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中心初中作文

人须有敬畏之心

2018-07-30  本文已影响169人  程凯豪

敬畏,指的是对事物敬重、畏惧的态度。一个人心存敬畏,就能按照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行事,追求和谐与真、善、美;一个人心无敬畏,则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人生在世,有许多人,许多事,都值得我们敬畏。我们要敬畏生命,它是实现一切可能的根本;我们要敬畏理想,它是精神的支柱;我们要敬畏历史,它展示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敬畏规则。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一面镜子,常怀敬畏之心才能洞悉自我缺陷,养成良好品行。中国的“菲尔普斯”孙杨,因蝉联金牌而名声大噪,但不免也有反对的声音。那声音正是出自于对规则的尊敬,对敬畏之心的呼唤。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训练缺席、动用权势,孙杨的种种劣行是对规则的蔑视,是敬畏之心消失殆尽的“反馈”。正因为缺失了敬畏之心,他无视规则,造成了个人名誉的败坏,遭到了社会舆论的指责。可见,孙杨在规则这面镜子的反射中不仅失去了奥运冠军的光环,更反映出了个人素质与道德底线的缺失。

对规则常怀敬畏之心不仅能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品行,避免出现类似孙杨有才无德的恶果;更能让我们融入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促进社会的和谐。

敬畏生命。张全民曾经说过: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去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致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敬畏历史。历史是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是现代社会获取进步智慧并凝聚文化共识的重要渠道,对于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民族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不过,近些年,社会上特别在网络文化中,出现了一种运用“无厘头”的方式进行恶作剧的恶搞文化。《沙家浜》的传统革命主题被颠覆为“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之间的关系”,抗日英雄阿庆嫂被塑造成了风流成性的“潘金莲”,而共产党员的光辉代表郭建光被描写成胆小鬼、窝囊废。网络短片《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中,小英雄潘冬子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整日做明星梦希望挣大钱的“富家子弟”,潘冬子与恶霸地主胡汉三之间的阶级斗争,被恶搞成“参赛歌手”与“评委”之间的脑筋急转弯游戏。这种恶搞英雄、亵渎神圣的不良风气是对历史的极度不尊重,对历史人物任意亵渎,对历史经典肆意恶搞,对社会大众的历史认知将产生不良后果和负面效应。

鲁迅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如果“数典忘祖”,那么“认贼作父”也就在所难免,所以中国古代学者就有“国可亡、史不可亡”的警语。我们应该满怀敬畏之心,善待历史。

人不可没有‚敬畏之心!我们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历史、敬畏人生……因为有了敬畏之心,人才会变得谨慎,变得理智,变得客观;我们的家庭,我们所处的集体,我们所在的社会,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空间,才能变得和谐美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