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研究生生活感悟——分享给考研后的你
记得我大三准备考研以后,每天6点起床,晚上10点从自习室出来,除了睡觉、上厕所、打电话以外,其余时间都泡在自习室里学习。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大半年。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远离一切网络新闻,那时候能在寝室午休是一件特别奢侈的事情,因为备考以来都是中午困了就趴在自习室的桌子上休息一会。我的身体状态一点点的变差,大把大把的掉头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觉得身体被掏空了一样,每个准备考研的学子应该都是这种生活状态。
当时脑子里每天想的都是第二天的复习计划,该背哪篇英语文章了,高数要复习多少页,专业课要怎么看书。心心念念都想考入我梦想的学校,尽管我要考的那个专业只招10个人,除去5个保送名额,只招5个人,也许很多人都觉得考这个学校的希望很渺茫,可是那时候的我心高气傲,觉得我值得而且只配在这样的学校学习。从一开始选择学校到最后报考,我从来没有换过志愿,我的性格一直都是特别的固执,认准了的就一头扎进去,不管外界的声音。
刚开始备战考研的时候,慢慢适应每天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大概2个多月过去以后,由于每天长期坐着,腰和背部经常疼痛。随着这种状态的持续,我已经慢慢习惯了这种腰酸背痛的身体状态。还是每天的长时间学习和短暂的睡眠休息,真的完全靠自己的意志支撑着自己的行动。到了后期背诵政治的时候,经常是凌晨2、3点钟才睡,第二天又早早的爬起来背英语。
可是并没有出现意想中的成绩,专业课只考了88分,知道自己成绩与目标学校无望的时候,心碎了一地。
后来就是调剂到了现在的学校,一个普通大学的一个普通学院里,我由原来的工科转到了现在的文科。
我曾经心有不甘,悔恨自己为什么选了那么个不切实际的志愿,也许目标稍微低一点,说不定也考上了,就不至调剂到这里。但细细想来,即使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应该还会那么做,因为我的性格、因为我的名校情结。
只有重重的摔一次,才能认清自己!
开学后就面临着选导师,我就开始发短信、电话联系本学院几位比较有名气的导师,发现人家的名额早就内定了。还有些导师因为关系户太多,就把原来内定过的学生转交给别的老师带,论人脉和关系的重要性。
我稀里糊涂的选择了自己现在的导师,选他的原因是当时觉得他的学术水平比较高。可是三年的接触下来,曾经让你觉得非常有涵养的导师,可能并不是你曾经看到的那样。因为自己的想法跟导师的想法有些冲突,这三年过的磕磕绊绊的,心力交瘁,但总算也熬过来了。
几年的研究生活,才发现能跟一个与自己脾性合得来的老师是多么重要!
很多学生当初盲目考研,目的就是为了拿一张文凭,根本没有做学术的打算。你要知道你自己读研的目的是什么,慎重选择自己的导师。如果你以后的志向是要读博搞学术,那么选择一个学术水平高的导师肯定是必要的,你要做的就是在研究生时期多发些高质量的论文,多参与学术活动之类的。如果你跟我一样,一个普通学校的研究生,只想毕业工作的,我真的建议在不影响毕业的前提下,多去大公司实习,多去实习(很重要)!三年后,等你毕业时,你的实习经历会让你在找工作中脱颖而出。
导师可以凭借控制学生毕业的权力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这个很常见),有些导师因为自己的事情心情不好,也会把火发到学生身上,学生经常当受气包。还有些导师常常在各种场合辱骂学生,践踏学生人格尊严,作为学生敢怒不敢言。还有些导师控制欲很强,学生若有不顺从,就会不开心,但也不会明说,只会拿毕业论文拖着你。什么性格的导师都有,不过,这些只是个例,大部分导师的为人还是很好的,只不过选择导师的时候多向些学姐、学长打听一些,不能以某一方面就决定选择某位导师,要综合考虑。
很多搞学术的教授,思想常常比较固执(不全是)。如果你跟导师的脾性合得来,那真是恭喜你了。如果确实有一些想法不一致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一条原则:导师永远是对的!不要与导师发生冲突(学术上的观点争执除外),永远尊敬导师,不然碰到性格古怪的老师,你的研究生生活会过的很痛苦。
今年的经济形势很不好,能提供给研究生的岗位与毕业的研究生相差甚远。一些三线城市能提供给研究生的薪水跟本科毕业生几乎没什么差别,有时候等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读书的速度都赶不上时代的变化。
现在的时代变化很快,有些公司的某些岗位说取消就取消了,某些行业也随着时代变化渐渐走向夕阳。可能多读了那么多年书还没有一个学历不如你的人混的好,千万不要有消极想法,没有什么是永远的铁饭碗,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