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常见事件的一点思考
关于家庭常见事件的一点思考
1.教育不同理念的实质
这年头,妈妈们都特别热衷于学习,热衷提高自己,生怕一个不小心孩子就步入了当年自己原生家庭的糟糕模式。随着母亲学习热情的提高,有个尴尬的问题就付出了水面——孩儿爹这种拖后腿的生物怎么办?
我听说过不少因为和先生有不同育儿理念而撕逼起来的例子——我先生根本就不配合我实施那些先进的育儿理念!所以我不撕逼孩子怎么可能有一个好环境呢?但是其实我们都没有注意到,教育理念不同实际上这是一个悖论。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悖论?因为当妈的因为教育理念不同和当爸的撕逼,其实真正撕逼的并不是育儿理念的不同,真正撕逼的是权利的宝座。
这么看起来似乎会让人不舒服,但是事实上却是如此。如果当妈的认为爸爸的教育理念无助于孩子的成长,那么首先应该优先照顾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冲上去和丈夫撕逼。举个例子来说,当父亲的不懂教育,因为小事跟孩子大发雷霆。真正把育儿理念融会贯通的妈妈应该是先照顾孩子的情绪,妈妈会确认孩子的心情,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安抚孩子的情绪。而用教育理念的统一为借口争夺权力宝座的妈妈则会在此时冲上去和爸爸撕逼,要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正确讨一个说法,孩子的感受是被置之度外的。认真对比这两个场景,很容易就能区分出当妈的到底是为自己而战,还是为孩子努力。
权力斗争有几种表现,最隐蔽的就是借用“我更正确,你应该听我的”这种斗争方式。
这么一说,我突然明白了我为什么很不喜欢我家亲戚举办的传统文化学堂,更对我妈热衷去上学堂的行为有排斥了。因为这群妈妈们“学成”回来,就开始用学堂上的理论来怼对丈夫和孩子:我学习了,我就正确了,你们就应该听我的!因为我学的是古圣先贤的思想!
问题不仅仅处于这个权利的斗争,问题还出在古圣先贤也从来没说过自己是百分百正确的,要求世人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更何况任何一种思想都有其适用的背景。。。
2.坑爹却常见的三角关系
三角关系是指当无法解决两个人的问题是,要把第三个人牵扯进来解决问题。被三角化的人非常被动,如果长期被三角化,那么这个人就很难真正融入一段关系之中,会有很深的孤独感。而喜欢将问题三角化的人,也无法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
有个非常让人遗憾的事实:我国就是一个善于并且喜欢把关系三角化的国家。就算一件事能在两个人之间解决,都要拉个无辜的第三者进来搞事。
大家都很熟悉“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朋友的敌人就是敌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这局话。这其实就是一个标准的三角化关系:为什么我就不能跟朋友的敌人建立友谊呢?难道敌人的敌人就真的不可能是敌人吗?真是莫名其妙的逻辑推理。
从这句莫名其妙的推理我们也许还能分清楚三角化关系的可笑,但是在生活中三角化总是以各种隐蔽的关系出现的。我举一个例子,也许大家就能明白了。现在请大家看例题:
已知:我婆婆希望我先生五一带孩子去杭州玩,然而我先生一点都不想去,我已经明确表明肯定不去了。
又知:先生和我表达了几次不想去,又多次问孩子想不想去杭州。想以孩子的意见为主。
又知:孩子不想去杭州,但是爸爸总是问问问个没完,于是该说愿意去。
又知:孩子跟我说不想去杭州,只是想坐飞机,如果可以坐飞机其实去哪里都行,能不能帮她和爸爸表达一下她只想做飞机不想去杭州的想法。
又知:其实我特别希望孩子晚上记住这个事情主动去自己跟爸爸说明白想法,因为我也不希望孩子去杭州。
问:这里面出现了或可能出现了多少个三角化关系?
我猜的没错的话,大家应该已经一脸懵逼了。现在我们来捋顺一下这里面出现的三角关系。
1.先生不想去杭州但是没有直接和我婆婆说,而是希望以孩子的嘴巴说出不愿意去杭州为理由拒绝。这是明确的将事情三角化的做法,自己无法开口想孩子替自己拒绝。
2.孩子不想去杭州只想坐飞机,并希望我把这个观点传递给爸爸是邀请我加入一段三角化关系。只是我告诉孩子这是她和爸爸之间的事情,应该由她自己去说明,我明确拒绝加入这段三角关系。
3.我特别希望孩子记住并主动去找爸爸说出想法,以为我不希望孩子去杭州是一个想要将关系发展成三角化的苗头。如果后期我一旦做出任何提醒孩子去说明想法,或者帮助她完善表达的行为,就是将原本属于父女的问题三角化。
所以有的时候一件事情其实包含了或者可能包含了几层三角关系,出现的三角化关系越多事情越复杂。
问题中的事件2虽然没有涉及到三角关系,但是这里其实是另外一种家庭“问题”的表现。
3.你在想什么孩子最清楚
我先生不想去杭州,孩子其实心里一清二楚,在刚开始问的几次都是明确的拒绝表示不去。但是在我先生一次次的询问之下,孩子开始动摇。
当然举这个例子可能表达的没有那么直接,我换几个例子好了。
我小婶子和我婆婆关系并不好,因为我婆婆插手的事情太多,而我小婶子是个独立思想很强的人,所以两个人关系很紧张。我婆婆是特别喜欢周末跟着儿子和孙女出门玩的,而我小婶子一点都不想带我婆婆一起去。所以在这个事情上虽然她没有说出来“妈,你别去了,我不想让你去”这句话,但是每次孩子都会明确跟奶奶表示“奶奶你别去了,奶奶你在家吧。”
换到我这边,我对我婆婆习惯骂人是颇有微词的,尽管她骂的不是我,我也从来不表现出来。有一天我崽子问我:妈妈,奶奶成天骂人真的不好对不对?我特别诧异,“你怎么知道呢?谁告诉你的啊?”我崽子神秘地一笑:“我就是知道。”
孩子在小的时候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安全是天然敏感的,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一思一念都会被孩子敏感的捕捉到,不然为什么说孩子最会看脸色。
很多家的父母生活很简朴、不敢与人发生冲突,但是往往他们的孩子却是大手大脚,脾气火爆。不明原理的父母和外人会给孩子贴上不懂事,惯坏了的标签。其实恰恰是孩子活出了父母不敢活出的欲望和攻击性。孩子替父母活出了真实的一面,还要承受着父母的攻击,其实是很可怜的 。
都说做家长不易,其实当孩子更难。孩子一边要发展自我,一边还要抵抗家长有意识无意识地放毒。
都说父母皆祸害,这个说法是成立的 。只是既然成年了,成家了,为人父母了就不能用自己的父母做背锅的借口了。
谁不是从原生家庭里带着伤痛前行的,多看多想多觉察多讨论,早晚会成为更好的自己的。
说到觉察就不能不提一个今天早上的事情,依旧是用提问的方式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空间再公布答案吧。
已知:我先生不喜欢干家务,还喜欢铺摊子,家务基本上是我负责,曾经我对此颇有微词。在单位提起过先生的懒。
又知:我先生几乎不太上班,在家里专心炒股。早上饭如果我不打电话通知有什么他就会饿着肚子或者叫外卖。
又知:我打电话通知先生饭都在哪儿的时候,我科长在后面很鄙视地说:你老公就是个巨婴,比巨婴好点就是能赚钱。
说实话刚听到这句话话我特别生气,满脑子都是“你家才是巨婴,你家儿子初中了还抓着不放迟早也是个巨婴”刷屏。但是我很快就觉察出我的愤怒是因为把我科长说我先生是巨婴等同在说我没眼光,而且听出了我科长不屑语气中的背后——嫉妒。
问:这个事情中,我的投射是什么?我的授权是怎么形成的?我科长投射了什么?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自己的答案未必是标准答案,而是我和基友一起思考讨论后认为比较靠谱而已,如果大家有更接近真相的答案请在留言里告诉我。
1.我对我科长的话有愤怒,是因为我认为她在说我先生是巨婴就是在说我没眼光——欠条完全的男人不过如此。我感觉自己的整个人都被否定了,当然会生气。其实很多时候当你把你的所爱安利给朋友恋人却没有得到理想中的回应而生气是一样的,你认为对方否定对你所爱就是否定了你的人,却完全忘记了也许是对方对这类东西没有兴趣。
2.为什么我的科长可以用鄙视的语气说我先生,我是如何授权她鄙视我先生的。我认为可能是因为我以前曾 经抱怨过我先生不干家务,让她认为她也可以拿这个事实来说事。但是事实上这是个没有界限的表现,我的先生我可以说,但是轮不到你来评论,我们的关系不仅没有到可以随便说的地步,更是我国历史和文化遗留下来的问题。
3.我科长用不屑的语气说我先生是个巨婴,比巨婴好点不过是能赚钱。如果按照精神分析来说:你有什么就会看到别人是什么来说,那么我科长的脑子里他先生就是个巨婴,所以才会在我先生身上看到需要照顾的共同点。而且更糟糕的是,她的那句“不过是会赚钱”暴露了她先生很可能不会赚钱的事实,这句话的背后是嫉妒。
所以为什么说要多看多想多觉察多讨论,因为每一件看似小事情的背后往往都藏着好几个点。如果不是觉察多了,也许因为这件事我会生气一天;如果不是因为讨论,我可能没有发现我科长如此评价我先生是我的一个授权。
-------------------絮絮叨叨的分界线-----------------
本来没想写这么多,一下子超出了那么多字,感谢每一个看到最后的朋友,祝你们成为自己,愿你们的生命被照亮。
如果你觉得这个感想对你有用,换用分享给你爱的人,我们一起讨论。
啤酒的絮絮叨叨
一个记载生活、记录心得还有吐槽的个人公众号
如果你喜欢,请分享到朋友圈,给我更多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