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岁月

做人可以假装糊涂,但一定要活得明白

2019-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芃芃女孩
图片来源:堆糖网

1.

昨天下午师门开会,每个人都要做读书汇报。

在读书汇报的时候,师姐说:“老师,我发现在学习文艺理论之后,对很多事情会用一种批判性的思维去看待。但是有时候这样看待,知道那件事情本质上是不好的,但改变不了现状,感觉很无奈。”

这里就牵扯到一个问题:多读书可以使人明智,看清楚很多事情的本质,这是读书的益处;但问题是,有时候处于当下的环境,却无能为力去改变什么。这样一来人就会很矛盾,甚至会陷入深深的忧虑。

那到底对于读书这件事情应该怎么看待?

导师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读书越多越容易看清一些事情的本质,虽然无力去改变它,但是却比别人多了一份选择的权利。你的思想不会被捆在他人设计好的圈子里,活得很明白。人可以假装糊涂,但这个假装的后面一定要是活得比什么都明白。

听了导师的话,深以为然。

也许,读书并不能给你带来什么即时性的功利性的东西,但可以给你一双看透事物本质的眼睛,明白清楚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是人云亦云,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稀里糊涂地过一生。

2.

想起,以前的舍友对我抱怨道:书读得越多,越会对生活迷茫,不知道该怎样好好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眼界宽了,视野广了。如果面临的现实生存条件无法满足自己的野心,随之而来的是自我怀疑、不断否定。

这样的话,不如当初就待在农村,平平凡凡地结婚、生小孩、过日子,不会异想天开,人生也不会有那么多不甘心。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她。但是我深信,通过读书走出落后贫穷的生存环境,只要一直不负韶光、保持向上之心,就一定会找到生命的出路。

想起最近看的一本理论书中的一句话:“文化和文明给人类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得到幸福的条件。”

这句话被印在书的注释部分,当我不经意间看到它时,就像找到了知己。

它将内心无法表达的想法凝练成了这样精准的一句话。

3.

有时候想想,是我们对于读书太功利化。总希望今日付出一份耕耘,明日就会快速得到一份收获。

而事实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从来不会保证你付出了就一定能够得到回报。

读书教育更是如此。

过去,科举制的创立为无数的底层贫寒人士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提拔民间人才,使其成为国家官员,摆脱低贱的社会地位以及穷苦的生活。

但是,科举制诞生之初,也没有保证说只要广大学子认认真真地读书学习,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

三年一次的科举被选拔做官的人凤毛麟角。

那是否那些落选之人十年寒窗苦读就真的什么用都没有。

不是的。那些落选之人大量流落民间,他们当中有一些人靠着自己的学识也往往能够找到一份相比较于以前不错的工作。

从整体而言,提高了底层贫民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民间文化的繁荣兴盛,比如宋代的民间词人。

回到现代,即使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也不一定会找到合适的工作,过上满意的生活。但不管怎样,读书教育给了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一个对外延伸的窗口,一个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转折点。

它们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助力人生的工具。而如何去发挥它的效用,则取决于个人所下的功夫。

虽然,当下社会一部分人会认为读书是一件无用之事,但我认为无用反为大用。不过分功利化地去看待读书这件事,享受读书所带来的片刻安闲与舒适,在文字与思想的碰撞中感悟生活最本真的意义。

在感悟生活最本真意义的背后,是明明白白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位,活得坦诚而豁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