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觉解修笔记【25】中篇 第十一章 依闭关修观渐次证入大圆觉
第十一章 依闭关修观渐次证入大圆觉
第一节 圆觉觉圆,中、下根器道场安居
第二节 佛陀回答所问
一、修证大圆觉的闭关方法
1.闭关场所及期限
2.集资净障礼忏法
3.清净菩萨的实相皈依、发心及闭关住止
4.切勿执著境界
二、再次讲解中下渐根的别修三观
1.寂止入手方法及境界
2.胜观入手方法及境界
3.止观不二入手方法及境界
4.如是即为三观具体起修方法
三、中上圆根遍修三观,如佛出世
四、下下钝根随学一事,渐次求证
第三节 重申本章义理
第四节 圆觉章重点提示
第五节 圆觉章实修参考
第十一章 依闭关修观渐次证入大圆觉
第一节 圆觉觉圆,中、下根器道场安居
经文:【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唯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
解经:于是,希望众生圆照觉相、圆满觉悟的圆觉菩萨从与会的大众中,离开座位来到佛前致敬,顶礼佛陀的双足后,并沿着自己右侧方向来围绕着佛陀转了三圈,上身挺直两手抱叉合掌半跪着,恭敬地向佛陀请问道:“大慈大悲的佛陀啊!您为我们这些与会大众重重详尽地宣说了证入清净觉悟的种种方便法门,让末法时代的众生能够有极大的受益。佛陀啊,虽然我们这些菩萨现在已经开悟了圆觉心性,可是佛陀灭度以后,末法时代中还没有开悟的众生(下根尚未悟净圆觉),①要如何建立道场和夏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呢?②前面教授的圆觉法门中的三种根本清净观法,针对每种观法未悟众生最初具体从何处下手起修呢?惟愿您能发起大慈大悲,为一切听众以及末法时代众生施与最大最丰饶的利益。”
经文:【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解经:说完以上的话之后,圆觉菩萨再次五体投地的致敬,就这样循环往复礼拜了三次,来祈请佛陀讲法开示。
第二节 佛陀回答所问
经文:【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解经:此时,佛陀就赞许地对圆觉菩萨说:“太好了!太殊胜了!善男子,你们竟然能请教佛陀这些应机的入门窍诀,以最大的利益施与一切众生。那么你们现在仔细认真的用心聆听,我就会为大家解说。”
经文:【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解经:听了佛陀的答复,于是圆觉菩萨心生欢喜地准备接受教导,和法会中所有的听众一起安静地恭听佛陀说法。
大乘菩萨道圆觉安居(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一、修证大圆觉的闭关方法
1.闭关场所及期限
经文:【“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
解经:“圆觉啊,一切的众生,无论是佛陀正法住世的时候,还是佛之应化身已灭度的像法时期,或者是进入了末法时期,种种的众生只要是具有大乘善根种性,坚信自己本具如来秘密微妙、本体清净、圆满无上、圆融诸法的菩提觉性,就可以悟入大圆觉。这些真心要想发愿修行圆觉法门,但是还尚未开悟「净圆觉心」的人,如果是在寺院僧团居住,就要安置好弟子并与信众和平相处共修,如果还有各种因缘琐事的影响,就要随着具体情况根据能力,对于我刚刚已经讲过的那些去闻思修就是了。如果是没有其他杂事因缘,就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道场闭关修行,应当设立时间期限。如果计划设立长期就是一百二十天(下下根),中期一百天(中下根),短期八十天(中上根),安置好清洁肃静的居所后,就一心观修。”
前行集资净障礼忏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
2.集资净障礼忏法
经文:【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幡花,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
解经:“现今佛陀还住世时,就应当直接正念法身;如果佛陀已经入灭之后,就供奉佛陀的形像,面对佛像,心中观想,眼睛注视,生起正确的法身忆念,就如同是佛陀常住在世之时一样。同时,悬挂种种幢幡,布置鲜花等,供养诸佛,庄严道场,然后要经过二十一天礼佛拜忏等七支法,并持诵十方诸佛的圣号,恳求哀怜诸佛菩萨加被护持,忏悔无始业障,积累福慧。当福慧增加、业障得到初步清净后,自会遇到感应道交的境界,获得心中的轻松喜乐安稳。二十一天的前行圆满以后,自然就可以收摄妄念一心专注正行二十五轮的清净观法了。”
清净菩萨的实相皈依、发心及闭关住止 (图片来源于网络)
3.清净菩萨的实相皈依、发心及闭关住止
经文:【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心离声闻,不假徒众。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
解经:“如果是恰逢到了初夏时,夏安居的为期三个月时间,应当按照大乘清净菩萨的行仪止住来安居,而心中的见解,则要远离二乘,也不必和徒弟及信众一起共修小乘安居仪式。到了开始结夏时,就在佛前发下这样的誓愿:「(圆觉安居发愿文:)世尊啊,我是比丘(或比丘尼、或优婆塞、或优婆夷均可)某某,现在遵循大乘菩萨道,实践真如寂灭妙法行持,希望一切众生与我,共同证入清净实相的究竟安住,愿以广大圆满的觉性为我的寺院道场,愿我不作分别取舍的身心,能安住在平等性智慧境界中(七转平等),而不依赖于任何外境和规矩,因为涅槃的自性本不实有任何归属、关联、依靠,所以现在,我虔敬的向诸佛菩萨祈请证誓,我现在不依循于声闻乘行持界安居见解,而是愿与十方如来以及大菩萨们,在三个月内共同安居圆觉,因为是为了修证无上微妙之觉性这一件最大因缘而不拘小节,故此不与弟子和信众牵挂联系,以便专注实修。」圆觉啊,这就叫作菩萨示现的大乘坐夏安居。等过了当时发愿的长、中、短三种期限之后,也不必一定要依照声闻乘的安居时限,出关后,就可以随便来往而没有问题了。”
切勿执著境界(图片来源于网络)
4.切勿执著境界
经文:【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解经:“圆觉啊,倘若这些末法时代尚未开悟的众生,想要通过菩萨道遵循三种期限方式来实修的人,如果不是与听闻过的“威德章”佛陀三观教法相符的种种境界显现,都切勿执著。”
二、再次讲解中下渐根的别修三观
1.寂止入手方法及境界
经文:【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
解经:“圆觉啊,倘若这些众生选择走无相寂止路线,首先要从极为寂静的入定观空下手:内心不执著生起思维分别念,当内心空静到极点时便会由定生慧,超越动静之相,圆觉就会显现出来(凡夫随顺觉性)。这样证得初步的静定空慧觉受后,其体验逐渐就可以从个体之内脱身心,扩展到所在的一个世界,全体一觉,同理,觉性空慧也会随之遍布世界。”
经文:【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解经:“圆觉啊,如果觉性空慧能周遍圆满一个世界时,此世界中任何的众生内心生起一个念头,他都能觉知,进而哪怕是成百上千的世界,也是一样的。除此之外,如果不是与听闻过的佛陀教法相符之种种境界显现,都切勿执著。”
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 (图片来源于网络)
2.胜观入手方法及境界
经文:【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熏成种。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解经:“圆觉啊,倘若这些众生选择走有相胜观路线,首先应当一心正念忆持如幻三昧,观想十方世界的诸佛菩萨,因地时依循种种的法门,逐步有次第的精勤刻苦修行如幻三昧禅定,从体起用,广作菩提愿行(圣境)。其次,自己也应当效仿诸佛菩萨发清净愿,从实修如幻三昧(如观想法等)下手,自行熏习自心成为大乘菩萨种子(菩萨初住位)。除此之外,如果不是与听闻过的佛陀教法相符的种种境界显现,都切勿执著。”
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熏成种。 (图片来源于网络)
3.止观不二入手方法及境界
经文:【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齐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解经:“圆觉啊,倘若这些众生选择走止观不二(寂观;四空双运)路线,首先要从觉知念头的观法入手:返观观自心,心中了了分明地觉知念头的生起、持续、变化、消失过程,以及始末界限、长短数量多少等等。就像这样串习,融入到于行、住、坐、卧日常生活中,对随时生起的分别念数量、状态、起伏变化,无不一一了知。就这样经过逐步有次第的增长进展觉知性,乃至于能觉知成百上千世界中每一滴雨,都好像亲眼看见自己面前所用之物一般清晰。除此之外,如果不是与听闻过的佛陀教法相符的种种境界显现,都切勿执著。”
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齐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图片来源于网络)
4.如是即为三观具体起修方法
经文:【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解经:“以上就是三种清净观法初步具体下手起修的方法以及境界进展,因人而异,不分彼此。”
三、中上圆根遍修三观,如佛出世
经文:【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解经:“倘若众生们能全面圆满地实修三种清净观法,那就属于末世中勤行精进的中上圆根,即等同是佛陀出现于世一般。”
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 (图片来源于网络)四、下下钝根随学一事,渐次求证
经文:【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
解经:“同时,如果以后末法时代的那些属于根性迟钝的众生,发愿想要修学大乘菩萨道,但总是无法获得成就,这是由于往昔的恶业障碍造成的,这时就应当先精勤地忏悔罪业。并且要恒常地实践清净愿行,先要断除根本障喜欢、厌恶的取舍心,以及嫉妒、谄曲等恶习,发起向往证悟圆觉的增胜上进心。然后在三种清净观法中任意专一修学一种,如果一种观法不得要领和体验,就再选修其它的观法。总之,心里不要放弃,找到合适的观法后,坚持逐渐有次第去求证,终能成就。”
第三节 重申本章义理
经文:【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圆觉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欲求无上道,
先当结三期。忏悔无始业,
经于三七日,然后正思惟。
非彼所闻境,毕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静,三摩正忆持,
禅那明数门,是名三净观;
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
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忏,
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
佛境便现前。”】
解经:此时,佛陀为了再次重申此上的义理于是又宣说了如下韵文:
“普觉,你应当知道:
一切尚未开悟的众生,
想要求学无上的圆觉正道,
首先应当以上、中、下三根结三期闭关。
闭关前先要忏悔无始以来的业障,供养诸佛积累福慧资粮,
经过二十一天的拜忏,
然后再正念观修。
凡是与佛陀教授相违的境界相出现,
终究是没必要执著的。
渐根:寂止从极为寂静的静定下手起修,
胜观从正念忆持如幻观想下手起修,
止观不二则从明了觉知念头数量、状态等下手起修,
这就是三种清净观法具体的下手方法;
如果有圆根众生能够精进全面修学三种观法,
那就等同于佛陀出世一样;
对于那些钝根难以成就的人,
应当先要恒常地精勤一心忏悔,
无始以来的一切罪障,
如果种种的业障都消除灭尽了,
佛陀的圆觉境界自然便会现前。”
图片来源于网络(未完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