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过的书

2016-11-28  本文已影响91人  珂粒

很遗憾,那时候不玩豆瓣,哦,还没有豆瓣,我无法知道小时候读完每本书的精确日期,和一句话吐槽。但我今天尝试回忆,想起了很多书名,封面,买书的场景,谁借给我的书等,当时的感受也一同哽在喉咙里。

本来确定写童书这个话题时,我是打算截一下当当网,亚马逊的畅销榜,做一个时间纵向的分析,了解儿童(其实是成人最终购买)阅读兴趣的变化。再加上美国亚马逊畅销榜,欧洲主要几个国家的畅销榜,做一个横向对比,看看能否找到联系。

还可以从出版社,图书公司的角度讲一下如何给孩子挑书。现在一套套的绘本不能再火,大多打着进口“XX国际奖”的招牌,是该辨别一下了。

我还对当下童书的营销方式和具体效果很感兴趣。书店陈设,网络打榜,去每所学校找老师谈折扣开书单,与写亲子教育的公众大号合作……

可是,当我翻完自2010年豆瓣记录的600多本“我读过的书”,却只想把理性抛开,任由自己在回忆里沉浸一会儿。

阅读实在是一个私密性的事情,每一本读过的书都饱含一段独家记忆,公开场合从没说过也不好意思说,因为觉得说了人家也不理解,还嫌我矫情。趁感觉上来还是写一些关于书的片段吧。

妈妈牵着我的小手去邮局旁的书店买书,那时书跟人之间还隔着玻璃柜台,只能远远看着然后指给售货员要哪一本。在她严峻的目光下,小心地翻动,满意就买,太多次翻翻不买就等着受白眼吧。我们买了一本《18个机灵鬼与笨蛋》。这本书18个故事,几乎每一个都很有意思,看了不知道多少遍。有次妈妈擅自把书借给同事孩子,我紧张得不行,像个催债的。

爸爸去读研的那几年,家里经济紧张,但是他差不多每次回家都给我带几本书。印象最深的是《老人与海》,我在老家的蓝布沙发上窝着,心如刀绞读完这本书。不敢看第二遍,老人斗到最后拖着一副鱼骨回来的故事,看得我仿佛大战一场精疲力尽。

啊,还有一本,也是老爸带给我的,叫《游西记》。应该是我读的第一本游记,好像讲的是这个女孩子在欧洲学习工作的经历?这本书豆瓣评价不到10人,找不到关于内容的蛛丝马迹,不知道详细了。现在也没有在书柜里,想来是几次搬家已经遗失。

在小姑家的大书柜里,看过但没看完巨厚的《一千零一夜》,绿色纸张,确实有1001个故事,而且绝对不是缩写版!还从那个大书柜借了《平凡的世界》,好像是上中下三本,津津有味看完。

第一本自己买的英汉对照应该是《红与黑》。当时刚搬到浙江,公寓楼的安医生说,人本超市书在论斤卖!我跑过去选了这本,称完十几二十块钱吧。第一次意识到,书真重,论斤买好像并不划算。当时我五年级,英语启蒙都还没完成,当然只是看了中文部分,现在就记得于连不是个好东西,部分描写好像还挺情色。

我必须承认,小时候看名著,碰到心跳加快的情节,我都会返回去看好多遍。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和冬妮娅的相识相爱。《嘉丽妹妹》、《高老头》、《简爱》、《飘》都有很多爱情桥段,我都爱看。还有一本跟爱情毫无关系,是写两个女孩友谊的书,不太有名,但是占据我那几年的最爱top1。

我们作为新移民,迅速爱上这座城市的一个点跟书也有关。

在老家时,书店不欢迎只看不满的丑陋行径。后来随父母移居浙江,去书店一逛,三观都刷新了,不但不赶人,还设置椅子给你坐那儿看。儿童图书区,地上坐满小孩。幼儿区甚至铺了木地板,大人小孩都坐着讲起故事了。爱看多久看多久,只会被提醒,不要坐在书架上,不要把书折着看。

小学最后一年我插班到五2班,读书风气极好。后来初中高中大学,都再没有那样规模的,整班人全是书痴。

每个班有2个图书管理员,好像每周会从学校图书馆搬书到教室,发给大家。好像是随机发,不喜欢或者看完了可以同学间自由调换。班级还有个图书角,是同学们的贡献,任何人都可以像条小狗去那个洞里刨。同学私底下还有“黑市”,互相把家里的课外书拿出来借着看。我从后桌那看了大量郑渊洁的小说,包括不是写个孩子的《智齿》、《生化保姆》等,还有从王X晨看齐了一套5本《聪明狗布莱克》。这些书都是跟同学说好,可以拿回家看的,所以我爸也知道了很多布莱克的故事。

点到即止,小学往后的读书故事就不絮叨了。

最后,贴一系列截图,是我给家里那只超级书虫这几年在亚马逊买的书。家里还有几箱她老妈,她老爸给买的。她现在7岁,小学二年级,阅读能力达到小学高年级水平,或者说一般成人读物,故事性强的,她都看得很过瘾。听闻,已入一手使用厕纸忙碌一手不释卷之奇境……

贴截图是,希望聪明的你,可以后台回复我,是否给孩子买过这里面的书?哪些?我当时都是看排行和评分买的,没太研究。作为家长,你怎么给孩子挑书?

如果你想聊,我也愿意听,你的读书故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