和孩子聊天,对他们感到好奇的事物做出解释,或者回答他们的问题。假如你做得恰如其分,不会使孩子感到无聊,那么这种谈话非常有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
3尽早开始给孩子读书。孩子刚满1岁就可以和他一起读书了,特别是那些韵律强、适合背诵的书。一点一点培养孩子的兴趣:喜欢看书里的插图,喜欢听你读书的声音。你可以边读边表演,时不时地制造一些可笑的声音,或通过肢体语言进行生动的表演。还有一点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那就是在睡觉前,把孩子抱到腿上或是搂着他陪他玩一会儿。
当孩子开始喜欢某个故事时,你就可以开始使用一些小手段了,例如,让他猜猜:小猫跑到哪里去了?然后稍微停顿一会儿,这时,孩子会学一声猫叫。预测是讲故事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用心的读者会期待下一个词会是什么。记住,和孩子玩智力游戏时,一定要耍点小把戏。但这个小把戏必须好玩,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