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的绊脚石—《自我发展心理学》学习笔记
2019-07-07 本文已影响0人
羊小小008
改变的本质在于创造新经验,通过不断强化新经验形成新的习惯,进而改变发生。这一过程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际执行起来却很困难。
产生这种困难的根源在于旧经验根深蒂固,而造成旧经验如此顽固的原因是心理舒适区这种机制。
心理舒适区我们并不陌生,一般人对心理舒适区的理解是安逸、舒服。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心理舒适区都会带给我们舒适,有时不那么舒适但十分熟悉的环境也是一种心理舒适区。
那么如果我们离开这个熟悉的环境,是不是就可以摆脱心理舒适区了呢?
并不是,就以我个人为例来说,在每加入一个新的社群前都会和自己说,不能再当小透明啦!但是,不论换了多少个社群,自己依然是一个小透明。
按照陈海贤老师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带着自己长长的过去,这些过去不在环境里,而在我们的头脑里,在我们的所思所想中,在我们与环境的互动里,如果不改变这些,光改变环境是没有用的。
真正的心理舒适区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走出心理舒适区就是要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那么什么是应对方式?我们怎样处理生活中那些困难的事情,这种处理方法就是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行为上的应对,基于对具体事情的应对,另一种是内心情绪的应对方式。
心理舒适区能够带来掌控感。而控制感是我们安全感的来源。人的应对方式最初是用来应对焦虑的,我们越感到自己受到了一些感到焦虑,就越需要控制它,会按着自己的应对方式不放,而走出心理舒适区则意味着你放下了原来所使用的应对焦虑的武器,去重新面对焦虑,寻找新的适应办法,只是情感这头大象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