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6

2021-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宽妈心灵成长空间

鲁道夫.斯坦纳精神科学观下的儿童教育

我是两个男孩的妈妈,一个7岁,一个今年8月满10岁。从老大出生以来,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隔代教养的矛盾频频出现,而造成了家庭更多的矛盾,所以内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焦虑,老二的出生是把家庭矛盾推向了极致,保姆、老人(奶奶和外公外婆轮换)进入小家庭,家庭矛盾及各种养育的问题让我应接不暇。我开始思索家庭教育的出路,为什么上了那么多年的学?没有一堂课是让我学习如何面对人生的困难的?我发现自己在生活上就是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把家里搞得一团糟,无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小事上斤斤计较,大事上又没有主意,生活自理为能力为零,我如何可以引领我的孩子?我还姑且只算是一个象孩子的妈妈,我可以带给他们什么呢?

我不能这样,我需要成长,于是就开始学习各种各样的书籍,爱与自由,如何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蒙特梭利的教育方法等等 。可是这些书一到使用的时候就无效了,看了再多的书也无法把它落地在生活中,我觉得仍旧觉得力不从心, 一是因为看书的速度赶不上他们成长的速度,二是他们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似乎也很难在书中找到答案 ,到底是什么问题阻碍了我成长,终于发现是自己,是自己没有从内在去成长,没有真正认识到一个人所成长所需要的东西,是无数年接受工业化教育的我需要彻底地洗心革面,丢掉那些程序化的和情绪化的反应模式,让自己先成为一个人,一个内在有灵魂、有精神的人,方可以引领孩子。

第一次拿到《儿童教育》这本书是去年7月份疫情期间试听了华德福研修班的课程时得到的,马丁老师深刻而又生动的讲解,让我对教育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彻底爱上了这本书,书中的每一句都值得反复细读,逐词逐句去理解都会有新的发现和认知,越发感受到这本书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或者是儿童养育者来说是多么的珍贵 ,这是一本探寻人究竟的书。

本书的开篇就听到了人这个话题,说到人们对于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往往手段匮乏。其原因是想改革的人却没有真正了解生命的根源。

人的整个生命如同植物生长一样,不仅包括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状态还包含隐秘于深处的未来的状态。

而一个人的生命,同样也包含着现在的状态和未来将要出现的个性特质,为了能弄清一个人的将来,我们需要研究它隐秘的本质。

相比之下,研究植物比研究人要简单很多,因为我们已经知道植物每年都会开花结果,可是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他将来要开的花,在过去并没有出现过。即便如此,这些特质仍然存在于人之中,如同一株现在还只有叶子的植物也潜藏着花的本质一样。

如果能看到人天性中存在的本质,那么我们就有办法能说明一个人的将来,只有我们深入研究人的生命,找出改革方法才会实用而有效。

精神科学必须承担这一任务,即提供包含了对人的生命本质理解的符合实际的世界观,精神科学的根源只能源自对生命真正的理解,通过深深入人类的天性去研究精神,才能找到解决现在现代生活主要问题,最实际的最富有成果的办法。

这本书要介绍的是关于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要求也不是计划,而只是介绍孩子的天性,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来看出理想的教育方法和他的必要性。

  想要了解成长中的人的本质,我们必须先认识人隐秘的天性。 

    比较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这里我们为了研究人的本质引入了4个王国:人,矿物质,植物,动物,对比人和矿物、植物、动物的区别。

由此精神科学对人进行了解密,指出人的本质有四个层面:物质体 、生命体(以太体、气体)、心魂体(星芒体)和自我体。

在物质层面,人与矿物、植物、动物是没有区别的,都是由同样的物质及基本元素构成的,在同样的化学和物理作用下,存在遵循同样的物质规律。

生命体是构成构造生命的力量,现代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对生命体的研究在看法上虽然比较接近,不过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自然科学的说法是感官,是人认识一切事物的基础,没有感官做基础是不能研究事物的。而对精神科学的研究来说,依靠感官作为认识基础的观点,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只承认他能摸到的和能判断的某一部分,不承认那些无法通过感官感觉到的是事实真相。

人的本质的第2个层面是生命体,生命体是人、动物和植物所共有的,它促使物质中的物质体中的物质和力相互作用以形成各种生命现象,例如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等。

人本质的第3个层面是心魂体,他是痛苦欲望,兴趣爱好等等的载体,除了人以外,只有动物才有心魂体。

人的本质的第4个层面就是自我体,自我体让人成为万物之首,因为自我体担任着改造和转化的责任,这是动物和植物、矿物所不具备的。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是自我体改造人的低级层面得来的结果。

按照我们惯常的认知,我们只看到了孩子的物质体,我们不能把孩子作为一个全以及自我体的入驻状态。

当我们看到孩子玩耍时无意识打扰和心生焦虑,不知在儿童时期的玩耍对发展孩子的物质器官及基础感官起着重大的作用,孩子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他的生命体得到滋养,心魂体得到发展。

当孩子从学校回来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他能够记住很多东西。而华德福教育强调老师的目标是让学生遗忘掉所教的东西,希望让孩子所学的内容能够超出他的意识,而存在于他更深层的内在。先遗忘所学的内容,遗忘的东西伴随意识,再把遗忘的东西召唤回来,让学生再次回忆起来。记忆 ——遗忘——唤醒记忆,就像一呼一吸,让我们记忆的宝库始终能保持鲜活。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能看到人的不同层面,这个“人”变大了,而不仅仅是我们肉眼看到的这个身体。真正认识人,这才是走向正确教育的开始。如果教育没有触及到自我体,让自我体去实现自身的转化,那么我们教育出来的人,不是机器人就是植物人或者充其量是高等动物。

当“我”这个力量变得强大,就可以实现自我的转化。把心魂体转化为灵自我,把生命体转化为生命灵,把物质体转化为灵人,这是一个自我改造、自我转化和扬升的过程。

无论在低层次三个体的哪个体中工作,都可以转化为更高的存有。孩子们做身体上的运动练习时,在物质身体中已经蕴含着一个灵人, 同样“培养孩子的审美感受,激发孩子艺术方面的感觉”,在音乐和艺术中以太体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教育要在人的4个基本层面做工作。

孩子出生后4个层面的发展并不是同时的,而是不同层面通过不同方法在不同时期去发展。只有我们认识到人不同层面的天性发展规律,才能有真正做教育和设计课程的恰当基础。

第一个七年:物质身体出生后

在0~7岁这个时期,他需要进行的是物质器官的定形。

教育者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合适的物质环境,只有合适的物质环境才能对这个时期的小孩起合适的作作用,帮他把自己的物质器官造成合适的形态。

模仿和榜样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最善于模仿的动物。

孩子是通过模仿物质环境中所发生的一切形成今后不再改变的物质器官的形状。

这些物质环境包括的是发生在孩子身边的物质活动在周围环境中发生的,可以被孩子感觉感知到的事物,一切可以和从周围物理空间中对孩子的精神力起作用的方方面面。

具体的讲可以理解为他的家庭的环境的布置,他生活的环境的情况,以及整个自然界里面的万事万物进入孩子的眼睛耳朵感官世界里的东西;另一方面还有孩子的家庭中大人的一切言语活动,道德的或不道德的,理智的或愚蠢的一些语言行为,还包括在孩子所接触到的成人世界里的语言或行为,孩子在参加家庭之外的社会活动时所感知到的成人的语言或行为,这些东西可以形塑孩子的物质器官,孩子会从内在去模仿这些语言或行为以及环境的秩序,形成自己的。

尤其强调的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无法接受教导,比如讲道理,因为孩子学习的东西都是通过模仿而来的,语言的教导对孩子没有作用。

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能够起教育作用的是他的感知系统,孩子是通过他的口眼耳鼻去品味世界,越是能够激发他这些感官的活动越能够让孩子成长。

在这个阶段自由玩耍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相比于游戏,自由玩耍是自己玩,游戏是有规则的,规则设计的一种是别人主导;玩耍可能更加的自由自在,更加的没有目的性,所谓没有目的性,对孩子而言有更多的喜悦满足在里面,游戏可能还有一些目的,有些想法我要跑第一,我们小组要完成一个工作,他有一些目的性;玩耍是孩子自主的。但是自主的玩耍先要源于自主的运动,自主的运动,当孩子第一次可以拿着自己的小手在那里躺在床上,在开始玩自己手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一种运动,然后才开始,然后完了就开始去碰一碰自己手指尖或者抓住自己的脚,看上去都是运动,但实际上也有玩耍的词就在里面,而且这都是自主性的体现。好到他自己去画画,自己去玩那些玩具,都是他的工作。所以我们这边是有一个规律就是活动自主的工作不被老师所打扰,不被家长所打扰的。现在生活当中我们很多爸爸妈妈都很害怕孩子无聊,始终要想着给孩子一点事做,是吧?总是想让孩子陪孩子玩,一看到孩子在那里无聊了,快快来看看书,你无聊了吗?来我们去爬爬山。看上去你在陪孩子,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的一个部分,无聊的孩子最有创造性,因为他无聊久他总得想办法来娱乐自己,他就玩个纸片或者是就出去看一下或者找谁,他要自己去想办法解决他的无聊,那就是创造。所以当你听到孩子无聊的时候,让他无聊继续。可能给他一个空间,给他空间自己去玩,自己去创造,所以有些孩子到后面就不会玩了,

因为被大人陪的太多了。有的孩子不会自主工作,是因为被大人带着工作变太弱,所以这就是平衡,又要带着孩子做些事情,但是又要给孩子很大的空间。就像孩子做作业,妈妈爸爸现在都是希望是把孩子做作业的话,华德福教育的家长好一些,但是我看也差不多也要可以陪对吧?老师给的作业还是蛮丰富的,陪久了以后孩子真的还是有的孩子真的是很难自己去完成工作。而到了中学的时候,家长陪不了的时候,那个时候就困难重重。所以孩子的自主性它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把无意识的冲动变成本人有意识的控制自己,这是我们整个教育最难的部分,也受教育最需要的。

你还引申出来一个话题,关于什么样的玩具是适合孩子的。

在物质极大发展年代,充刺于玩具市场的各种玩具琳琅满目,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焦虑,孩子在这样一个玩具的世界里找不到自己,所以不停的要,不停的要新的玩具。家长不能从教育的角度去引导和帮助孩子,不知道什么样的玩具是适合孩子的,对孩子的发展是健康的?越来越具象越缺乏质感(塑料,金属)由死的数学模型组成的玩具阻碍和抹杀了孩子的形构力,反而是那些看起来特别简单的,由最朴实的最真实的材自然材料所组成的玩具更健康,比如我们小时候玩的小木棍儿,小石子儿,或者用衣服做的布娃娃,这些最简单的玩具在现在的社会里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对孩子物质器官的建构有很强的作用,让孩子的精神空间更有创造性。

那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除了身体的健康和物质层面的满足,尤为重要的就是爱。

快乐和愉悦是能够振奋器官的物质形状的最恰当的力量,所以嗯,可以塑造物质器官的力量,就是快乐对环境的快乐和来自环境的快乐。使教养者们愉快的面庞和真正发自内心毫不勉强的爱。,这份力量能够真正对孩子形成健康的物质器官起到作用。

总结起来,第一,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通过好的榜样来形塑自己的物质器官,通过模仿来学习。

第二通过感知系统可以激发孩子的内在。孩子从感官世界里吸收的东西,能够让孩子的内在产生变化。

第三是心魂需要感受到爱,孩子内心的愉悦就能从内心升起。

第二个七年:生命体出生后

日记本

相关推荐

关于教育的思考

阅读 66

【星星微记录】2021.3.17

阅读 126

深度阅读 第3本《民主主义与教育》Day6

阅读 58

由阅读说开去

阅读 346

幼儿自主学习的力量是如何一步步出现的

阅读 284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