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有了护理假,父母变老就高枕无忧了吗?》
文 ▏寻迹妈
近期有一则很热的新闻,讲的是一个90多岁的日本老太太会在窗口放一个花盆,叮嘱邻居哪天没看到这盆花,就破门而入吧!
老人们辛苦一辈子,将子女拉扯长大,老来却无人陪伴,孤独终老,实在令人唏嘘。
宁夏省不久前发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明确规定,“老年人患病住院期间,子女可享受带薪陪护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出台独生子女护理假的省份已经有10余家。其中,河南省最豪气,给出的护理期每年超过20天。
通俗点解释就是,假如你是独生子女,当你的父母患病住院了,不用再请事假,理直气壮找HR休护理假。区别于国家法定节假日那样的扣扣索索,各省护理假一年累计10-20天不等。最最关键的是,休假不用扣工资!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感不感动?
于是乎,无论是已经实施的,还是即将实施的,抑或是预感离实施不远的各大省份80后、90后主力军,在朋友圈纷纷转载留言、喜大普奔......除了我。
01
说说我的亲身经历吧。
我是个妥妥的80后,父母双职工,没有兄弟姐妹,安安份份读书、上大学、异地工作,找了个年龄相当的独生子结婚,而后有了一胎,再接着二胎...
前30年,可谓风平浪静、平平无奇,与同龄人并无二致。
可再普通的家庭也会有不普通的经历。双独家庭的结合,就意味着有4个老人。按理说,双方父母年近60,称其“老”并不合适。但除我爸之外,家中另3位常年体虚多病,这几年帮忙带娃,“老病号”慢慢变成了“重病号”,不到60岁的年纪却有着80岁的身体,实实在在就是老人啊。
二胎家庭经济压力大,我和老公工作都比较忙,孩子主要靠双方老人轮流照顾,当一方老人有点病痛时就及时替换、相互扶持,加上请了专人扫地做饭,日子虽紧张倒也勉强支撑。
去年我妈意外诊断出结肠癌,成为压垮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到半年间,我妈接连做了两次大手术,与死神插肩而过。我全然顾不上孩子和工作,一心一意陪护妈妈。
巧的是,妈妈的两次手术都赶上法定长假,一个十一,一个春节,除去了2周的假期,最终我请了18天的事假。
带妈妈第二次出院回家的那天,看着风一阵扑面抱住我大腿的孩子,想起电脑中堆积如山的工作邮件,强撑的信念突然间就泄了气,觉得生活怎么就这么苦!这么难!
妈妈的出院,只是打赢了抗癌战争的第一仗,接下来的治疗依然艰苦卓绝、长路漫漫。定期化疗、检查都离不了人陪护,有时碰到复杂的检查,离了我不行。
这一年下来,你问我休了多少天假?20天的3倍都不止。
真别觉得多,因为在居住地治疗,预约看病相对方便,我这假还算少的。
我有一个朋友,住在四线小城市,妈妈得了乳腺癌,她把妈妈带到上海治疗,等床位就花了半个月,加上后期手术和化疗,足足花了半年时间,请了半年假。
所以说,10-20天的护理假对独生子女重不重要,要看患者的病情程度。
倘若父母患的是轻疾,护理假可解燃眉之急,使人安之若素;倘若父母患的是重症,护理假则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也。
02
再说回河南,河南在独生子女护理假政策上一直处在风口浪尖。2016年最早出台政策就赚了一波流量;今年7月,又因将假期从原来的“不超过20日”改为“不少于20日”,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但是据近期媒体调查,政策实施两年多,能带薪享受护理假的职工并不多。
因为,“独生子女照料假”虽然初衷美好,也不乏善意,但最终落地实施,难度很大。
资强劳弱是中国用工存在的普遍现象。面对“要带薪休年假还是要饭碗”的两难选择,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通常都会无奈选择后者。
搬起砖头就不能照顾父母,放下砖头就不能养活孩子,已然成为80后无法言说的痛。
最为关键的原因,在我看来,是由于缺乏独生子女护理假的合理的社会分摊机制,仅靠企业个体难以承担。带薪休年假、带薪休产假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两座大山,再来个带薪休护理假,无疑是雪上加霜。
当前,整体经济形势不够景气,企业利润微薄、经营形势每况愈下,在保生存和讲情怀上,多数企业选择前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就意味着,要想独生子女护理假真正落地,不能让企业一方全部承担落实成本,政府需要共同分担部分费用,或者可以通过减税等优惠政策,助力企业节能增效,让企业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执行带薪护理假政策。
03
自1999年开始,中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41亿。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独生子女面临的父母照料、养老压力愈发明显。
独生子女护理假的出台,一定范围内解决了父母患病住院期间的照料问题。但对父母的日常陪伴、独居老人的养老等问题,暂时没有提及。
老龄化严重的日本,每年有四万多“孤独死”的案例,东京最严重,并由此衍生出专门负责清理独居死亡者房屋的清洁公司产业链。
近几年我国类似"空巢老人离世无人知"的消息也与日递增。
2017年9月,辽宁省大连市一居民楼发现一独居七旬老人死亡;同年12月,南京六合区老区民小区中发现一八旬老太死亡,两者死亡时间超过一两个月。
虽然各地的法规条例中,不少都把“常回家看看”纳入子女义务,要求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但如果不从源头上去解决问题的症结,出台完善的养老配套机制和社会分担机制,不通过强有力的执法司法保驾护航,只会让好的政策成为“花瓶政策”。
妥善解决养老这个人类的世界性难题,离不开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你、我,谁都不能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