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读后感 | 《血战长津湖》

2021-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亦箫_

国庆带着全家老小去看了电影,看完后内心余热不减,于是又读了这本《血战长津湖》,如果说电影带给人的是震撼,那么书中的各种细节,让人更能体会这场战役的残酷与艰苦。

为什么很少人知道这场战役,就像书里所说:中美军人都不愿回忆长津湖之战,因为这一场血战过于残酷。

看完书, 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些现实是影片和文字都难以描述的。

看电影的时候,每一根神经都很紧张:志愿军装死躲避敌机的那段,真希望飞机飞过就没事了,可是该死的美军还要飞回来比赛扫射死尸。这一段让我想起南京大屠杀中,日本人同样比赛杀人的那一段,是人性之恶毒,还是战争让人变成屠夫?

每次以为要胜利了,结果飞机和坦克轮着来轰炸,盼着枪林弹雨快些结束,但是哪有那么容易?

电影中的画面带给人不一般的冲击感,英雄色彩及主角光环,也是紧抓人心。而书中的细节描述,让人看到更多的残酷的一面。在长津湖接近零下40℃的严寒中,长达28天的决战,武器和装备悬殊之差,岂止是一个镜头就能完全体现的,现实超乎了战士们的预期,更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想象的。

“宿营时就点上火把手和脚伸到火边上烤,当时就把手脚给烤坏了。“战士们都穿着在天津发的大头鞋,还是羊毛的,冻了以后脱不下来,一烤火就化了,一脱鞋就像杀鸡一样,整个脚都没皮了。”简单的一次烤火,全连便减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等到下午又出发的时候,战士们都半躺在地上,不能走路。马曰湘的机炮连齐装满员共204人,只剩12个能行军的。马曰湘掰开自己的脚指头看,黑了一块,掉了个脚指盖,这已经算最健康的人了。”

很多志愿军受伤,原本可以被救活的,却活活的被冻死。有人被机枪扫射不倒,把敌人都吓跑了,因为身子全部冻僵直直地僵立着。有的人走着停一会就没了,即便有一丝气,也是没得救也没法救。

“刚入朝时,部队有10余天没有吃到咸盐,他让人到旁边的村庄把老百姓扔掉的发霉的腌咸菜捡来先洗后煮让战士喝口咸水。“

而美军有寒帽、厚呢军装、毛衣、大衣、毛袜、皮靴和鸭绒睡袋。连队装备棉帐篷、火炉等。每班、每辆车除配备小汽油炉外,阵地上还有专门供热的电炉。由于弹药、汽油充足,为防止装备受冻损坏、汽车不能发动,规定隔一段时间射击一次,汽车发动一次。有肉、豆制成的熟食罐头(C种野战口粮),甚至有肉、奶制品、蔬菜、水果罐头(B种野战口粮)供应,还有圣诞大餐各种补己。

更不要提武器的差别,美军飞机大炮坦克,而我们的志愿军只有炸药包,手榴弹加步枪,手榴弹在冰天雪地中,拉都拉不动,不会像影片中那样,一拉一个响。

美军并非纸老虎,但是志愿军的意志就是看不见的钢枪与大炮,生生的把装备精良的敌人打败。

看看那冰雕连的战士的那几段描述,让人眼睛都湿润了。

现实也许比文字描述的还要残酷百倍,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让我们看到胜利背后的代价。

长津湖之战,志愿军战斗伤亡14000多人,冻伤减员近30000人,冻伤减员达兵团总数的32%,严重冻伤达到22%。美国海军陆战队最精锐的陆战一师在长津湖之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根据美国公布的资料,在这场战役中,美军伤亡7000多人,其中阵亡及失踪2500多人,冻伤减员为7300人。

如果布兵时不那么操之过急,而是粮草先行,准备充足?如果军官之间的沟通能够彻底些,明白些;如果国家的通讯能发达些,而这些如果在解放初期的中国,并没有那么容易做到。千万个如果,也无法挽回战死沙场,还有那些冻死的战士。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史诗般的战斗 ,不管胜负如何, 吾辈当常常缅怀前辈,更当汲取经验教训,珍惜眼前的和平,而不是因为战役的残酷,和现世的安稳,就将他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