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简友广场

从杜甫诗学习古文研究方法——读《莫砺锋讲杜甫诗》

2021-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方豌

最近看完了《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一书,书摘还没做完,但是因为书中介绍了很多书,又觉得作者看过的书实在太多了,各种历史知识、文学诗词、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所以还没结束时就马不停蹄地,开始积累要看的书。

其中吴军老师提到唐诗,说是杜甫的诗最工整,格律最佳。可惜我们上学课本中选的作品,并未真正体现出杜诗的风格与意境。原先一直喜欢像李白那样子有天赋的,一气呵成,随心所至,但听老师这么说,就很想一探杜甫诗的究竟。比如《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第一二句就写了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第三四句场景极为壮阔,气势恢宏。

我的古文造诣几乎为零,小时候特讨厌文言文,最多也就会背几首诗。最近发现古诗词真的挺美,把一副很美的画面浓缩在短短几个字中,实在是高,所以想提升下自己的国文水平。

学习计划是这么做的,多管齐下。在学习强国找了唐诗的课程,听了觉得不有趣,而后在B站看戴建业老师讲李白,戴老师讲得甚得我心,解释不拘一格,言语又风趣又可爱,立马爱上了。随后在得到找了一个中学的文言文课,李倩老师的《古文有意思》,因为怕一开始太深,自己听不懂又失去了兴趣,所以从简单通俗的开始。然后再借一些唐诗宋词看看,从钟书阁借了本新书——《莫砺锋讲杜甫诗》,目前看了三分之一还不到,但感觉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莫砺锋老师,是南京大学的文学博士,资深教授,是杜甫研究会的副会长。这本书是讲对杜甫诗的研究,并非对其作品选读,但让我看到了很多对古代文献的研究方法,如何对资料的鉴别如何做出判断,第一次读这类书籍,原以为会读不进,不想却很有趣味。

没想到文科的治学极其严谨,打破了我以往很多的理所当然。比如先要了解杜甫一生写了多少首诗,不仅要知道现存了多少首,还要看失传了多少,这就需要翻阅无数典籍。如果只有一本是不够的,需要多份材料能相互佐证,经得起反复推敲才能认为是与真实相符的。

因为广大的古书典籍中,也会有“伪书”。莫教授讲述了古人(可能为宋人)仿苏东坡的名义做了一本杜甫诗注,在其中做了很多对杜甫诗的注解,很多杜甫诗句的典故来源。但被后世发现很多注解水平不高,很多典故更是胡编乱造,但该书却被大量引用。

书中举了个例子,令人印象深刻。杜甫诗《空囊》中有两句“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因为太穷了,没有钱,让口袋空着又很难为情,所以留着一个铜钱让它看守口袋。

前述的“伪苏注”说这个一个铜板是源于阮孚的一个典故,阮孚是晋代的名人,他是阮籍的孙子。“伪苏注”所造典故是这样的:“坡曰:晋阮孚山野自放,嗜酒,日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但一钱看囊,庶免其羞涩。”

意思为,阮孚这个人自己在山野中逍遥,不做官,又喜欢喝酒,每天拿着一个黑布口袋,在绍兴一带游玩。有客人问他,你这个口袋里装的什么东西啊?阮孚说,我口袋里还有一个钱看着,我就不难为情了,我还是有钱的嘛。

表面上看,这个典故用得多好,就是阮孚说了这个话,然后杜甫用阮孚的话来写自己贫穷的状态。

但我们查《晋书·阮孚传》可以知道,阮孚是大名鼎鼎阮籍的孙子,晋室南渡以后,阮孚一直在朝廷做官,官还做得很大,家里很有钱。他留下来一个成语叫“金貂换酒”,说他到店里喝酒,不带钱,就取下一个金貂来换酒钱,这么阔一个人,怎么可能拿着黑布口袋,里面只放一个钱;而且他一辈子都在朝廷做官,什么时候有“山野自放”的事情呢?而且其他地方都没有提到阮孚一钱这个事,所以莫教授推定这个典故是伪造的。

后又提到,这个伪造的典故依然还留在我们的文本中,其中《汉语大词典》中仍然在使用。我查了一下,果然如此,词典中有一个成语叫“阮囊羞涩”,引的就是苏东坡的话。

虽然我不知道莫教授说的对不对,但带给我思考的是,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小典故需要大量地查阅、校验,核对工作才能判断真实与否,在治学方面要有充分的怀疑精神,连我们日常认为的字典、词典都有可能会出错,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词典就是对的,凡事都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形成独立的判断。

看来所有的学问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刚好前几日看了日本的一部电影《编舟记》,讲的就是如何编一本字典,编一本与时俱进的字典。态度需要非常严谨,脚踏实地,容不得半点含糊,足足编了十三年,校对了4-5稿,最后关头发现一个小错误,不得已又从头再校对一遍。

可见很多事都是欲速则不达,真正的力量恰恰来自日复一日的蚂蚁搬家。不求何时能达到遥远的那个目标,只管一日一日、一点一点地去做,日精进,今日比昨日精进。多读些书,多看各家言论,自然能去伪存真,做出自己的判断。

踏踏实实,敬重每天的一点点改变,离独立思考越来越近,坚持下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