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文总结
昨天晚上,在书香澜梦简书交流群里开展了评文活动,邀请了魏治祥老师为我们评文。
魏老师对我的文章《烛光里的妈妈》进行了点评,从多个方面对文章进行了剖析,魏老师的点评一针见血,句句在理,让人信服,感觉受益匪浅,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差距。
点评过后,魏老师还对文章进行了修改,文章在今天已发布《烛光里的妈妈》,下面是魏老师的点评记录:
一、对文章的优点先表扬
这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可归类于人物散文。总体上讲,脉络比较清楚,叙事也比较流畅。正如木棉群友所言:冬日温馨明亮的烛光里,有妈妈缝衣服的身影,有妈妈做早饭的画面,有妈妈为我暖好的的棉袄棉裤。。。。。。这些深藏在时光隧道里的生活细节,经过作者的精心描摹,一下子全浮现在眼前,很多关于母亲的美好记忆被重新唤起。这个时候,”母亲”二字便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字眼。
还有群友评论道:滴蜡油固定蜡烛,刮头皮这样的细节抓得真好,又真实又温暖又有画面感,且认为文字平实淡然,饱含真情实意,虽不煽情但韵味深长。
二、从文章的题材,写法,角度,细节,语言等问题,一一剖析
这样的开头不好,一是语言不干净,切入太慢。头两个自然段是为了引出烛光这个话题,可惜引出的是“家里点蜡烛的情景”,不形象,不自然。此外,因为村村通电,只需按动开关,就会如何,由于跳闸,由于供电紧张,这类因果句子非常拖沓,不生动,不明快。第三个自然段给人的感觉是打算介绍蜡烛。第四个自然段更啰嗦。火柴和蜡烛放在什么地方,停电时要不要马上点蜡烛都不重要。点上蜡烛屋子就明亮起来还用说吗?
其二,如果仅仅是临时性停电,后来叙述的点蜡烛却是常态,就显得矛盾了。“冬天天黑得早,亮得晚,就得经常点蜡烛。”——经常点蜡烛,除非是经常停电。此外,前一句妈妈很节省,不让点蜡烛,跟后面的经常点蜡烛,也是自相矛盾。
其三,文章贵在含蓄,尤其忌讳煽情。我在《再聊写作》中专门谈了含蓄。这篇文章的结尾引用了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就是毫无必要地煽情。再者,既然引用了那首歌,就应该用来做结尾。后面两个自然段纯属画蛇添足,完全没有必要。“愿天下的老人都能生活幸福!健康长寿!”相当于把读者从沉浸其中的场景中拖出来,不让人回味。或者说你正听着音乐,沉浸在动情的旋律中,又或者说你正深情款款地唱“噢,妈妈”,作者啪一声把音响关了,然后高呼口号:“愿天下的老人都能生活幸福!健康长寿!”
大家写文章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所有的情感都应该藏在字里行间
好的结尾,应该与开头呼应,同时给人的感觉是余音袅袅,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对文章进行修改
开头:
不知道怎么回事,小区忽然断电了。整个世界一下子变得特别安静,像极了从前的乡村。
小时候农村不通电,照明全靠蜡烛。蜡烛得花钱买,家里穷,点不点蜡烛、啥时候点蜡烛,我妈说了算。记忆中大多数时间是摸黑,一家人坐着说一会儿“瞎话”,便早早地上炕,一觉把天睡亮。
这样写是不是一下子就进入了。
妈妈是个很节省的人,知道挣钱不容易,如果晚上没有什么事儿,就不让点蜡烛,一家人坐在屋子里说会儿话,然后躺下睡觉。——这些话都在里面了。
冬天的傍晚,天就有些黑了,妈妈会早早在炕上铺上被褥,怕睡觉时进被窝冷。——不紧凑,而且没有感情色彩。铺被褥更是与蜡烛毫无关系。可以这样接:夏天还好,黑得晚,最讨厌的是漫长的冬天。漫漫长夜,一点儿也不好玩。
一点不好玩,小孩子心性。
直到我上了小学,妈妈才不得不慷慨起来。女儿念书是天大的事,家里再穷,她说啥也不能让我摸黑。
每天晚上,妈妈比我还积极。提前把炕烧得暖暖的,卷好被褥,安好炕桌,然后变戏法般拿出一根蜡烛来。把蜡烛点着后,在炕桌的左上方小心地滴几滴蜡油,让蜡烛稳稳的坐在蜡油上。起初,烛火如一粒黄豆,很快便成了火苗,柔和的烛光把黑暗驱散开来,满满一屋子都是温馨。
是节省的妈妈,蜡烛被她藏起来了前面有交待,点不点蜡烛她说了算
写文章一定要瞻前顾后,注意照应注意以下文字,知道什么叫语言的张力。
我妈当然不会为我一个人点蜡烛,她得“借光”,要么纳鞋底,要么缝缝补补,要知道一大家人总有做不完的针线活。她静静坐在一旁,时不时抬头瞟一眼我,我能感受到她用烛光一样柔和的目光抚摸我的脸,我的手,还有我的作业本。也不仅仅是看我,她得随时注意蜡烛的火捻,火捻太长,燃烧会太快,得剪短,不然太浪费。如果稍不留神,火捻还会歪向一边,蜡烛就像决了堤似的往下流油,把我妈心疼得咝咝抽气。长大后读到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总会想到妈妈在烛光下伴我读书,替我剪烛。
妈妈的节省,勤劳,浓缩在这一段里。
有时候我会走神,把目光从作业本挪到妈妈身上。妈妈纳鞋底很费劲,鞋底厚,只见她先用锥子扎,扎一下,在头发上蹭一下,扎透了针才穿得过去。线粗,锥孔细,抽线的时候也很费劲,那线勒在妈妈手上,我看着就疼。烛光一窜一窜,墙上,妈妈高大的影子忽闪忽闪。
不要直说妈妈形象的高大,是烛光
等我做完功课,妈妈会服侍我睡下,“噗”一口吹灭蜡烛。那一截尚未成灰的蜡烛,妈妈会于黑暗中小心地收藏起来。我不知道妈妈啥时候上的炕,只知道一觉醒来,身旁是焐得热乎乎的棉袄棉裤,热气腾腾的高粱粥已经摆在了饭桌上。高粱米结实,得熬上半个钟头才行,说明妈妈早就起床了,奇怪的是听不到一点动静。
妈妈做饭时轻手轻脚,生怕吵醒了丈夫和孩子,就包含在以上文字里。
顺便说张力,指的是语言的信息量。信息量越大,张力越大。古人所谓无声胜有声就是这个道理。
妈妈80岁生日那天,儿女们为她庆生。我在生日蛋糕上插上了八根蜡烛。关灯。妈妈闭上眼睛许愿。烛光摇曳,我忽然意识到,妈妈老了,她用自己的一生,照亮了儿女,那摇曳的烛光,却是她即将燃烧殆尽的生命之火。电灯重放光明那一刻,在刺眼的灯光下,妈妈眼神混浊,手脚僵硬。妈妈衰草般的白发,没有一丝光泽。妈妈长年累月劳作的双手,指关节弯曲,已经无法穿针引线了。
准备结尾。一定要干净利落这情形让我又一次回到了童年。
童年的时光,悄悄地度过,如烟往事,大多淡忘了。
摇曳的烛光和烛光里年轻的妈妈,却如雕塑一般在记忆里定格。
点评结束。
我第一次感觉被别人批评是如此的畅快,原来自己的文章有一身毛病,还不自知,通过这次魏老师的点评,才知道了病在哪里,该如何医治。
评文的过程,就像医生给病人治病的过程,有利于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经过这次评文,我更加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想在写作方面有进步,必须要下苦功夫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