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陈道明!”
2001年上映的《康熙王朝》中,有这样一段:
大阿哥率军西征葛尔丹,因为贪功冒进,结果被俘——两军对阵,皇子被俘,这是无法说出口的奇耻大辱,因此大阿哥逃出归来后先是骗康熙说自己是被大水冲走,后来又坦白自己被俘之事。
康熙听后,龙颜震怒,痛心疾首,他招手让大阿哥上前,挥手就是一个耳光。
镜头中的大阿哥不禁一愣。
场外,导演转头看向副导演:“没有打人这段戏啊?”
剧本中,的确没有“打人”的情节,但陈道明的“临时加戏”,将当时康熙的盛怒和怒其不争完全展示了出来。
因此有人说:陈道明之后再无康熙!
在当时,因为这段戏,有娱乐报道称,陈道明片场欺负新人,无排练打人,剧组不敢得罪等等。
在后来的访谈中,主持人杨澜问起这件事,镜头中的陈道明回应说:
“如果演员很在意这事,我得说声对不起,如果我要是在戏里突然被打一巴掌,我不觉得什么诧异。”
不卑不亢,说得透彻。
一、“先当孙子后当爷”
有一次“老戏骨”李雪健参加《开讲啦》,期间有一位年轻演员质问:曾经李雪健在《金银花开》中客串演出,4天时间拿走60万片酬。
对此,年轻演员非常愤怒,他表示自己演了男主角,片酬却只有4000块,他找到制片人表达不满,结果制片人表示:“钱都被大腕拿走了”。
在舞台上,年轻演员质问李雪健,刻意提到“德高望重”四个字,结果李雪健听后并没有生气,他心平气和地回应说:要靠自己的踏踏实实地做好艺术,拍出优秀的作品,这样片酬才会水涨船高。
当年拍《渴望》的时候,电视剧大火,我只拿到8000块钱,你只看到我的成就,没有看到我受的苦,你不了解我的过去。
一句话,多少辛酸,娱乐圈中,很多老演员都有过“先当孙子后当爷”的经历。
陈道明同样如此。
1971年,彼时只有16岁的陈道明被招进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七年的龙套生涯。
据说在当时,一部戏有四幕,作为龙套的陈道明常常是第一幕演匪兵,第二幕演民兵,第三幕演解放军,第四幕演群众。
后来有一次,他只画了半边脸就上台,“反正是从幕这边跑到幕那边,观众也只能看见半边脸”。
后来在采访中,虽然是面带笑意回忆着曾经,但不难看出,7年龙套岁月的艰辛和内心的不甘。
七年之后,陈道明考入中戏表演进修班,但距离他接到自己生命中第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角色,还要再等十年。
那一年,已过而立的陈道明接到《末代皇帝》的邀约,饰演溥仪。
据说,当时剧组预定了姜文和陈道明两人作为主演,向来霸气的姜文认为自己一定会出演,于是一直在家中等待开机,结果等来等去,最后听说剧组早已经开机。
对此心中耿耿于怀的姜文随后去了《末代皇后》剧组,在其中还是出演了溥仪。
或许因为有过这次经历,在后来陈凯歌导演《霸王别姬》时,姜文还兴冲冲自荐想要出演程蝶衣。
不管怎么说,凭借《末代皇帝》,陈道明火了。
二、“老戏骨”是怎样炼成的
因为《末代皇帝》,自身遍布文艺气息的陈道明让人印象深刻,后来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要拍成电视剧,导演黄蜀芹特意找来,希望陈道明能够出演方鸿渐。
令人意外的是,被认为最贴近角色的陈道明竟然婉拒了。
不是嫌弃,而是担心。
娱乐圈中,陈道明饱读诗书,季羡林曾称赞,以他的学识,足以担任研究生导师。
这样的人,自然是读过《围城》的,作为小说,《围城》是难得的佳作,但若是改编成电视剧,结构松散、故事情不强的《围城》难免让人望而却步。
改编不好,那就是毁经典。
为此,导演黄蜀芹“四顾陈家”,据说第四次还是摔断了腿坐着轮椅去的,对此,陈道明大为感动,最终接受邀约。
接下来,就是为了作品而努力:瘦身形、练口音,2 个月瘦了 25 斤,练出一口尖声酸气的上海普通话。
当年的《围城》,主演陈道明,做配的是吕丽萍、英达和父亲英若诚,除了演出人员的努力,剧本经过三年多时间改编,这才成就了最终的辉煌。
剧集公映后,钱钟书给陈道明写信:“你让我看到了一个活的方鸿渐”,而因为出演“方鸿渐”,陈道明和钱钟书也成了忘年之交。
现在说起陈道明,很多人熟悉的是,《庆余年》中的“庆帝”。
据说,接受出演后,陈道明将原著翻看几遍,最终按照自己的理解,塑造出了一个形象有些邋遢的庆帝。
而就是这样一个角色,被陈道明“演活了”,在第一季结束时,很多网友表示,只要陈道明饰演“庆帝”,吴刚饰演“陈萍萍”,田雨饰演“王启年”不变,那就会一直追下去。
其实,自己“改”剧作以及人物塑造细节,对陈道明来说,这是“职业习惯”。
在电影《我的1919》中,陈道明饰演外交官顾维钧。
一战结束,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派顾维钧前去谈判。
影片一开始,原定场景是顾维钧乘车赴会,路上所见皆是流民伤兵,赤野千里,凋敝萧索,当时陈道明找到导演,他认为这样的镜头太过表现主义,不如让环境直接作用在人物身上。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后来电影中,顾维钧被伤兵砸抢,赴会迟到。
这样的改动,让故事情节一下子饱满起来,叙事视角也更加集中。
另有一处,美日双方代表私约顾维钧,劝他放弃山东利益。
原来的情节设计是顾维钧有大段台词表示不会妥协,但陈道明认为台词中很多话前面都说过,翻来覆去地讲,反而会让观众疲劳,于是他将台词删掉,将情节改成了顾维钧一言不发,只最后说了句“谢谢,我吃得很好。”
这一改,傲气仍在,无言成了最高级的反抗。
据说顾维钧之女在看到电影后,评论说:“没想到把我父亲拍得这么像”。
这个像,不在形,而在神,在根骨。
电影中,收到让他签字的电报,他笑了,愤怒无奈尽在其中;
与代表团总长吵过,他哭了,但仍能顾全礼数的体面,因为他不仅代表自己。
电影的最后,是一镜到底的独白,这段独白由陈道明亲手所写,最震撼的那句“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重的一天”是他加上的点睛之笔。
除了电影,还有陈道明参演的电视剧,处处能见他的才华与心思:
《冬至》这部剧并没有原作,故事大纲是陈道明写的;还有和电视剧《黑冰》并称的《黑洞》,剧本亦是由陈道明与导演共同创作。
如此人物,怎能不让人赞叹?
三、君子之风
有一次在采访中,被问到如何看待当下的娱乐圈?
陈道明“恶狠狠”地回应:
这个行业就八个字:对年轻人是四个大字“寡廉鲜耻”;对年岁稍长的叫“为老不尊”。
当下所谓的“顶流”、“小鲜肉”,他们通过各种综艺出道,进而转型做演员,但没有根基和演技的他们却能够拿走大部分片酬,这也造成了影视剧的质量接连下降,更让人恼火的是,他们竟然鼓吹“演员是高危职业”。
为此,陈道明不止一次批评:
“什么手破了,什么哪摔伤了,什么冬天在水里头,变成了一个演员的功劳。人家清洁工早上4点起床,你还在被窝里怎么说呢?你的职业就是这个,还把它当作敬业?”
另外,对于那些年纪大的“老戏骨”们,他们往往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倚老卖老,为老不尊。
在一个饭局上,张燕演唱《绒花》,陈道明弹钢琴配乐。一曲终了,冯小刚想让《芳华》的女主苗苗跳一支舞助助兴。
一群喝了酒的中年男人就在一旁起哄。
有时候所谓油腻,就是不自觉地陷入一种自我陶醉式的狂欢。
当时,陈道明或许看出了苗苗的尴尬,他站出来阻止:人家作为演员来出席活动,还穿着高跟鞋,跳舞不方便……
他正说着,旁边有人打断:“比划比划总行吧。”
这时候陈道明勃然站起,质问道:你他么是没看过跳舞啊?
其实,当时的冯小刚或许只是为了给自己选定的女主角一个表演的机会。
但陈道明看不惯的,是一伙老男人,为难一个小姑娘。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难怪有人说,冯小刚未必是真小人,但陈道明一定是真君子。
有人说,当下的娱乐圈鱼龙混杂,像是一个大染缸,很多人跳入其中,迷失了自己。
与此相比,时刻保持着清醒的陈道明更像是一株白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但是这种品格,在当下的娱乐圈中,很多事物,是因为少而变得珍贵,但是这种珍贵却映射着当下的不堪。
所以,很多人感叹,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说出“再见了,陈道明”,因为只有这个时候,才说明,整个娱乐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