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的努力,除了缓解焦虑,带给你的还有什么?
很长一段日子,我会问自己:我够努力吗?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我很努力,我身上散发的努力元素堪比元素周期表(有点夸张哈?)。
但是,我又怀疑自己,好吧,说无病呻吟也可以,反正我们这般年轻的孩子挺擅长无病呻吟的。我怀疑自己这么努力,就一定会抵达梦想彼岸吗?
答案是否定的,而能够肯定的是我的每天是充实的,不焦虑、不恐慌。但这种努力之后的不焦虑、不恐慌,等到n年之后发现自己还是这般吊样时,好像也有点像是安乐死?
为什么有这样一番言论感想呢?
因为我这些天在看《跃迁》,进而顺便反思了自己。
《跃迁》中讲到什么呢?
其中提到,我们长久以来将个人成功与心理学、行为学挂钩,认为要成功就应该不断根据环境调节自己的心态、行动,然后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不断挑战自己最终走向成功彼岸。但是,个人成功更应该与社会学、经济学挂钩,以便掌握社会经济规律,在某一个合适的契机下,通过努力得来的技能优势快速取得成功。
反思自己什么呢?
比如写作这回事,我觉得我不用刻意去推广,我只需要不断地去做、去坚持做,我会用精神毅力感染读者的,从而大家自愿帮我去传播,这样的口碑传播方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我连标题都懒得去钻研,觉得弄上挺长一段标新立异的标题貌似有点俗气,不能满足我强大的分别心。
那依据《跃迁》里的理论,我好像错了,我应该寻找契机,新闻热点就是契机,大家有可能喜爱的内容就是契机?
所以,到目前为止,写作这件事,我付出的努力,好像仅仅是缓解了我的焦虑?
好像并不是,因为本身这件事我就是从长远来考虑的。
扯远了,聊聊大学里的一个现象。
我们知道,大学里课真不像以前那样多,于是我们很容易无事可做,从而觉得焦虑,焦虑了就想看书,但看书又不知道为什么看书,只知道看书有用。
然后我们成为了看起来努力的人,其实自己并不知道看了这些书具体能用来干嘛。
公司有个姐姐,那天向我们宣布:这一年我有个目标,就是要读100本书。
我心想,你是具体为了提高哪方面的能力想达到哪方面的成就而打算读100本书的?还是说仅仅为了使自己感觉起来很努力以求缓解内心的焦虑不安?
当然,这个我也只是从表面上来看,也许姐姐在酝酿着什么?
那天我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一段话: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却过不好这一生?”,其实顺序反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想好要过怎样的一生,然后去寻找知识,知识才会成为阶梯与指路明灯,而不是成为镇静剂或让人目眩的霓虹灯。多读书,读好书,但从思考自己开始!
我撰写的《个人年度计划制定与执行方案》就是遵循这个思路,先思考五年后的自己想成为什么样子,然后思考怎么做可以成为这个样子,其次分解到每年应该怎么做并成为什么样子,最后分解到每月、每天。这样一番设计规划,我每天看什么书、看几页书、做几件事、做什么事,都是为了成为五年后那个理想的样子而服务的,很清晰、明了。
很多时候,我们的努力是盲目的,可能需要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达到既定目标,有可能还达不到。
所以我们应该思考自己:
思考怎么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使自己能观察到那个让自己快速成长的契机;
思考怎么提升自己的反应能力,使自己在观察到契机时能够快速反应并捕捉;
思考怎么去规划设计并提升自己的各种做事能力,使自己观察到契机、快速反应并做出有力的行动。
做个会努力的聪明人,不懈的努力,理应带给你的,不仅仅只是缓解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