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消灭孙桓,然后渡江夹击陆逊,刘备才可能赢得夷陵之战胜利
先消灭孙桓,然后渡江夹击陆逊,刘备才可能赢得夷陵之战胜利。拿下孙桓是战局的关键,可惜刘备始终未能如愿,还被反杀。
70万大军,连营七百里,刘备被陆逊一把火烧光了家底,狼狈退回白帝城。这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兵败夷陵的情况。
正史上,夷陵之战时,刘备的兵力不足5万,其中一万还是武陵蛮。刘备麾下精兵估计4万,将领也就黄权比较突出,吴班、张南、冯习则在培养之中。
刘备东征,除了为关羽报仇,还有夺取荆州,以及安抚荆州集团的打算。
起初,孙权求和,遭到拒绝后让陆逊督师,率5万兵马迎战。此外,派侄子孙桓率兵镇守夷道,抵挡刘备的前锋军团,双方在江北、江南对峙。
陆逊诱敌深入,主动放弃山区,将大营扎在猇亭,背靠江汉平原,便于自己运输粮食。
刘备的部署是,黄权在江北,防备曹操的同时,监视陆逊。刘备自己则将夷道包围起来,压着孙桓打,同时兵去诱敌,吸引陆逊出来决战。
陆逊,东吴名将,此时年过四十,能力强悍,但威望不足。东吴将领都瞧不起陆逊,对他示弱举动不满,尤其是不发兵救援孙桓,更是无法理解。
孙桓处境孤立,没有援兵,却要面对刘备的精锐,压力可想而知。但是,刘备却偏偏攻不下夷道,打成了持久战、消耗战。
刘备战线过长,后勤补给吃力,且天气炎热,便让上游水师登岸,在树林中扎下大营,等到秋季再决战。
蜀军的水师本就不如东吴,如今还放弃船只,在岸上扎营,这就给陆逊创造了机会。
陆续派朱然率5千兵马,突袭长江上游,顺利渡江,截断了刘备退路,汉军阵脚大乱。接着,陆逊、朱然乘势反击,火攻蜀汉军营,刘备只能溃逃了。
夷陵之战的关键,在孙桓这里,刘备却没能把握住。一旦消灭孙桓,不但能直接攻入江汉平原,还让陆逊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此时,刘备渡江,与黄权一起夹击,陆逊只有撤退,否则全军覆没。
陆逊不救孙桓,导致夷道丢失,这是什么后果?要知道,东吴老将本来就看不起他,这些来自淮泗的寒门将领,对江东士族颇有怨言。孙桓战败,让陆逊本就不足的威望跌落谷底,谁还相信他。
那么,如何才能拿下夷道呢?仅凭刘备带来的兵马肯定不行,必须把赵云、魏延调过来,多增加几万兵马,强攻孙桓,不达目的不罢休。
调遣魏延,有一定的风险,就是曹丕可能乘势攻打汉中,但可能性不是很大。如果刘备击败了陆逊,没有乘胜东征,而是见好就收,曹丕也无机可乘。
可以说,夷陵之战,刘备还是有击败陆逊的机会,就看他舍不舍得调兵,敢于冒险。但是,刘备想夺回荆州,也不现实。当年,曹操20万大军,尚且搞不定东吴,刘备的几万兵马,又岂能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