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多和孩子聊天

2020-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孤独的愚者

我喜欢独处,不喜欢无聊的饭局和应酬。每日下班,直接回家,比一般的爸爸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我喜欢给孩子读故事听,和他们一起玩。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孩子们一起聊天谈心。放学路上、沙发上、床上、厨房洗碗的时候,聊他们好奇的,聊我熟悉的。

孩子们总是好奇的,也是好学的。这种好奇心生来有之,最早要追溯到猿人刚站立解放双手的时候,因为之前双手要辅助走路,一天解放出来实在是要弄些事情,不能让手闲着,于是弄弄这弄弄那,最开始的狩猎武器和石器就是这么来的。当然,这种好奇劲也刻进了人类的基因里,生来有之,也靠着这份好奇心得以生存和进步。

他们喜欢听我说他们小时候的故事(虽然他们现在也就六七岁),也喜欢听我小时候的故事。他们追问我小时候是否和他们一样顽皮,讨厌做作业?和他们一样被爸爸妈妈打屁股?追问我小时候吃什么,玩什么?

这样的聊天总是快乐的,也让我们彼此贴的更近:我们小时候都一样淘气,也一样被爸爸妈妈打过屁股。我们是一样的,只是我因为顽皮“挨揍”更早。

更多的聊天内容是他们好奇的求知,或是他们对不理解事情的探究。比如恐龙是如何和什么时候灭绝的?人类的第一个房子建在哪里和用什么建造的?为什么有的大人会遗弃自己的孩子,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中国是最厉害的国家吗?八爪鱼和章鱼、鱿鱼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孩子是熊孩子?

孩子们在聊天时有时很认真,我会全力以赴解答他们的疑惑。但孩子总会问倒你,最后往往是“这个爸爸也不知道,不是很确定。”好在现在获取答案的渠道很多,我被问服的时候,就会说:爸爸回头查找一下答案再告你们,或干脆让孩子们自己找平板问Siri寻求解答。

孩子真的是大人的老师,孩子的疑问和反问促使大人去思考和学习。要不,会很丢脸。

和孩子们聊天,我们会变得柔软起来,我们的各种感官会重新变得敏感。会学着从孩子的视角去思考、看待事物,往往会收获不一样的认知。

孩子们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放学回家路上,我会询问孩子一天在园的生活情况:吃什么饭?有没有好好喝水呀?最好的朋友叫什么名字啊?有没有交到新朋友?这样的一问一答时间过得自然,也因为聊天我们的步调一致,不会把孩子甩在后面。

聊天让我们跟孩子在感知上、习惯上、情感上保持统一和一致。亲子关系不会有人掉队,我们彼此了解,也跟快乐。

儿子在五岁的时候,一次在他姥姥家过暑假。我一个人在屋子里看书,儿子从外面跑进来,说他想和我聊天。我以为他只是因为无聊找我玩,而事实上出乎我的意料。那天下午我们一块聊了近两个小时,关于如何做一个好孩子。

这次父子之间第一次正经的聊天,让我意识到:只要你足够尊重和认真,孩子愿意和你推心置腹的聊天,哪怕只是五岁的孩子。

从此以后,我就把聊天当成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把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分寸、待人接物、与人为善,种种我想让他们知晓的都通过聊天传递给孩子们。我想这样他们会更容易接受,也更能理解和记得吧。

女儿八岁,常和我聊读过的书和她的见地。儿子们六岁,喜欢和我说他们新奇的见闻。我乐意和每个孩子分享我的快乐和烦恼。

这样挺好,我们之间没有隔阂,我们有共同的喜乐和成长的烦恼。也包括我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