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nser写作第2课 | 我们都是有“故事”的男女同学
Spenser的系统写作课单价为¥599/¥699,4000+人付费,累计收入¥240万+。
第1次课后便引发了各种好与不好的争议之声,但不管听到什么声音,我却很兴奋自己参与其中,独立思考、投入学习、冷静观察。
通过第1课的认知铺垫后,我特别认可Spenser的观点——“通过公众号写作建立职场稀缺性”。
第2课便准备进入对方法论的探讨,开始要喂干货,说说到底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次的主讲是《智族GQ》杂志总主笔--何瑫。
➤上课之初便内心冲突,****这是我要的课吗?
何瑫老师的主题是“如何写个好故事”。
确实,“好故事”是“好文章”的关键要素,可是听着听着,我竟然蒙圈了~
我原本正襟危坐,认真边听边做着笔记,但当老师讲到“要落脚到具体人,去描述人物具体的面貌、跌宕起伏的命运、故事细节的刻画、如何做好一次人物专访”时,我已经彻底瘫躺在了沙发上,两眼发直~
那时那刻,内心是纠结的,一边没认为何老师说得不对,一边也没想过自己要写“剧本”啊~
原本只想通过一个公开平台,去输出对生活、对工作、对学习的思考和收获,但这跟描写“一个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有强关系么?
但是,经过内心的一番挣扎与思考之后,我还是决定要继续以完全开放的心态“先全盘接收再冷静选择”。
所以,第二天晚上重新回听了课程,并重新回顾了Spenser的课程大纲 ,以及何瑫老师的履历介绍。
****➤我自动开启了“绿灯思维”
成甲在《好好学习》一书中提到“红灯思维”和“绿灯思维”的概念:
人们在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时,会习惯性防卫和抵触,这是“红灯思维”,但我们更应该积极考虑新观点能带来哪些新价值,这是“绿灯思维”。
所以,“讲好一个故事”本身就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能,我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
****>>>>关于课程
本课程共5次课,第1次讲“认知”,第2/3次讲“技巧”,第4/5次讲“运营”,主题分别为:
第一课,通过公众号写作建立职场稀缺性
第二课,讲个好故事
第三课,打一个爆款
第四课,建立逻辑性
第五课,公众号写作背后的升值逻辑
从逻辑上看,没有问题,还层层递进。
****>>>>关于老师
【智族GQ】
百度:中国新闻出版社与康泰纳仕集团于2009年10月在中国创刊的顶级男性杂志。
【总主笔】
就是主要拿笔杆子、总负责执笔写的那个人。
【特稿写作】
这个最有意思。
百度:
1 特稿就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2 特稿是一种非虚构的、短故事形式,具有独家新闻、调查性报道和现场报道的特质,以及高度的文学品质和原创性;
“特稿写作者”是何瑫老师很强烈的标签,这种写作风格比较偏传统社会记者的写法,比如某个“苦大仇深”的社会话题,作为记者进行独立采访取材,然后通过描述某个极具个性人物的命运起伏,给读者讲述一个生动完整的非虚构的人物故事。
这样的文章,字数最少1万+。
有这样经历的写作老师,他的写作功底深厚、专业性强、逻辑性强,特能用“字”来说一个“大故事”。
何瑫老师的授课风格即可预见。
****➤我又重新认识了第2课
复盘Spenser的开课目标:
**运用具有“超级闭环”性能的微信公众号工具进行写作,通过构建专业写作所需的核心底层知识和能力,最终提升个人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的多种核心能力。******
何瑫老师专门以“故事类”文章的写作手法作为课程主题,但并不是说对其他类型的写手不适用,只是老师在讲课时主题切入太快,没有作课程设计的思路铺垫,导致有不同写作风格的人会有点措手不及。
或许稍微过渡一下:学会写大故事,小故事案例亦不在话下。
学习成果如下:
开启“绿灯思维”后,我开始去思考如何写好一个“大故事”,以及如何在自己的写作风格中去写好一个“小故事”。
在总结学习心得之前,不得不再次提到《好好学习》这本书。(我怎么这么爱它)
▽“黄金思维圈”思考模式▽
【黄金思维圈】遇到每一件事,首先问“为什么?”,而不是问“是什么?”
So,我将带着“为什么?”的思考去总结这次学习。
1.为什么要写作?
1 我想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看能不能把话说清楚;
2 我想通过写作输出学习成果,打造自己的“产品”;
3 我想通过写作去市场上验证自己的实力水平;
4 我想通过写作去认识更多更优秀的人,挖掘更多潜力;
So,如何判断自己写的文章“哎哟,还不错哟”?
以下效果层层递进:
1 让人愿意看
2 让人看得懂
3 让人看完还认可
4 让人认可后还有点小激动
5 愿意主动分享出去
2.为什么是写故事?
因为,好故事自带传播属性。
1 人们乐于通过生动的故事去体会道理,比逻辑概念易懂;
2 讲故事就要说细节,细节容易打动人心,有带入感;
3 任何论点都需要论据进行论证,加入故事情节会更生动、有趣、有说服力;
So,“写个好故事”是标配技能。
比如一部好电影,故事冲突、人物鲜明、细节动人,让观影者的心境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而跌宕起伏、欲罢不能。
比如《釜山行》,比如《白夜行》。
3.怎么写个好故事?
遵守故事写作的基本规律:
步骤1:确定故事主题
步骤2:采集故事素材
步骤3:组织故事结构
步骤4:塑造故事风格
步骤5:修改润色故事
每个步骤对应的核心能力:
能力1:精准有效捕捉问题核心的能力
能力2:挖掘消化信息、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能力3:逻辑分析梳理能力
能力4:文字表达能力
能力5:全局思考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写好一个故事,并不仅仅是会写字这么简单,它是对一个人从价值观、逻辑思维、沟通技巧、分析研究等方方面面的综合考量,每个步骤的扩展都需要一堂大课来延伸。
这不是一堂微课就能解决的问题,最有价值的是我们获得了这个框架体系,养分能吸收多少,得看自己的后续功力。
何瑫老师给出了一个范本,一家专业杂志的报道标准是这样的……
4.我的收获
1) 命题的重要性
对于写作新手来说,写什么?形成什么标签?是一件奠定自己Bigger基调的重要因素。它与一个人日常的关注点密切相关,也可以说价值观的倾向性,这个是可以培养的。
问题、观点是否足够冲突,是否符合大众化传播的潜力,是在动笔之前需要确定的。
问自己:这次写作是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2) 素材的重要性
全靠日常积累,把自己变成一个极度敏感的人,随时记录下每一个细微的感受、观点、矛盾、小确幸……
训练自己的情报搜集能力与习惯,运用好工具,经常性复盘、整理有用的资讯,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采访感兴趣的人,不是只有记者才能有采访机会,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去做这件事,关键看自己是否是一个敏感、有心的人。
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开始一项全新的学习之前,一定是向一位好老师求教优于自己去看书。保持与朋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
3) 刻意训练
能立刻开始的有两种方法:
1.模仿训练:收集自己非常认可、喜欢的文章,拆解其结构,记录其金句,进行仿写(请参考我在上上篇文章《懂了那么多道理,如何过好这一生》中提到的小马宋老师的案例);
2.散点+组合:运用云笔记,在碎片时间随时记录脑海中飘出来的文字,想到什么写什么,然后再在集中写作时“拼凑”,形成“初稿”,当然后续还要“修改润色”;
4) 架构和风格
动笔之前,先列提纲,结合“命题训练”和“模仿训练”中积累的经验不断练习,写多了自然形成某种风格。但切记,要写对别人有用的文章,勿要无病呻吟地碎碎念。
5) 增加写作频次
强迫输出!这个只能是对自己狠一点。但真正动起来之后,发现哪来什么“努力坚持”,一切都是“享乐其中”。
6) 加强互动交流
互联网写作,除了写,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已的传播力,互动交流非常重要。酒香,其实还怕巷子深的。
我们都是有“故事”的男女同学,为了不遗忘那么多有趣的瞬间,我们都需要把它们记下来、写出来、讲给别人听。
ღ
机智如你,是否发现这篇文章比之前的更有“故事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