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都要用的自我介绍,用对方法“自我介绍困难症”不再有
文|弥小木
无处不在的自我介绍。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需要自我介绍。
对于有“自我介绍困难症”的人来说,每一次的自我介绍都是折磨。这种折磨,是来自心灵和脑力的折磨。受困于自我介绍的难题,我决定主动出击。
这不,看到《自我介绍的技术》,很合心意。这是一本“自我介绍困难症”们的救星。
《自我介绍的技术》,是自我介绍创新顾问横川裕之,分享如何有效自我介绍的书籍。看横川裕之的介绍,其实是有点惊讶的,日系的作者,真的是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阅读《自我介绍的技术》,收获多多。
拉一把看不上自己的自己吧
横川裕之在《自我介绍的技术》提出的一个观点,从另一个新的角度看自我介绍这件事。
我们困在自我介绍的局面里,最深层的原因在于我们对自己的不认同。
对于“认同”这件事,从我们出生时,就已经存在“存在认同”。随着成长,在周遭环境的“行为认同”与“结果认同”中,“存在认同”渐渐隐退。
什么是“行为认同”?什么又是“结果认同”?简单来说,“行为认同”是因为产生了某一个行为,而得到认同。“结果认同”则是因为某一个结果,得到了认同。
这份认同,大多数是来自于他人,如果来自于自己,那也就不存在“对自己的不认同”了。
当“存在认同”逐渐隐身,我们的无价值感就活蹦乱跳地出来。这时候很容易进行“自我贬低”。我们说出口的“谦虚”,其实是对自己的贬低。如何改变这种潜意识中对自己的不认同**?从觉察我们的日常话语**开始。
觉察我们日常说出口的话,会发现我们对自己真的太狠了,几乎是抓住每一次自我贬低的机会。如此高的频率,能把自己吓出一身冷汗。
当发现自我贬低的想法再次出来,怎么办?主动喊停,至少从以前的说出口,到现在的不出声。接着可以多想想我们曾经有过的成功经验。
停止自我贬低,是重新走向自我认同的第一步。
在停止自我贬低之后,可以继续往自我认同的路上前进:找到自己的才能+借助榜样的力量。
对于如何找到自己的才能,横川裕之提出了“地才”与“天才”的说法。“地才”也就是常见的从自己擅长的事出发,“天才”则是从反向的角度思考,比如过去那些不好的、令人痛苦、煎熬的经历,从“天才”的角度思考,有很不一样的视角。
习惯了从自己擅长的事情思考,不妨试试从“天才”的方向看,会很有启发。
找到自己的才能之后,还可借助榜样的力量。在我们的脑海中,一定有我们欣赏、尊重的人,总结这些人的共同特质、吸取能量,先从假装我们也有这样的特质开始,一步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困于自我介绍的人,在心底对自己不认同。打破自我不认同,从停止自我贬低开始,进而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找到自己的才能,观察欣赏的对象身上所拥有的美好品质,从里到外学会真正认同自己。
自我介绍的三种框架
当心中有了能量,再进行自我介绍就容易多了。
横川裕之在《自我介绍的技术》里,介绍了3种自我介绍的框架。
• 一句话
• 18秒
• 1分钟
一句话自我介绍里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是现在市面上,常常会看到其他小伙伴自我介绍的模样。关于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参考书中的思路引导。这其中关键是要跟着书中问题,将内容文字化、写下来,让心中的答案变得更直观。
18秒、1分钟,都是按照场合来做进一步的补充。
心中装着3种框架的自我介绍,再遇见要自我介绍的场合,不用再怕了。
为什么看了很多的书,依然还是老样子?因为缺失了行动力。关于行动力,横川裕之在《自我介绍的技术》里分享的“做出成绩的人正在做的三件事”,让人很有启发。
哪三件事?
• 提高将思考转换为文字的能力
• 老老实实地付诸行动
• 报告、联络、讨论
与其想太多,不如将思考的内容写下来,那也是行动力的一部分。老实付诸行动,换句话说,听话照做就对了。“报告、联络、讨论”,更倾向于复盘。
横川裕之分享的三件事,都离不开行动。将思考内容写下来,去实际行动,复盘,都是将所学到的内容消化吸收的过程。
知识的最高境界不过是应用。
写在结尾的话
人到中年,艰难地觉察到,自我介绍居然让人如此难受。幸好,有专业的人分享专业的方法。也终于明白,为什么看那些自我介绍的模板觉得套不进去,那是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遇见《自我介绍的技术》,遇见全新的自己,开启全新的自我介绍。
我是弥小木,爱阅读的85后二胎妈妈,欢迎关注,一起养娃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