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道学•国学•养生

兄弟终相遇,佳人来抢戏|《武二郎冷遇亲哥嫂》(2)之诗解金瓶梅第

2017-08-06  本文已影响0人  石水微澜

 诗解金瓶梅第三集之

贰、兄弟终相遇,嫂子来抢戏

武松武大兄弟相遇

好在世界很小,像个家庭。清河县城更小,只在下个路口,武松和大郎就兄弟面对面撞上了。请看大郎那声百味杂陈的深情呼唤(估计这是他第一次大声说话):

“兄弟,知县相公抬举你做了巡捕都头,怎么不看顾我!”

就两句。第一句话,就道出了大郎是知情人,信息没有不对称:武松如何做官,前后原委他早已知晓了(但就是不主动去寻亲认亲);

第二句更暴露了大郎的小心思小算盘:他埋怨兄弟之处,不是怎么不回家看我,而是“怎么不看顾我!”毕竟是最底层的三寸丁,混得不好,才更知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你回不回家是次要的,重点是要照顾我,提携一直备受欺侮的大哥我啊!

作为亲兄弟,有了这层世俗层面的诉求,那么,距离干兄弟的热结境界,貌似也没有太大区别了。是故每次读到这里,我对流氓西门庆增添了一份同情。

好了,作为大哥的武植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也是血浓于水情不自禁的第一步(毕竟,不可能视若不见啊);那么,作为兄弟的武松反应如何呢?

作者只一句“武松回头见了这人,不觉的:欣从额角眉边出,喜逐欢容笑口开”。

到底还是打虎英雄淳朴,在官场也没混太久,见到大哥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流露——

大哥就是大哥,三寸丁又如何?

武大郎见兄弟并不嫌弃自己,亲情依旧,接下来,当然是“兄弟相见,心中大喜,一面邀请到家中,让至楼上坐,房里唤出金莲来,与武松相见。”

刚说了上半回,明写西门庆热结十弟兄,暗地里,写的是对隔壁的觊觎之心;而这下半回,是明写亲兄弟相认相聚,暗地里写的却是叔嫂之间的暧昧情愫。

上半回写西门庆篇幅颇长,意在铺垫;

下半回写武二郎篇幅很短,直奔主题。

我却觉得下半回更精彩:不得几字,尽得风流。

稍等。暧昧,有吗?叔嫂之间。

当然有。真的有。我们马上说。

先说下半回之妙,第一个妙在引出了潘金莲和王婆这两个重要的主角和配角。至此,全书中的主要人物都或明或暗地登场了: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应伯爵、武松、王婆、玳安儿、王招宣(人死了,招宣夫人还在)、张大官(人死了,侄子还在)……

这,在古典长篇小说里,是从来没有过的写法;即使是伟大如红楼梦,也没有学到作者如此高超的技巧。

其次,提了句金莲在家中的排行“六姐”。看似闲笔,可后来,我们发现,西门庆妻妾娶到六房为止,似乎是个有意的巧合。(毕竟,他有这个实力继续纳妾。止于六,应该不是出于每周单休的考虑)……

作者对六这个数字为何这么感兴趣?值得我们后来继续研讨。

最后,又引出武大金莲的住所:

其实金莲待武大不亏,婚后房子也是她掏出私房钱买的(刚开始是租张大户的,在紫石街上),对小户人家出身的金莲殊为难得——

“没有银子,把我的钗梳凑办了去,有何难处!……武大听老婆这样说,当下凑得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两层四间房间居住。第二层是楼……”

为何强调“第二层是楼”?下一回我们就知道了。

金瓶梅第一回并不絮叨,值得我们反复研读思量。

即使是交待潘金莲的出身状况,也不经意地释放了王招宣及白玉莲两个的死亡信息:特别是玉莲的早逝,再次渲染了全书的死亡氛围——

白玉莲VS潘金莲,一上来就透着满满的诗意美。无奈玉莲佳人已逝,金莲还远吗?

话说武大郎喜滋滋地将兄弟引回家,殊不知这故事的重心,却悄悄从兄弟移向叔嫂……更不知,他自己已经在启动奔向黄泉之路的命运开关。

我曾无数次想过,让大郎跟武松不相遇,也许他不会很快招致那场杀身之祸;或者让武松打虎却不在清河县任职,他也不会招致杀身之祸;更甚至,大郎武松街头相遇,却不领回家中,也不至于那么早被害。

然而,这一切之假设,就像后来潘金莲之死那样种种偶然,就是躲不过去:清河县就这么大点地方,兄弟如何能不偶遇?武松本来就是要来东平府寻哥哥,路上打虎只是个意外惊喜;二人从小相依为命,既然相遇,怎么又能不请回家里坐?

千不该万不该,大郎少自知之明,自己三寸丁如何能看好一个潘金莲?

大郎不够自知,却也不蠢:之前未去认亲的种种担心,果然很快落了地——家中见到兄弟,金莲眼中果然依然没有他,只有武松:

即使他得意洋洋地向潘金莲介绍道:“这是我一母同胞兄弟。”——这是武大第二次大声说话。接下来他几乎沉默了,因为此处无声胜有声。

金莲也只平平淡淡地回复道:“叔叔万福。”——难道不应该说一声:好大郎,我们原来有个这么威猛出息的兄弟!怎不早说!诸如此类的场面话,武大都听不到一句,于是接下来,兄弟重逢成了嫂子的独角戏,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一方面,趁武大去买酒菜,妇人静坐一旁思量:“一母所生的兄弟,怎生我家那身不满尺的丁树,三分似人七分似鬼……如今看起武松这般人物壮健,何不叫他搬来我家住?想这段姻缘却在这里了。”

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了对比马上伤害!

另一方面,金莲步步为营,开始行动:先是请二叔来家里吃喝,然后又猛放电:吃饭时一直盯着武松看(一双眼只看着武松的身上……)。

武松呢?自然是“吃他看不过,只得倒低了头”。

在金莲面前低头,让我们想起了那首古诗: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嘿嘿,好一个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就像后来西门庆对潘金莲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我们知道武松是好汉,没读过什么诗书。所谓低头弄莲子的诗句,他应该是不了解的。然金莲从小受招宣府教育,琴棋书画都学过,“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应该耳熟能详,岂非她自己多年的心情写照?然即使是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这种心情,金莲一直连体会的机会都没有!让佳人情何以堪?

如今,郎终于来了,怎能不激动,双眼看不够?

金莲或许不知:这女子采莲,跟好汉打虎,其实是一样一样的妩媚风流

《水浒传》流传千古,不就是因为施耐庵将这些好汉,都写得非常妩媚么?!以至于后来辛弃疾都要赋诗给自个争取一下: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神与貌略相似。

子非金,此莲非彼莲,但这个千古巧合,让我们会心一笑:

此时武松心中,嫂子还仅仅是个嫂子的存在么?

知羞者近乎爱。记得那风流才子徐志摩有首诗,可以和采莲诗《西洲曲》对照着读: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好你个潘金莲,硬是把景阳冈的打虎英雄,看低了头,看成了娇羞小伙甚至伪娘……

然而,你以为武大真傻,看不到你饥渴狼眼么?

作为兄弟的武松能怎么办?只能赶紧告辞。武大也不挽留——何止是不挽留,简直后悔死了!

叶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我们此时终于知道答案了:恕不挽留!

且慢:有人要挽留——

请看下集——

叁、人最怕有了希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