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中国传统文化我学《三字经》

2020-04-27详解《三字经》三八——五帝

2020-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山水国学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我们通俗都在讲“三皇五帝”,但是《三字经》这里弄出来一个“二帝”,也许是我读书少吧,这个提法,我只在《三字经》里看到过。所以我还是按照“五帝”来说。

其实“三皇五帝”历史上说法很多,具体是哪八个人,一直也没有一个能一致认可的、统一的说法。我写“三皇”的时候,对“三皇”具体是谁没有追究,因为追不追究的对我没有意义。而关于“五帝”我以司马迁他老人家的《史记·五帝本纪》为准。

司马迁讲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把《三字经》归在“三皇”中的炎黄二帝,归在“五帝”中来讲。我讲“五帝”就不讲那些故事了,百度铺天盖地的,有兴趣自己看。我只讲讲我对这段历史的一点思考。

其实在讲上古历史,乃至夏、商、周三代以及先秦历史的时候,一定要先有一个大的前提。就是说当时的中华大地,无所谓统一不统一,当时的状态应该类似于现在的地球政治环境。五帝乃至夏、商、周还有春秋战国的诸侯国,其实大家都是城邦联盟,维系这个联盟的是血缘关系。而历史上讲的是一代一代担任联盟盟主的那个城邦。而且也没有所谓的换不换朝代、禅让不禅让的事情。因为以我们对后面朝代断代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来看,都是黄帝的直系子孙执政,谈什么禅让与改朝换代呢。

看《史记·五帝本纪》我们可以很轻松的把人物关系捋明白,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帝喾是黄帝的玄孙(《三字经》“九族”里对自己之下第三代的称呼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九族那一篇详解《三字经》二十一——九族)是颛顼的侄子。尧是帝喾的儿子,是黄帝的曾孙(自己以下第四代)。舜是黄帝的第八代孙,是颛顼的第六代孙。禹就更神奇了,《史记·夏本纪》原文: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看见没,也不是外人,那是黄帝的第四代孙。辈分比舜都高,跟尧平辈,比舜高四辈,在族内是舜的爷爷的爷爷,按照《三字经》的辈分称呼,如果是平民的话,舜见到禹那得叫高祖爷爷。商、周也不是外人。殷商始祖契那是帝喾次妃简狄所生,只不过不是帝喾亲骨肉,是简狄淫奔时,野合之后有的孩子。虽不是亲生,但是按照当时的规矩,这也是家族中的男丁,只不过地位不高而已,所以才发迹的那么晚。周的始祖也是同样的情况,是帝喾元妃姜原所生,也不是帝喾的亲骨肉,同样是姜原淫奔时,野合的后代。连秦都不是外人,《史记·秦本纪》原文:“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舜赐姓嬴氏”。用我们现在的话说,黄帝家族那是秦国皇族姥姥家这边的亲戚。虽然族系远了一点。但毕竟有黄帝血脉,算是黄帝后人。所以我们从谱系上来看。从黄帝到秦这三千年左右的时间里,统治这片广袤土地并稳步扩张的,就是同一个家族。那么这就应该算是一个朝代。而家族内部的权力之争也好,权力转移也好,跟禅让是不搭边的,家族以外的人当权,那才是废水流了外人田,那才能被叫做“让”。有了这个大前提,我们再来看先秦史,对历史的发展就会有一个更清晰、更现实的认识。关于这绵延三千年的国家,历史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我姑且称之为“华夏帝国”。

其实,中华民族的历史,简单的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炎黄融合之前,算作“史前时期”,这一时期,华夏族作为一个确定的族群还没有形成,可以算是民族孕育期。第二阶段是黄帝家族掌控政权时,算作“贵族行政期”,这一时期华夏族以炎黄两部落的融合为基础,经过近三千年的扩张融合,最终形成了华夏族这一具有统一文化特征的民族,这一时期是华夏族的形成期,截止于公元前206年秦灭亡。第三阶段是公元前202年汉建国至今,这一时期,由平民通过武装斗争交替建立政权为特征,中华民族虽有进一步的扩张,但总体上来讲,扩张的速度和幅度放缓且不稳定,民族文化特征没有发生重大改变,是华夏族稳定发展与巩固的时期。

我坚信未来会有第四个阶段,是中华文化融合了全球各民族文明成果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思想价值体系,而后基于这样一种统一的价值观念,地球上的人类真正作为一个大家庭的成员共同开创美好的生活。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这个过程大概还需要一千多年的时间。我是看不到了,只希望我的这些文字,能留给千年之后的人们去印证。


详解《三字经》目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