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坦荡荡的理者《这才是心理学》读书笔记之二

2016-11-02  本文已影响74人  子午鸟

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神们自己》当中,描述了一个平行宇宙中的种族,他们有着奇特的生命形态。其家庭由3个个体生命组成:理者,情者,抚育者。这三个生命在小时候区别不大,但是随着年龄的变化。他们产生了分化。理者完全去从事思考和研究的工作,情者欣赏自然,关注心境。抚育者什么都不想,对他唯一重要的事情是想办法繁衍后代并且抚育后代。

我常常想,如果真有这样的生命形态,那么一个成熟的理者应该具备哪些思想属性呢?早先,我觉得似乎他应该有一种天生的求知热情和觉察力,能感觉到或者闻得到某些理论的美。避开那些不和谐的和矛盾的描述。然后他还应该有些基本的态度。使得他能保持开放,持续成长。比如一颗追求终极真理的心?

读《这才是心理学》第二章时,我觉察到,自己原先的设定或许有局限。对于理者而言,追求“终极真理”有时候甚至会成为一种魔障。相比之下,追求暂时的,相比之前更好的理论,反而是一个更靠谱的目标和值得追求的事情。

怎么理解呢?斯坦洛维奇引用了波普尔的论述,来反思为什么一些理论导致了知识的进步,而另外一些则导致了知识的固化和停滞。他发现“可证伪性”是一个很好的标准。

这真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观点。在波普尔之前,很多人认为科学研究就是一个”证实“的过程。就是你观察一些现象,提出一个理论,然后寻找到支持这个理论的事实就够了。这是古代的朴素的归纳法。但是波普尔指出。有一些理论导致了智力的停滞。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它可以在事后解释一切,听上去很好。但事实上这个属性使得它在科学上毫无用处。因为它没有办法做具体的预测。因此好的理论一定是有可能被证伪,但是始终没有被证伪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