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靠的不光是情怀
现在菜市场外地菜占主导,本地菜成稀罕物。而且卖本地菜的大部分是些老人,一副担子担着二三十斤各式蔬菜,躲在菜场的边角落里,不仔细看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我有时开车到下面的乡镇集市去买菜。土货依然不多,高摊上唱主角还是外地菜。
以前总想,这些农民怎么了?好几块钱一斤的蔬菜不比你出去打工赚的钱多么?
现在自己去种菜了,也想明白了这个问题。
种地辛苦。户外劳动,日晒雨淋,蚊虫叮咬,腰酸背痛是常事。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
种地收入不稳定,打工旱涝保收。别看有时菜价几块钱一斤,有时也只有几毛钱一斤。蔬菜从撒种到成熟,时间等待不说,还有施肥除草淋水杀虫一系列繁重的程序。所有工序做完,说不定来一场风一场雨,你所有的劳动就泡汤了。
我见过一个村民,拿出十几万的积蓄,包了上百亩土地种秋西瓜,供给广东那边的酒店,合同签了。他天天吃住在西瓜地里,像个医生一样,仔细观察,及时进行各项水肥管理工作。满地的西瓜长势喜人。眼看着丰收在望,老天连下三天雨,西瓜地被淹,几乎全部西瓜开裂。剩下的达不到甜度要求,老板不要。他欲哭无泪,最后跟他老婆一起出门打工,发誓再也不做农业了。
散户种地很难有稳定的收入,这是大部分农民不愿留在农村种地的原因。
所以现在大部分蔬菜是公司化生产出来的。规模化才能赚到钱。规模化后的农业,依据科技的力量,可以旱涝保收,还可以保证高产。
但农业是个特殊的行业,有点像炒菜。大锅菜有效率,但没有了菜的味道。你看那些规模化种植出来的菜,外表形象靓丽,惹人喜爱。但化肥农药浇灌出来的菜很难有满意的口感和味道。小家小户种出来的菜,较少使用农药化肥,外表身材也焦虑,但吃着就是对味儿。
散户种植难赚钱,但好吃;规模化可以赚钱,但不好吃。这就是农业的两难困境。
我很难相信规模化种植的东西是有机的。有机的标准一个是土壤合乎标准,再有就是种子,种植方式符合标准。土壤种子达标容易做到,种植方式有机就太难了。农作物一旦规模化,对应的虫子定会成规模滋生,作物生长得好,杂草也一定茂盛。你不用除草剂和农药,这个人工成本就非常高。
有人把农业和教育相提并论,认为两者的共同点是情怀。情怀是什么?情怀是不计后果不计成本的去热爱,去践行。
农业的情怀太过沉重。除非你有钱没地方花,除非你衣食无忧。
从事农业需要情怀,但情怀又难解决农业的困境。食在当地,食在当季,吃到新鲜干净有能量的食品,越来越难成为现实。
自己菜地的新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