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路上,需要榜样,需要激励

好友齐帆齐出书了,为了表示支持,下单买了一本。
下午接丫头回来,我把车子停在小区门前的日日顺旁,让她去帮忙取出来。跟往常一样,她好奇的问: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啊?
我一边接过快递,一边跟她说:这是我一个好友出的书,作为好友,我必须支持一下啊。
她张大嘴巴瞪大眼睛说:啊,她真厉害啊,还出书了啊。
我说是啊,她才写作没几年,但自从写文章以来,从没停过。所以得到了飞速的成长。这不,已经出书了啊。你要是愿意,你也可以的。你不是很喜欢绘画吗?你到时可以出绘本啊。
她羞涩的说:我,可以吗?出书都是很厉害的人,我又不厉害。
我说,只要你足够渴望,足够坚持,怎么不可以呢?你那么有绘画天赋,以后即使完成不了服装设计师的梦想,也可以画绘本。你看我们听哈爸(大V店创始人,专卖绘本的)读的那些绘本,是不是很有意思?图片好看,故事生动,又有道理。小朋友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了解到很多常识,也懂得了爱。
她说哈爸读的那些绘本的确很有意思,不过都是给小孩儿看的。
我说,做小孩子爱看的绘本也很有意思啊,一辈子心态都会很年轻,是一件好幸福的事啊。我都好想给小孩儿写故事出绘本哦,苦于画画不是自己的强项,我都好羡慕你。
丫头扑哧一下,笑出鼻涕泡来。
我继续说,如果你想,就从现在开始尝试着画连环画。并给每一幅画写一个小故事,或者用一句话来描述,很多幅画连在一起,就是一个简易的绘本啦。有本书叫《刻意练习》,讲的就是任何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内,都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很专业的水平。倘若你从现在开始练起,等你长大,你在这方面就很厉害了。如果可以,咱俩合作一把,你画画,我来写故事呀。
丫头半信半疑:我真的可以吗?
我说当然啊,你真的好幸福,这么小就找到了自己的梦想,我像你这么小的时候,还傻乎乎的,父母也不会引导我去找自己的梦想。你看我这位好朋友,她才初中毕业,但是她相信自己热爱写作,坚持下去一定可以,这不就出书了吗?还拥有很多粉丝哦。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靠自己的专业,赢得一部分人的喜爱,得到他们的支持,仅这一小部分就够你生活了。你想啊,做自己喜爱的事,还能赚到钱,是多么开心的事啊。
她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昨天做社群分享,提到父母的言论对孩子有多重要时,举了个例子说:你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大量的实例证明,确实是这样。
美国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过:“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要知道,孩子处于不知事的年纪,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话就是真理。
家长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个表情,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说:“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所以,父母随意的几句话,在孩子心里却有千斤的分量,孩子的生活积极还是负面,全在父母一念之间。
虽然我知道她对绘画是热爱,说她有天赋真的有点谬赞了,但我还是愿意让她相信自己是有天赋的,并为这个“天赋”去付出努力,加深她对梦想的渴望。因为人不渴望的东西,是不会靠近你的。
可能她的梦想还是很朦胧的,没有具象,为了鼓励她,我就给她找一个榜样。也许有一天梦想就照进现实了呢。
让我想起初一的时候,一位老师跟我们讲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男孩子,立誓一定要考上大学,但还是不免有放松的时候,觉得自己简直太苦了。
春天鸟语花香,别人在外面游山玩水的时候,自己在苦学;夏天酷热难耐,别人在乘凉睡觉的时候,自己在苦学;秋天景色宜人,别人在欣赏美景的时候,自己还在苦学;冬天滴水成冰,大家都在围着火炉吃瓜子的时候,自己依然在苦学。
看到大家享受当下,幸福的样子,再看看自己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偶尔也有怀疑,怀疑自己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真的能考上大学吗?
但他每每要放松的时候,一抬头就会看到对面楼的一盏灯。不管自己学习到多晚,对面楼的那盏灯都一直亮着,那边的人一定比自己还努力。相比之下,自己还叫什么苦呢?
终于高考来临,他寒窗苦读有了好的结果。金榜题名那天,他回到家十分开心,以至于夜深了都兴奋的睡不着觉,一抬头发现对面楼的那盏灯还亮着。
他很纳闷儿,这是怎样的一个人?高考都结束了,还这么用功?他应该也考得不错吧。
反正也睡不着,好奇心驱使他到对面楼去看看,他要好好拜访一下这位牛人。
可当他来到对面楼亮灯的地方,意外发现这里没有人。原来,几年来一直激励自己用功的,竟然是一盏长明灯。
追梦路上,需要榜样,需要激励。
- END -
李娟:陕西安康人,现居江苏昆山。爱读书爱写字,也擅长做情感咨询。个性签名“左手书香,右手铜臭”。感谢跟你的相遇,希望我们可以成为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