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书笔记

2016-10-13  本文已影响23人  艾特TT

1、时间之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2、寻找心中的“巴拿马”

一个人为自己的内心树立什么样的最高目标、设定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反映了他的“格局”。
说到“格局为何”,电影《一代宗师》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即“看自己、看天地、看众生”。我想在此基础上稍做发挥,提出四个层次的格局来,并从“目标”“眼界”“信念”这三个维度来阐释这四个格局——

  1. 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

    • 目标:无目标或只是追随当下的潮流。
    • 眼界:主要为流行文化,以及身边亲友的观点。
    • 信念: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流行文化所潜移默化传递的价值观为典型。实际上这类人并无稳定的信念,很容易被他人诱导和说服,因而经常大喊“毁三观”。
  2. 一度格局:逐利者(“看自己”)

    • 目标:作为精致或粗放的利己主义者,旨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 眼界:与逐利相关联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利益机会的洞察,同时兼具比较完整的常识体系。
    • 信念:笃信丛林法则,认为每个人都是逐利性动物,且能力越强的人能获得越大的利益。
  3. 二度格局:理念人(“看天地”)

    • 目标:“理念人”(man of ideas),即指为理念而生的人,他们毕生的行动就是追求和捍卫真理。
    • 眼界:对某个甚至多个知识领域有非常深入、系统的钻研,并常常能提出极具创造性的观点。
    • 信念:真理是美的,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追寻真理之美,与此相应地,必须保持内心的诚实。这类人的代表人物有维特根斯坦、哥德尔和埃尔德什。
  4. 三度格局:至善之人(“看众生”)

    • 目标:以改良社会、增进人类的福祉为最高目标。
    • 眼界:往往对他人有很强的同理心,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认识,部分人可能同时具有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兼具理念人的特性。
    • 信念:个人对整个社会负有责任,应该努力地去改善世界,减少世界的苦难和不公,部分人可能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典型的人物如音乐家、哲学家、医生和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史怀哲。

...

本文地址http://www.jianshu.com/p/366501d6902e

【本书购买地址】:https://item.jd.com/1190012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