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定位的一点思考
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做一名在行进中保持思考的设计师。
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最近发生的小故事。故事一——什么叫合格的合作伙伴。
故事背景:我结婚时候的婚礼策划公司老板,一个有颜值,有思想,有品位,有追求的小姐姐,找我给她做旧房改造。因为一些特别的原因,家里不能大动,总结下来就是打几个柜子,买一个沙发,一张床,一套餐桌餐椅,重新刷个漆这么多工作量,经过沟通我得知——预算不高,追求颜值。
第一反应,把她介绍给我的事业合作伙伴A,A老板的团队里,除了一个擅长谈单的导购W,其他人都不善言辞,不会接待。
我把做好的平面规划发给W,让她跟客户直接联系,期间我跟W强调过,客户的情况——虽然预算不是很高,但是对品质很有要求,这次打交道就相当于交个朋友,发生一下链接,客户的客户都是要走进婚姻的对婚礼要求最高的一类客户群,以后少不了资源对接。
结果,W可能也没听进去,也没重视,客户百忙之中抽时间过去了,W在约定好的见面时间里,离开了店面,去火车站接父母。让客户自己,听不善言辞的木作设计师做的准备不充分的方案,很生气,很失望。
那天,我提前跟客户请假说自己要去工地交个底,早就约好的。在工地接到客户的电话,很生气,说这家木作,且不说产品如何,做事的态度都让人觉得不行。接到电话的我,一直在安抚客户,说应该是没见过面,出的方案不是您想要的,很正常,深度沟通,让他们调整就行。
客户很激动,直接走了,说去红星逛逛。我打电话问木作家导购W,W理直气壮的说——客户脾气太大了,我们又没有去现场,我就出来一会,马上就回去了,客户都不等。
约的见面时间是下午三点,大概6点,我回到了办公室,给客户打电话问她在哪里——她说还在红星,于是赶紧把客户喊回来,要见面聊。
经过5个小时的深入沟通,我把她详细的收纳需求全部列出来,细化到几双长靴,几双短靴,几双高跟鞋,几双平底鞋,几件大衣,几件短衣,家里分类收纳的所有物品都在哪里放置,柜子的形式希望是哪种构成方式的等等,一直到11点多。倾听,解读,反馈,沟通。
临走的时候,客户跟我说——小溪,如果你没把我拉回来,咱俩以后的关系,也许就从此埋下隔阂了。看你这么用心,我给你提个建议吧——那个合作伙伴别用了,姐姐开婚礼策划公司这么多年,合作伙伴经历的也很多,想这种出了岔子,把责任往合作伙伴身上推的人,以后就不用合作了。
我说,老板人很好啊,特别大格局,特别好的一个人。
她说:亲爱的,老板再好,她不是一线服务客户的人,如果今天不是因为你曾是我的新娘,我已经因为她们把责任推给你,对你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如果你真的对这个老板好,应该把今天的情况跟他反映一下。她拿起手机,给我听了W给她发的语音——大致的意思是,我们做的方案你不满意,是因为她拿起手机,给我听了W给她发的语音——大致的意思是,我们做的方案你不满意,是因为设计师没有跟我们交代清楚,我们的方案跟现场有不符合的情况,是因为设计师现场测量的不准确,我们又没有去现场。
她说:你听听,你在给人家台阶,人家给你台阶了么?从你把她介绍给我,已经半个月过去了,她们也没提来现场测量啊,我的要求她们不清楚,她们也没跟我沟通啊,所以,东西怎么样不说,人都不行。我看到的是出了问题,你在安抚,在解决问题。她们直接把责任一推,无动于衷了,这样的合作伙伴,只会阻碍你的发展。
那天,我思考了一晚上,决定把这件事告诉了老板,本以为会引起团队的反思,结果W打电话责怪我,不应该跟她们老板说,觉得我特别小人。
我顿时让我不止所措,我打电话给老板,问他我是不是特别多事儿?老板说,没有,因为不止一个设计师投诉她,我说那你为啥就不能在招聘一个能接待的,她说,招聘了,可惜都被W弄的不愉快,都走了,留下来的都是不会说话的。
总之,气氛弄得特别尴尬,面对一个人的质问,我说不出话来,从小都不会跟人吵架。我发微信说,说我跟老板说的是危机公关问题如何处理,是跟她提了团队管理的意见,希望你们团队能够更好。但是,我并未得到她的理解和反思,从此,我就跟这么一个小姑娘“结了仇”。
这事儿就这么卡住,我只能换了一家红星商场的木作,是一个卖蜜蜂砖的小姐姐自己跟一家口碑还不错的木作老板合伙开的一家新店。对单子的时候,她带着设计师,设计总监一起来问客户要求。
我没有特别要求,觉得单子也不大,不要意思要求人家去现场,她们主动提出去现场,第二天就去勘察了家里的情况,除了客户跟我提到的,还有一些现有的物品都详细做了记录,再结合我跟客户沟通的,她们有补充了几个问题,最后说——小溪老师,大方向你都画的很清晰了,我们再结合实际情况有调整,你不介意吧?
我说当然不介意,以后我需要先把木作方案深化好,交给你们落地么?她们说不用,你把握大方向就行。
过了年,她们先约我时间,看了整体方案,做了个方案预演,又让我做了一些补充,最后才约了客户过来,按照预演的方案和表达,全稿通过,客户很开心,感觉到被关爱,被看见,被照顾到,当场刷了全款,这是那个整木店开年第一单——10万。
这个故事很有代表性。我想跟大家探讨下,通过这个故事,大家感悟到了什么?
第二个故事:
昨天我在一个深度思考全案落地设计的学员群里问了一个问题故事背景:昨天,谈了一组办公空间设计的客户。前期通过电话沟通,得知客户对空间调性比较有追求,应该可以出一个好案例,所以,就见面了。
期间,碰撞想法,勘察现场都聊的特别投缘,一见如故的感觉。一个70平小办公室,设计费报了300一平,客户觉得没问题。结束后,我有点后悔说要接这个项目,因为3月份特别忙,又担心影响我服务手里的大宅客户项目实施落地。
今天下午,客户看我没动静,打电话催我给她发设计合同,尽快签协议。当她看到设计周期一个月,客户犹豫了一下,问我设计,施工能不能一起签?
我说:先签设计,再签施工,这样不会有增项。客户希望设计,施工一起,给她一个准确的时间周期。而我,对自己的设计周期能压缩到多少天,不是很清晰,只说了20天以内。这个环节,我的逻辑和表达,都不够清晰。
想问的问题:
1,装修旺季遇到喜欢的不挣钱的项目,该如何取舍。
2,当客户提出设计施工一起签时,对全过程缺乏清晰的表达。
3,对大包项目的整体把控方法,不够清晰。如果没有时间限制,我能做好效果控制,质量控制,预算控制。把握不了时间控制,问题出在哪里?
老师组织大家对我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有的同学认为——没办法设计,施工一起签,是因为我对工艺,材料,施工过程不了解。
有同学认为——既然谈的很好,不管什么情况都不会蒙,之所以会蒙,说明还是没谈好,没有把控好客户情况。
总之,大家的回答都是指向设计没定稿前,我讲不清楚预算是我的问题
老师的回答是——设计施工一起签,这是非常难的。创业到现在十多年,我们从来不干这事-设计与施工合同一起签。因为作为专业设计师,这是不负责任的。(套餐公司另外说)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小溪没有错。特别是对这个作品有高度创作欲望。他觉得,是我的方向出了问题——正确答案是——直接拒绝。
所以,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现在所做的事情,对我们的定位,有没有积累所以,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现在所做的事情,对我们的定位,有没有积累这让我不禁开始思考——个人的事业使命问题——我看到过一个设计师的事业使命——希望2019年团队完成10套研究型作品,然后,可以实实在在帮助到100位职业设计师学习情景设计法的精华以及框架。帮助1000名设计爱好者在私宅领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探索到设计方法,为300+个家庭实现梦中之居。——这样的事业使命,听起来都备受鼓舞。
早起,把昨天的讨论重新看了一遍,得出一下结论
1,坚持按照自己能把控的设计流程走,客户能接受,就服务,不能接受,就拒绝。脱离自己熟悉的流程,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2,以后更加肯定做私宅的深度设计定位,全流程服务还有很多可以细化的维度,细到上文说到的收纳系统详细规划,了解一个家庭的详细收纳习惯,探讨房屋主人在上次房子居住过程中遇到的困扰,以及如何真正去改善解决。
3,跟更多优秀的一线城市设计师学习交流,多关注落地细节,落地产品,看到喜欢的图,多问几个如何实现,并第一时间去找资源实现,明确到品牌,型号,价格。而不是想着:反正都能实现,等遇到同样喜欢它们的客户再说。
4,深度研究那些曾打动过我们的图片背后的故事——从空间到细节,从质感到色彩,从形式到价格等等。
5,体验颜值以外的功能产品,五金产品,这些直接影响使用心情。
总之:通过这件事,更加清晰了定位的内涵。更清晰了宝贵的时间,应该花在哪。
今年,开始继续聚焦深度做好大宅设计。
从去年的生活方式,到今年的整体软装。
前几天,我见了凯丽家居的优秀软装设计师,发现交做软装的都没有熟练掌握色彩搭配,她的方案还停留在卖产品阶段。
我给她提出了学习建议
每天早上醒来半小时,晚上睡前半小时,一定要把自己喜欢的订阅号都深度阅读一遍,该收藏的收藏,该复习的复习。
用最有限的时间最有效地学习到能让你更加独特的能力。
因为这样,你才会真正找到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位置,真正做到自信又谦卑,自信自己的独特,谦卑是因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