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到极致,就是朴素与克制
白岩松曾经在一档节目中说过:
今人虽有百度、谷歌,获取资讯与知识极其容易,但有识无智,只有知识却少有智慧。古人获取知识不易,但多智少识。
简而言之,信息大爆炸让我们更加容易的接触到知识,而且纷繁复杂的信息始终占据着我们的注意力,却让我们丧失了追求智慧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大多数的知识你既不需要,也不重要。
其实何止信息,现代社会物质、信息、机会的极度丰富,但多并不一定就代表好,还可能会让一部分人在物质上纵欲,对未来感到焦虑,对机会、选择感到迷茫。
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
月薪 3000,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每月要吃两千多块的小龙虾;
印度 16 岁男孩,连续6 小时玩吃鸡游戏,最终猝死;
白领财迷心窍,贷款百万投资 P2P,最终血本无归;
90 后护士为追求精致生活欠债几十万,被父母赶出家门;
白领 5 年换24 份工作,投出几十份简历无人回应……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常常认为“快”和“多”是硬道理,而“慢”和“少”仿佛是一种原罪,但实际上真正活到极致的人,往往是朴素与克制的,真正高级的恰恰就是“慢”和“少”。
物欲陷阱:你选择穷且低水平精致,还是先富再高水平精致?
随着社会物质环境的极大丰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追求精致生活,在物质上放纵自己,他们宁可借债也要维护与自己收入不相符的“精致”。
真正的精致,并不是放纵自己的消费欲望,而是品位上的优雅,是让生活变得更加从容、愉悦。
这就是苏东坡在被贬黄州之后,尝过友人为他准备的蓼菜、新笋等野菜之后的感叹:“人间有味是清欢”。
很多人却以为精致就是用用高消费放纵物欲,就是用几瓶莱珀妮、去几个网红旅游地打卡、穿几双 AJ和 YEEZY 的鞋子,用最好的机械键盘……
传播学中有个“充欲主义”理论,原本生活贫乏的年轻人,通过媒体见识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之后,消费欲望就可能会被瞬间点燃。
生活越贫乏的人,越可能被充欲主义俘获,越需要通过高消费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越可能沉沦在物欲里无法自拔。
但是能不能克制住消费欲望之火,决定你的财务状况是否健康。
前一段时间我们推了一篇文章,讲述了90 后护士李玫的故事,月薪 8000 的她为了追求精致生活,欠下了几十万网贷,最终被她父母赶出了家门。
李玫出门一定要叫网约车,看到网红餐厅就一定要去吃,走在路上渴了就随手来杯星巴克,同事都有的首饰和包包,她也不能落下。
周末和晚上一有时间,就跟朋友逛街、泡酒吧。
看到心仪的旅游景点,即使假期只有两天时间,她也要坐飞机前去游玩,连续打卡了青岛、重庆、云南等众多城市。
她终于靠借债过上了所谓的“精致”生活,可是却因此背负巨额债务。
网上甚至有人说“在我们的一生中,戒掉爱,戒掉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戒掉花呗。”
但是你知道么,很多网络贷的日利率看起来很低,但是年利率却高到吓人。
微信微粒贷,如果日利率为 0.045%,年利率高达 16%;支付宝借呗,如果日利率为 0.05%,年利率高达 18.25%;京东白条与支付宝借呗利率大致相同,年利率也约为18%……
要知道股神巴菲特和金融大鳄索罗斯的多年平均收益率也不过20%,也就是说就算你的赚钱能力赶上巴菲特、索罗斯,你赚钱的速度也不过就是堪堪持平贷款利率罢了。
这种钱你也敢用?
很多人正在被放纵的消费欲榨干,并不是危言耸听。
如果你想变的更加富有,那我劝你早日戒掉信用卡、借呗、花呗、白条,过上量入为出的日子,直到你变得很有钱,可以随心所欲选择生活方式。
机会陷阱:任何机会都想尝试的人最愚蠢
这个时代对每个上进的人都是友好的,因为这个时代遍地是机会。
但是机会属于整个时代,并不意味着每个的机会都与你有关,贸然尝试每一个机会的人,无疑是愚蠢的。
这并不是说机会不重要,而是说你并不需要抓住所有机会,你只需要找到那个属于你自己的机会,培养自己的一点点优势,通过不断地迭代,维持这种优势就足够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
你要克制无数诱惑、冗长、烦躁,和自己躁动的心,要养成铁嘴、钢牙、木头屁股;
你不要关注那些短期价格波动、突发新闻、机会窗口、别人的成功;
你只需要关注自己的长期价值,打造一款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产品。
德国作家罗尔夫·多贝里在著作《清醒思考的策略》中提到了两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历史上最畅销的书并不是现在畅销榜上的那些书,而是那些几十年、几百年来一直在印刷的经典,比如《圣经》《共产党宣言》《小王子》《指环王》,没有哪个出版社能离开这些长期畅销书存活下去。
第二个例子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汽车,也不是近几年开发出来的,而是丰田在1966 年推出的丰田花冠(卡罗拉),直到现在这款车还在推陈出新,11 代更新把这款车送上了全球畅销榜的榜首。
你并不需要频繁的找机会、换赛道,你只需要找到一个还不错的领域发奋深耕,“宽视野、窄切口、深钻研”,长期保持自己的优势,就一定能够胜出。
但也许有人会说,那如果我不尽可能地多试错,怎么知道那个机会属于我呢?毕竟就像雷军说的:有机会的话,一定要试一试,试错的成本并不高,但错过的成本非常高。
很多人以为这句话的核心是“试错的成本并不高”,但其实这句话的核心是“有机会的话”。
我们每天面临大大小小的机会,很多人极容易见猎心喜,每一个想法都想要尝试,但并不是每个机会都属于你,很多人并不作任何的思考、调研,就开始盲目尝试。这样累积起来的试错成本,相当可观。
我认为对待机会的一个比较合理的态度,应该是“不轻进,不轻退”。
面对机遇要深入研究、思考,认为对的机会才果断抓住;既然认准了,即便是遇到了挫折,也不要轻言放弃。
功夫做在入坑前。
最近有一篇文章对知名投资机构——高瓴资本进行了深度分析,我发现他们就是这个策略的典范。
2014年,线上红利还远未消退,很多投资机构都认为老龄化即将社会到来,准备大举进入“养老”领域。高瓴并没有从众,而是逆向思维,认为未来老年人需要陪伴,所以宠物市场潜力巨大。
但高瓴并没有贸然进入这个领域,而是对这个领域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
高领专门抽调了一位执行董事,带着上百人的研究团队,花了两年时间把整个行业的信息捋了一遍:国民消费水平分析、宠物细分赛道格局、各省宠物医院地图、行业关键人物图谱……
高领的研究报告,令很多在这个行业深耕几十年的 KOL (意见领袖)级专家都自愧不如。
在深度了解之后,高瓴才决定全面进入该领域,渐次切入宠物医院、宠物店、行业SaaS系统、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在宠物行业的各个环节无孔不入。
高瓴以一年 300家的开店速度,整合了国内 10 余个城市的宠物医院品牌。3 年后,高瓴投资的宠物医院已经达到了700 多家,绝对数量行业第一。
到了 2018 年,许多陷入焦虑的投资机构,意识到了宠物领域的潜在机会时,却震惊的发现这个行业,高瓴已经“无处不在”了。
精力陷阱:世界上 99%的事情,都不重要或与你无关
美国大学教授马克·鲍尔莱曾在著作《最愚蠢的一代》中,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知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过:图书馆、博物馆、大学、历史频道、维基百科、《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一切都在你的鼠标下,但我们没有看到年轻人,至少是美国年轻人,包括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历史知识、公民意识、阅读成绩、国际竞争力方面的提高。
为什么?
“因为他们把时间都花在了社交网站、IM(即时通讯软件)和手机短信上了。”
美国人是如此,中国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世界上99%的事情都不重要,或跟自己毫无关系。
但现实中,大家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些不重要,或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上。
你每天刷微博关注明星的八卦,却没时间好好学习和工作;
你每天在网上关注别人赚了多少钱、指点江山,却没时间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你每天都在抖音上刷网红种草的美食、化妆品,却没时间运动、管理身材;
你每天都在刷网络小说里的霸道总裁、绝世高手,却没时间读真正的经典;
你每天都在思考哪家外卖 APP 的哪家店在打折,却没时间思考怎么才能好好赚钱……
甚至很多人每天唯一动脑子的时间,就是思考今天要吃什么。
但是你想过没有,这些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正在消耗你宝贵的精力,
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曾因提出“自我损耗”理论而名声大噪。
所谓自我损耗,尽管你什么都没做,但是每一次选择、纠结、焦虑、分散精力,就是在损耗你的心理能量;每消耗一点心理能量,你的执行能力和意志力都会下降。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越是简单的人效率越高,越是克制的人走的越远。
因为他们知道什么真正重要,把时间花在学习、工作、陪伴家人、享受生活上,远离那99%与你无关且不重要的事情。
正所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当你向生活中那些不重要的事情说不以后,你才会真正的高效,你的内心也能享受到真正的安宁。
据说,哲学家康德一生都生活在哥尼斯堡方圆 16 公里以内;
达尔文周游世界后,就在自己的宅子里度过了一生;
奥巴马、乔布斯、扎克伯格、比尔·盖茨这些大佬,都几十年如一日的穿同一款或类似款的衣服……
这也就是哲学家罗素说的,“伟大的人的生活除了少数精彩时刻以外,并没有什么令人激动的地方。”
因为他们知道绝大多数的选择都没那么重要,与其把时间花在无关紧要的地方上,还不如把生活简化,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最后,送给大家漫画家蔡志忠的一句话:
“每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希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朴素和克制的人。
——————————————
作者:进击的阿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