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管理时间管理自己

听过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奇特的一生》

2017-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黑尾兔

刚刚看完《奇特的一生》,心中仿佛有千言万语促使我动手敲下现在的文字,然而又有点不知从何说起,这本书本身就像一部书评,作者搜集柳比歇夫的材料,论文,日记,书信及各种文字研究柳比歇夫的一生,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非常有趣的。

柳比歇夫最核心的特点就是他的时间统计法,也是这本书的重点。柳比歇夫清楚自己活着的目的,在28岁时就设立了生活目标。并且一辈子也没有背离这个目标。

为此他每日都会记下自己花费的时间账本,类似我们记日常开支的方式,只不过我们记得是多少钱,他记的是多少时间,我摘录一部分如下: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鉴定袋蛾-----20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0.5)

XXXXXXX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对于有强迫症或者分类控的人而言,可能会对这种明细帐般的时间支出记录有格外好感,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妨把它当成最简单的日记,省略了感情抒发只记录最简单的事件表象,也许坚持记录并不容易,但是累积到一定量,你会发现这个你一笔一笔记下的只属于自己人生的大数据,可以让你看到更多的本质,一些自己都注意不到的细节。只不过这个大数据研究的对象是自己。

一年如果做一次年度总结,例如:游泳43次,娱乐68次。。。清楚显示时间的用途,了解自己在一年中真正做成多少事?花了多少时间?哪方面投入最多?进行自我分析,研究,什么完成了,什么没有完成,又有什么新目标。也许这样我们在每年过年时候不用再去体验过去这一年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的无知感。

”这样一个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的家伙,肯定活的很惨很累“我想不少人会如此感叹,可是事实却是完全相反,“最后几十年(他是82岁去世)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包括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还有各种论文和专著,一共写了12500页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还有很多具体数据在书中,令人佩服他的成果硕大,同样的时间,是怎么做到这么多事的?然而他就是这样如钢铁般的去研究自己热爱的一切,任何时候都不能说他已”成为“怎样一个人。他永远正在”逐步成为“怎样一个人。

我想柳比歇夫可能只是单纯的超越常人的热爱科学这件事,就像斯蒂芬金对于写作的热情,如果没有这份超越常人的热爱的同理心是无法体会专注自己喜欢的东西的这份满足感和幸福感,在他人看来这种专注甚至有点偏执和自虐,但是鬼知道当事人是有多么乐在其中。这是多么宁人羡慕的事。

柳比歇夫的另一个值得称道的特点在于他不盲目信仰任何真理和权威,书中有句话是这样的:”要说他最不能容忍的是什么,那就是无可争辩的真理,无可动摇的信仰,绝对的结论。“他注重实践,不喜欢直接将别人的结论用来己用,我想这就是科学的精神,任何不通过他自己实践证实过的真理,他认为并不严谨。

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这样的精神或许是我们的刚需,我们需要去筛选去辨别我们所被迫或主动每天接收的信息。这使我想到韩寒的一部电影里的台词:”听过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因为这些道理并没有得到我们自己的实践或者实践过的却没有一个适合自己。如果我们有柳比歇夫的这种精神从自身研究去创造自己的信仰,成功率说不定比一个个去实验别人的真理来的更高。

当然科学家总有他的极端性,柳比歇夫对一切表示怀疑,甚至是”地球是圆的“这个理论,不过我对此只能保持沉默,毕竟我即没有怀疑的依据更没有肯定的依据,而且必须得承认这完全超越了自己的实践程度,不过能促使人们去思考,有没有正确答案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思考"这个动作。

以柳比歇夫的角度来看,自己的一生有凭有据,这是一种多么坚实的存在。网上经常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能证明你这个人活过的证据就是活着的人的回忆中。“鬼都知道人的一大特点就是健忘,一旦被遗忘还真像风吹过沙已没了原来的模样。所以我说柳比歇夫是幸福的,至少不用只是活在别人的回忆中任凭时间冲掉一切。他留下的一字一句永远无法磨灭他的存在,并且还会一直影响来者。这本书作者格拉宁是一个,我自己也是一个。

以格拉宁的角度来看,我想我非常能够理解作者为什么对柳比歇夫这个人的一生研究至此,虽然柳比歇夫留下的资料很庞大,但是能从这些文字中剖析,思考出这本书的见解也是要花费不少功夫的,事实上我很感谢格拉宁的这本书带我认识了这么个有趣的人。

以读者的角度来看,我想于我们而言柳比歇夫并不有名,我自己在读这本书之前也没听过(自己的孤陋寡闻),他是谁对我来说不重要,但是他一生的生活方式和态度真心吸引了我的好奇心。每个人的一生只有一次,谁不想在这个有限的一生中尽力过好。在别人的人生中取取经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能获得绝对的真理,至少可以借鉴规避一些弯路。

这本书不长,非常休闲的阅读5个小时是可以轻松看完的,当然分几天都行,跟着作者的思路就像是在考古一样,去一点点通过柳比歇夫的文字,日记推测他的时光,他的习惯,他的交际,思维方式像拼图一样一点一滴的拼凑出来而且非常立体,而且整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并没有想要灌输给读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是很客观的讲述事实现象,甚至本身也有诸多矛盾。书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了解一个人,就要看到他的矛盾。”矛盾本身就很真实,人本来就是个矛盾综合体。

最后,作者提到昆虫学家施万维奇,终生研究蝴蝶翅膀上的花纹,我想没几个人能认为这是多么有价值的严肃研究对象,但是大家所熟知的军用迷彩服的迷彩伪装根据,正是以蝴蝶翅膀花纹构图为原则。当时用于卫国战争保卫列宁格勒免于空中威胁做了十分重要且有益的事。这也让我联想到乔布斯大神曾学习美术字时,他并没有认为这有什么实际的用途,而结果十年后,当他们在设计第一台Macintosh电脑的时候,他全部设计进了Mac,那是第一台使用了漂亮印刷字体的电脑。人生中的有一些点会在不经意间悄然连接,如果像柳比歇夫这样记录下每个时间刻度,会更有利于了解因果,了解自己。这个拼图我想也许会更完整。

------------------------------------------------------------------------------------------------------

我是白小骨,很高兴认识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