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刚:我听过最假的话,就是“好像懂了”

2019-01-22  本文已影响5人  7d6bbce618c7

从2015年开始,我自己陆陆续续报课学习,也参与了很多项目,思维获得极大提升。

我有个朋友说,这几年的时间,你是同学中思维变化最大的一个,按道理讲这是好事。

但之前我却十分焦虑和迷茫,因为没见到实际结果,我就很着急,我问自己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后来发现,我学了这么多,看似懂了很多道理,其实我只是假装懂了而已。

懂了,你就动了。

动了,自然懂了。

没有行动,实际上也是没真正懂,用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就是认知不够吧。

你要知道,认知并不是一下子提升的,像那些骂知识付费,骂罗振宇的人,就不知道这一点。

看两本书,听两节课就能获得成功,你说这科学吗?

所以,认知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听完看完只是让你接触到这个讯息,看到认知的大门。

剩下的还有99步要走,你得打开大门、进入大门,然后才能把讯息转换成知识。

能被利用的信息才是知识,懂很多道理,但没用出来,所以依然过不好一生,这符合正常逻辑。

这个世界上不缺努力的人,但并不是努力就能成功,认知达不到,你的努力或许只是低水平的勤奋。

今天从老张文章里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

担架员徐晓明,是三甲医院里的老员工,日常工作是把患者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

由于每天工作强度很大,徐晓明常常干得筋疲力尽,对这份重复而辛苦的工作,徐晓明感到并不满足。

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升值加薪,有的还创业当了老板,徐晓明有时也会考虑,是否应该换个工作。

但母亲对他说,“别想那么多花花肠子,踏实努力干下去把,你只要做好这一件事,以后什么事都难不倒你了。”

潜移默化,徐晓明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每天加倍努力工作,坚信这份经历会对以后的赚钱致富有帮助。

事实上,在医疗系统里,担架员并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系列。

与临床医生相比,担架员业务极其单一,上升空间几乎为零。

即使徐晓明再怎么努力,工作再一丝不苟,也无法改变现状。

他的努力,对个人成长是无效的。

生活中,像徐晓明这样的人有很多,努力本身没错,错的是方向的选择。

在他的认知里,或许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他也不确定,别的工作到底行不行。

现在知识付费盛行,其实更多的人是有基础的认知,但选择太多了,不确定朝哪个方向走是正确的,走到前方是什么样子。

我的理解是,人不能被尿憋死,难道你站在原地不动就能想明白?

提升认知是你最重要的事,所以这里我讲一下,自己总结的方法论:

1、多维度正确地学习

人的经历不同,领悟程度不同,你看到一段话,别人可能瞬间读懂10分,而你只懂3分。

所以,从多个维度,换不同的方式来阐述同一件事,这会让你理解更深刻。

多维度好理解,怎么还正确地学习呢?

因为大多数人的学习方式,吸收程度太低了,所以你学习的方法也要迭代。

具体看文章:正确学习6步法,摆脱学习焦虑、无效、迷茫的尴尬!

2、付费加入高价值的圈子

仅靠个人意志力,我不相信你能坚持多久,懂得创造氛围,改善自己的能量圈,这也是一种借力。

人是环境的产物,高价值的圈子就是一个积极的思想环境,才能给你提供真正的营养。

而付费是过滤的必要条件,这最直接最有效的,免费低价的你也不会珍惜,人性使然。

那么,你现在是真懂了,还是好像懂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