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有温度电影电影漫谈

【剪影43号】《空难余波》:无处安放的愧疚

2018-02-28  本文已影响41人  光影剪刀手

一场意外,一堂人性试炼课。

一边是失去妻女的罗曼(阿诺·施瓦辛格饰),一边是生活在愧疚中的空管员保罗。两个人本不相识,空难事故发生后,保罗更名换姓,到另外一个城市生活。然造成最后悲剧的是一个女记者,一个调查报道此次空难的女记者,也是一个丧失职业操守的女记者。将被采访对象的个人信息,特别是被刻意保护的对象的个人信息透露给了厉害相关方。只因她将保罗的地址给了罗曼,才造成了保罗的死亡。

丧失妻女的阿诺版鳏夫

《空难余波》是一部根据真实空难事件——乌伯林根空难改编的电影,只是将事发地点由欧洲换成了美国。

真实的“乌伯林根空难”,是因为管制员的疏忽,两架飞机相撞,71人因此失去了生命,这里面就包含了卡罗耶夫的妻儿,空难发生两年后,卡罗耶夫杀死了这位管制员。

阿诺饰演的罗曼,原型即卡罗耶夫。演惯了终结者这类冷酷、刚硬角色的人,反串起了柔情父亲,这对阿诺来说,可谓是不小的挑战。不过,阿诺之前曾在电影《玛姬》里成功塑造了一位伟大的父亲。

这次阿诺不负众望,表演可圈可点。不过,因为罗曼的人设过于简单,没有太多可堪挖掘潜力的桥段。最精彩处当算影片的结尾,保罗的儿子在墓地找到他,鼓起勇气用枪指着他,但瞬间明白了这个年轻人是谁,没有惊惧、没有慌张,说了一句:开枪把,我理解。好像等了好多年,终于能够了解这个心结一样。终于,当保罗儿子从激愤中平静下来说:“我受的教育,不允许我这样做。”

内疚满怀的空管员保罗

保罗在空难那夜之前,是一个拥有幸福和美家庭的男人。然而,一切都在他与妻子缠绵后去上班的那一夜被改变。因为设备临时维修,导致他的声音飞机飞行员听不到,空难就这样发生了。非他主观故意,但当得知死了71人时,他瞬间涕泪横流,愧疚从心底涌出,弥漫整个身体。之后,他整个人就陷入无法自拔的内疚中,这是一种无法言表的状态。

我想他曾无数次回顾指挥飞机航行的那些细节,他也清楚的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发生空难与否并不在他的掌控之下,因为当时在维修的雷达系统,运行速度是非常慢的,有时候慢一秒种,都可能酿成悲剧。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每一秒的位置变化就非常大,雷达系统的延迟,误导了保罗,然后他又误导了另一架飞机。悲剧就这样发生了,成了不可避免的事实,无法挽回,不容更改。

这就是一次意外事故,责任并不在空管员。灾难发生后,他的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房子被涂上“凶手”字样,不断被骚扰,无法正常生活。他更换姓名,到了另一个城市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然而整个家庭仍活在他非主观故意造成的后果的愧疚中。他与妻子、儿子分开生活,甚至罗曼来找他的那晚,他尝试劝说妻子到他所在的城市重新开始生活。

然而,又一个悲剧上演了,罗曼通过那名女记者找到了保罗。

虽然,保罗为防止骚扰和意外,准备了一把枪,每次有外来的敲门声都拿出来防身。但那天他的妻子、儿子就在房间里,避免让妻子和儿子发现他一直生活在惊恐不安,那把枪被他藏在抽屉的底部。

保罗开门了,一个苍老的男人拿着一张照片,让他看照片上的人。他瞬间明白了对面的人,是遇难者的亲人。出于防卫的本能,他让那人去找航空公司,过度的防卫心理和情绪,让他推了罗曼一下。罗曼倒地了,他甚至还没开口表达他只是为了想听一声道歉而来。激愤之下,罗曼拿刀刺中了保罗的脖子,保罗的妻子、儿子闻声赶来,惊恐万状。罗曼说“这与你们无关。”

悲剧促成者——女记者

这部影片中有一个镜头不多的角色,但却是整个事件的关键人物——那个女记者。她没有履行保护被采访对象隐私的职业准则,将保罗的住址信息告知了罗曼——空难死者的家属。在她眼中可能是帮忙,但在传媒行业内,这是严重的触犯职业底线。

因为她的一张小纸条,造成了另一个悲剧。在这里强烈谴责这类记者和这类记者行为。

影片整体而言没有太多戏剧冲突,更多的是内心戏,考究的是演员如何通过表情阐释内心的痛苦或者愧疚,在这方面,阿诺的表演值得点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