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读书 点亮生活
日更第311天,参加齐帆齐第8期写作特训营第7天。
打开樊登读书会,经常会看到一句话:读书点亮生活。喜欢读书的人,对这句话常常深有体会。
读书重要读书很重要,大多人都有认识,但是能够养成读书习惯、在家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真正感受到读书乐趣的人还是少数。
我总结爱读书的人,他的读书习惯一般在小时候或者上学期间常常有一个契机,或读书氛围影响或有人引领督促或受到触动发奋图强,开始读书。
身边有一位朋友,家里藏书丰富,父亲爱读书,耳濡目染,家里各个角落都有书籍相随,她每天读书,已成习惯;我的两位高中同学,受语文温老师的点拨和启发,开始喜欢看书,从此开启新的人生,高考语文高分,工作后喜欢阅读写作。
我儿子的一位高中同学,学习成绩优异,喜欢诗词。他母亲是一位教师,他非常喜欢诗词源于小时候妈妈带她去姥姥家,看到姥姥的书橱里有一本古诗词书,随便翻开一看,他即非常喜欢。从此,初中、高中业余时间作为爱好没有间断,喜欢翻阅此类书籍,一直到他高考被北大录取,大学期间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
同事的孩子喜欢天文学,源于他妈妈在他小学时,带他参观了国家天文馆,他被馆里关于太空世界的介绍,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从此,购买关于天文学的书籍,痴迷阅读,高中时期就经常发表文章,被天文方面的专家发现其文章价值并邀请他参加许多学术研讨会。后参加高考被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录取。
他们从喜欢读书的第一天开始,沉浸其中,一发而不可收拾,书中有他喜欢的事,有他追求的理想,有他想实现的人生,超越了“无厘头的嬉笑打闹、网上追剧打游戏”的乐趣,在书的海洋里自在畅游,乐此不疲,找到了快乐的源泉。
小时候,我出生在农村,家中没有课外书,喜欢去同学家看小人书,如痴如醉;后来父亲曾带我去新华书店买过几本小人书,但少的可怜,似乎勤劳有文化的父母对这些不太重视。
上班后曾和娘聊过:“是不是养育我们的辛苦烦累使你和我爹失去了培养我们爱读书的想法和耐心?为啥大姐11岁才上一年级?有文化的你和爹怎么能让大姐这么晚才上学?”
聊到此话题,娘都会眼目低垂:“你不知道我和你爹养你们的难处,你奶奶脾气不好,嫌弃你们都是女孩,不帮忙照料,你爹在外挣钱养家,我在家一手拉扯你们长大,多少个早晨,只要管你们拉粑粑撒尿,我就去不了厕所,我哪里还想过读书的事?我只有让你们大的看护小的。你打听打听村里,那时村里多少家还不都这样?”
想想也确实如此,11年间生养了五个女儿,在生活困难的当年,在姥姥家有三个哥哥的母亲没有吃过太多的苦,结婚后生养孩子已使她的心理接近崩溃,她已没有过多思考,哪还有什么心思教育我们多读书多阅读等文化修养方面的培养?只盼孩子们能够快快长大就好。
上学后,父母对我们还是有基本要求:“好好念书,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作业”,我们都能够自觉做到,那时学习课本非常认真,但课外读物十分匮乏。
老师对教学课本极其重视,但很少或不曾引导我们阅读课外读物,导致课外读书甚少,没有养成读书兴趣,一直到上班后好长时间都是如此。
阅读带来思考如果分析自身原因,那就是没有原发动力,一直是一种专注学习课本的状态,只知道认真学习,参加高考,跳出农门。
好在自己性格积极乐观,在日常交往中,对看到的人和事,有分析判断,有一点悟性,见贤思齐,一直在进步着。
如果分析外部原因,就是一直没有这种读书氛围。
上班以后是在一家县级单位,按部就班地工作,工作之余的读书阅读非常欠缺。
一直到40多岁,才真正开始阅读,开始买书,喜欢人物传记、历史、传统文化类的书籍。思想深处根深蒂固的这种喜欢,到了四十岁不惑年龄之后,有了深刻的体悟。
2016年参加樊登读书会,在喜马拉雅上听书。读书劲头爆棚,如痴如醉,把樊登讲过的书,几乎全部买回来,放置在书柜里、书桌上,列出读书计划,只要有空,陆续把这些书籍全部读完;同时,给孙辈儿的孩子们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目前家里书橱里,摆满了樊登所讲书籍以及他推荐的书目,在听书和看书中,享受到了一种满足、开阔和心灵的淡定,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快乐不再来自别人的赞美和评价,而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淡然平静和自信有力。
厚积薄发越来越观察到,喜欢读书的人内心世界都是富足的,人生道路不会偏斜方向,因他在读的书中,看到过无数人的人生,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在书中看到过无数的观点、无数的故事,他知道人生该用什么样的观点去处理,他也知道他该怎么去叙写自己的人生故事;每每走到人生转弯儿处,他会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不会活在自己的面子里;日常生活中,他亦会很宽容地待人接物,不会纠结于鸡毛蒜皮之事。
阅读的兴趣是小时候的一粒种子,在孩子心中埋下这样一粒种子,让这一粒种子生根发芽,那么读书将不再是一种需要有力气的坚持,而是像吃饭一样的必须和自觉,有时候种子发芽扎根后,根须茂盛,浇水施肥加倍,将长出一颗茂盛的参天大树。
参天大树齐帆齐第8期28天写作特训营(7)2008字,累计 1057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